以時代為領,隨會幕前行
(本刊前身為教會微刊公眾號)
中國教會中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地方宗派(他們堅決不認同這一定性),他們稱為地方教會或者小群,由倪柝聲所建立。該教會的神學主張在生活上所導致的明顯分別就是姐妹聚會的時候需要蒙頭。他們認為姐妹需要蒙頭的經文依據便是林前1:1-16節。那麼今日教會是否也要蒙頭呢?我們應該如何解釋?其實該段聖經所要處理的乃是教會中的次序問題,特別是關於男女的關係:
根據第五節可以了解哥林多教會因為福音帶來了改變,以至於很多的姐妹開始擁有自由,便開始禱告和講道。根據保羅後面的提醒可知,哥林多教會中的姐妹並不滿足於此,而是試圖在教會中作領導,以至於帶來了混亂。這些舉措在羅馬社會中看起來是匪夷所思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誤解了在基督裡的自由,所以保羅再一次重申在教會中的秩序:「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 神是基督的頭」(林前11:3)。論及在教會中的次序,第一次序是基督是各人的頭,這是教會次序得以落實的基礎。換句話說,只有一個人真實重生得救,被基督所救贖,並且以基督為主,那麼在教會中的次序才得以落實。在實際的教會生活中也是如此,即使教會的章程和紀律詳盡完美,如果對方不以基督為主,教會的法規對其就失去了約束力。因為人若不重生,他就只會以自己為神,不會順從任何自己之外的人。教會生活的基礎也應該是基督是各人的頭,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提醒:2)教會的合一相愛若要真實實現,就必須建立在以基督為頭的真理基礎上;若非如此,每個人都堅持己見,教會便是散沙一片。3)以基督為頭並非是一個抽象不具體的,若是以基督為頭的教會,就應該是一個傳揚基督的教會。就如哥林多教會中的女性在教會中所製造的混亂一樣,很多女性試圖從聖經中找尋資源,以至於發展了女性神學,強調女性的地位、自主和自由。但是福音所帶來的改變雖然包括了自由,但是並不意味著女人不需要再順服男人。因此保羅說男人是女人的頭。因此,保羅在此的神學邏輯是,在基督裡重生的女性應該是以弟兄為頭的,並且時刻切記夏娃之所以犯罪就是因為不以丈夫為頭。這一屬靈次序要真實實施其實並不容易,因為要女人以男人為頭受到兩了種挑戰:本性的挑戰、文化的挑戰和神學的誤解:1)本性的挑戰是指女人在內心深處是不願意順從自己的丈夫的,她們總是試圖控制自己的丈夫;2)文化的挑戰是,現在社會以自由為名,實則是帶來道德和次序上的混亂。3)神學上的誤解是一味順服丈夫就是等於失去自我,實際上對於女性來說,順服丈夫是對自己本性上的成全。而另外一個極大的誤解是認為凡事都要順服,其實是在真理的基礎上才順服。第三種屬靈次序使得作為頭的意思變得清晰。在希臘詞彙中「頭」一詞有兩種意思:源頭和權柄;如果我們認為神是基督的頭理解為源頭,就很容易得出諾斯替主義的結論,基督是被造的。因此在這裡更好的解釋是基督順從神的權柄。1)基督順從父並非是因為比父小,而是因為祂愛父;這也和男女之間的順從關係一樣,女人順從男人其實不是因為男人比女人高等,而是要出於愛;2)基督順服父是以至於死,毫無保留的:「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保羅已經非常清楚簡單的論述了三重次序,但是在教會實際的實踐中,姐妹的侍奉應該是如何呢?她們可以講道嗎?她們可以帶禱告嗎?或者她們應該如何參與到教會的侍奉之中?關於姐妹的侍奉原則中,有三個重要的原則應該加以處理:在保羅的表述之中,當福音傳入哥林多時,所建立的哥林多教會中就有姐妹起來講道和禱告。保羅並未直接否認姐妹作講道的事工,而是論及姐妹講道時需要有一個前提性的條件:蒙著頭!這其實也是在提醒教會中對於姐妹講道的安排,某些情況下姐妹當然可以講道,但是如果教會中已經有非常優秀的弟兄起來,那麼教會中弟兄講道應該是一個更加合適的選擇。因此在保羅處理姐妹是否可以講道的議題之中,至少有兩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參考的:1)姐妹是否可以講道是一個處境性的議題,如果在一個父權社會中姐妹講道會帶來負面影響,當然是不合宜的(提前2:2);2)姐妹講道確實帶來一種危險,這種危險就是姐妹不容易表達出生命中順服的記號。因為講道其實在教會中也是攸關領導的事工。
