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真比較過去年北京和深圳舉辦的兩場衡泰信職業女子高爾夫線上邀請賽,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職業選手的平均杆從81.25桿驟降到了70桿!
在北京北辰,衡泰信職業女子高爾夫線上邀請賽首次舉行的時候,四位職業選手的杆數分別為:孟霖77桿,張維維80桿,隋響80桿,羅瑩88桿。
而到了衡泰信總部,四位職業選手的杆數分別為:劉文博66桿,杜墨含68桿,林冶舟72桿,孟霖74桿。無論她們之中哪一個的成績放在北京北辰都將輕鬆取勝。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巨大的變化呢?首先肯定需要找外部條件。兩次比賽都使用的是衡泰信高爾夫模擬器,不過一個模擬的是北京雁棲湖,中國男子公開賽的場地;一個模擬的是廈門東方,中國女子公開賽的場地。
兩場比賽所採用的發球檯都為藍梯,北京雁棲湖6566碼,廈門東方6340碼,北京雁棲湖要遠226碼,從女子中巡全年的設置來看,這屬於距離偏遠的設置。可還不至於讓四位頂尖職業球員打出平均80以上的杆數。
中國信託女子公開賽去年八月在男子亞巡場地臺北林口高爾夫球場舉行,設置為6736碼,標準桿72桿。108位選手參賽,平均杆在80以上的選手(包括業餘)也不過20人,佔比不到19%。
所以說問題肯定出在球員本身,只不過並不是因為參賽選手換了75%的緣故,而是因為不同的準備方式。職業球員打球的地方不在球場,就在練習場,很少在高爾夫模擬器上。張維維、隋響、劉文博、杜墨含等選手在比賽之前,幾乎都沒有在模擬器上打球的經歷。衡泰信職業女子高爾夫線上邀請賽第一次舉行的時候,四位選手都準備不足,最多也就是提前幾個小時來到賽場上,熱熱身,嘗試一下。
劉文博、杜墨含吸取了前人的教訓,提前了一天來到衡泰信深圳總部,她們訓練了一個晚上,快速地掌握了打好衡泰信的竅門,最終都打出了六字頭。
深圳市衡泰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繼軍了解背後的內情,這樣評說:「職業球員都有很好的高爾夫素養,因為更多的準備、練習時間,她們快速了解了衡泰信的所有功能,所以很快就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所以說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無他,唯手熟爾。」
其實對於初次接觸衡泰信模擬器的玩家,同樣面臨這種情況,猛然從室外進入室內,對準的是螢光屏而非草坪,即便衡泰信已經做到了1:1:1的逼真效果,難免還是有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一上來就抱怨東,抱怨西,而不是細心觀察,找到模擬器的運作規律,很難提升自己的成績。
關於這一點,還有另外一個旁證。在北京,四位業餘選手的成績分別為:黃勇77桿,潘柏嶽80桿,梁軍89桿,朱才斌94桿,平均85桿。在深圳,四位業餘選手的成績分別為:劉桂森78桿,尹江三81桿,劉昂90桿,張志清94桿,平均85.75桿。平均杆的規律與職業選手剛好相反。這其中很大一個因素在於,北京之前進行了一個選拔賽,所有四位選手都擁有更多時間熟悉衡泰信的玩法,而深圳採取的是邀請民間知名高手挑戰,他們賽前熟悉衡泰信的時間沒有那麼長。
如果這一點還不夠說服力,黃勇77桿,潘柏嶽80桿,在北京北辰已經可以挑戰準備不夠充分的職業選手。而在深圳即使是表現最好的劉桂森也落後職業選手很多。
所以下一次衡泰信職業女子高爾夫線上邀請賽再進行,業餘和職業都不能大意,賽前練好才是創造佳績的王道!
相關新聞:
高爾夫模擬器上舉辦職業賽事,劉文博奪冠!
在高爾夫模擬器上舉辦職業女子賽事,衡泰信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