論及姐妹在教會中的事工,保羅提到需要有一種可見的方式來表達她們的順從:蒙頭!這一提議在在中國教會中的聚會處被當作是字面意思理解,並且當作在任何時代之中姐妹都必須蒙頭的經文依據。在聚會處的教會中,不僅僅一般參與服侍的姐妹需要蒙頭,教會中所有的姐妹在崇拜聚會的時候都必須蒙頭。為何保羅要在這裡提到蒙頭呢?這其實是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係。蒙頭有兩種可能性的解釋,一種是指女性應該要蓄長發,並且將頭髮往上梳;另外一種可能性的解釋是披上頭巾。1)如果是蓄髮是指女性基督徒要避免被認為是通姦者(猶太人的觀念)、異教徒或瘋狂的預言者(希臘人的觀念)。2)如果蒙頭被解釋是披帶頭巾,就是希望基督徒姐妹如同許多希臘婦女在公眾場合所做的那樣,而不要像那些在異教祭拜中不蒙頭的婦女。[1]哥林多城市因為情色文化很泛濫,許多不檢點的女子總是不披戴頭飾,因此教會中很多強調自由不再戴頭飾的姐妹就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因此關於蒙頭與否我們至少有四個方面需要提醒:1)這是一種處境化的教導,因為並未出現在其他任何的經文中告知基督徒女性需要蒙頭;2)教會的生活應該顧及福音的拓展,應該避免誤會和矛盾,在一些和聖經並不衝突的文化和民俗之中,基督徒也應該為著福音的緣故踴躍參與。以人可以理解的善來傳遞福音。3)相比外在的蒙頭,其實內在的順服才更加重要,否則這種外在的儀式不過是在教會中製造另外一種自以為是的法利賽人而已。4)從新約神學的角度來說,使徒並未在聖經之中告知信徒要有某種具有代表性的儀文和穿著,相比吃什麼,穿什麼,和守什麼,使徒始終更加看重的基督徒內在的敬虔。這也使得基督教從本質上與其他的宗教分別開來。保羅論及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和侍奉,有一種全新的詮釋:「因此,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林前11:10)。就此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意思:1)姐妹應該作為弟兄的幫助者,如同天使作為神順服的差役一樣;2)姐妹應該以可見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順從,不僅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其實在教會中要姐妹學習順從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教會中姐妹居多、姐妹信主的年日可能也比較長,甚至姐妹比弟兄侍奉的時間更多,如何讓姐妹來順服弟兄呢?正是因為如此,姐妹的順服才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會有弟兄興起服侍的可能。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教會中認為姐妹可以講道,但是姐妹不可以按立為牧師和長老。她們可以按立為執事,在教會中以順服來侍奉基督,這就是姐妹侍奉的榮耀了!根據以上的教導,很容易得出一個簡單卻容易被誤會的結論,就是在教會中姐妹的侍奉是無關重要的。讓姐妹離開侍奉並非是保羅的本意,保羅的本意是為了鼓勵姐妹回歸本位。因此他也強調姐妹的侍奉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萬有都是出乎 神」(林前11:11-12)。按照保羅的思路,筆者也提出姐妹侍奉是不可或缺的三個理由:神所賜給男人的是女人所沒有的,而神所賜給女人的恩賜也是男人沒有的,正是這個原因,神沒有獨獨創造一人,而是造男造女,先造亞當再造夏娃。因此任何教會都沒有權利私自剝奪姐妹在教會中的侍奉。相比弟兄在教會中的侍奉,姐妹的恩賜也是得天獨厚的。例如姐妹總是比男人更加細心、更有愛心以及更富美感。有時我在想為什麼上帝不讓男人懷孕生子,讓女人去工作?或者這也是許多姐妹內心中真實的想法。實際上,如果讓男人來生孩子,帶孩子,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為男人遠比女人沒有愛心、沒有細心和沒有耐心。這就能夠解釋,一般家庭中半夜起床餵奶換尿褲的為什麼是女人而不是男人!用比較常見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看見孩童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一定會說這是個沒有媽媽的孩子,而不會說這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在教會中許多的侍奉其實姐妹是更為合適的,例如教會中的探訪、輔導關懷以及敬拜主領,姐妹在擔負這些事工的恩賜相比弟兄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特別在婚姻輔導中,女性的參與不容忽視,因為有時男性處理事情太過客觀,沒有同情心,這些都不利於教會輔導的進行。盼望我們教會中也興起更多的姐妹,她們熱心服侍,並且以順服為美,這樣的教會將會極大程度的彰顯基督的創造之美。如果教會中都是弟兄在服侍,那麼姐妹在教會中會如坐針氈;如果教會中都是姐妹在服侍,那么弟兄在教會中也必然坐立不安。在教會中弟兄和姐妹的配搭,也使人更易發掘上帝的創造之美,因為神賜予男女的恩賜才幹都是極為獨特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我們教會中最佳匹配的探訪小組是三人組,兩男一女,或者兩女一男,這樣的人員匹配能夠使得探訪小組製造更好的對話環境。
在這一點上,我們教會中需要作出極大的改變的是意識到師母的角色。在傳統中國教會中師母的角色被深深的篡改了,她們被迫要擔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而這其實應該是丈夫的責任。夫妻參與輔導有非常多的好處:1)積極來說,夫妻的參與可以考慮得更加周全,不會偏離左右;2)消極來說,避免試探,避免輔導者和被輔導者的試探。保羅最後再一次提及姐妹侍奉所要考量的問題:「你們自己審察,女人禱告 神,不蒙著頭,是合宜的嗎?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嗎?但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若有人想要辯駁,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 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林前11:13-16)。根據保羅的勸勉,姐妹的侍奉應該要朝向這三個目的:很顯然哥林多教會的姐妹在教會中的表現對於羅馬社會來說是唐突和不可理解的,甚至給教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也提醒基督徒處世為人不僅僅要考慮正確與否,還應該以福音為第一考量。無可厚非,福音給羅馬社會帶來的改變是明顯的,關乎階層,關乎家庭也關乎男女性別。哥林多教會中姐妹帶來的問題很顯然是將福音本身工具化,而不是作為目的。她們利用福音的自由作為自己男女平等的理由。這種進路其實和社會福音的進路是一樣的。但是我們需要切記,福音一定會給社會帶來改變,但是那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福音,這福音不應該被任何政治目的所裹挾,而是簡單的使人認識基督而得拯救。聖靈和福音一樣,帶來的不是混亂,而是帶來和諧和次序。姐妹在教會中不順服本質上就是違背了上帝創造的秩序。保羅說出了他的類比:「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嗎?但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林前11:14-15)。神的創造次序其實是屬於普遍啟示的範疇,因此基督徒行事為人同時也應該要參照神隱藏在歷史、自然物中的智慧。在這一點上保羅拒絕辯駁,這和一直善於辯論的保羅形象有所不同。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姐妹應該以順從為美的事情是一件清晰和明確的事情。這次序烙印在社會中,更是烙印在神創造的次序之中。就好像為什麼一定得是姐妹生孩子,而不是弟兄生孩子一般正常。這種辯題是沒有意義的,對此進行討論也是浪費時間的。對於保羅來說,他也關切的是教會的合一,這也是姐妹侍奉所應該考慮的。這是姐妹所特別應該注意,因為姐妹很容易主觀,對某些事情容易只顧眼前,不顧全局。因此保羅提醒她們應該在一個更大的前提下主張自己的權益和觀念,就是這一主張是否會帶來教會的混亂。這並非是說教會中的弟兄就沒有這樣的危險,但是就我們的本性來說,姐妹可能比弟兄更是喜歡傳舌。因為有時候她們更顧念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教會的合一和整全。綜上所述,保羅並非是鼓勵教會姐妹要蒙頭,而是要鼓勵他們以地方性的可見的方式保有傳統女性的美德。這避免了姐妹在教會中的侍奉給社會帶來誤解和混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保羅處理教會問題的首要考量其實是福音,就是教會的主張是否合乎聖經,以至於可以讓人看見基督。保羅不是要打擊姐妹的侍奉,而是要按照聖經的次序來成全姐妹的侍奉。盼望我們教會的姐妹也有順服為美德!
[1]克雷格·布魯姆伯格:《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哥林多前書》(香港:國際聖經協會,2002),頁111.
有償徵稿,信仰生活、感恩見證、時事評論、神學解析、婚戀家庭,1500-2500字。投稿郵箱:Sdhm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