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形意太極拳」馬老師突然走紅了,又突然消失了。
他在遭到K.O之後,譴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今後耗子尾汁(耗子尾汁)」的視頻,全網播放幾億次。
模仿、搞怪他的視頻,在B站,以及其他各個平臺,都有成千上萬。
他自詡戰鬥力超強的「閃電五連鞭」,也被大家像猴戲一樣圍觀。
「耗子尾汁」不僅成為網絡流行用語,而且還被商家註冊成商標。
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其「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當日,B站的此類視頻,紛紛下架……
馬老師從「大紅大紫」到突然「涼涼」,都充滿尷尬。
雖然他在各種公開場合,總是一本正經地,堅稱自己是「武學宗師」,總是一臉無辜地,說自己是被陷害,但是,網民更多是把他當做調侃、嘲諷對象,甚至視為笑料。
馬老師這次,顯然和那些賺取無數死忠粉的「前輩們」不太一樣。
就在幾年前,江西的「大師」王林,還擁有從高官、富豪、到明星的無數粉絲;
再早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功、特異功能的熱潮不斷,舉國為之痴狂……
如果早生若干年,以馬老師這樣得氣質,不僅會暴得大名,也許還會成為全民偶像。
本來可以成為神話,如今卻成了笑話。
不得不說,時代是變幻莫測的。
一百多年前的歐洲,也曾經歷過神話破滅、偶像坍塌的時期。
當時,大哲學家尼採,寫了一本名作:《偶像的黃昏》。
書中的很多內容,仿佛先知的預言,和當今的種種,堪稱神似。
1、「大師」出圈
2001年,馬保國陪兒子到英國讀書,因缺學費開始在英國開館授徒,從那時起,馬保國自稱被英國武術界譽為「當代李小龍」,並以「混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自居。
這原本是一個挺勵志的故事:江湖賣藝,送兒留學。
借著中國功夫的名義,蒙了一些外國人的錢,也算不上什麼傷了大節的事。
或許在國外當「宗師」久了,馬老師自己也信了,回國之後,同樣開館授徒、出書立傳,有模有樣。
前些年,江湖上突然冒出一個徐姓搏擊手,看不過「大師滿天飛,掌門遍地是」的繁榮局面,生生跳出來要單挑各位大師。
包括「詠春拳宗師」在內的多名「武林高手」,每一次都沒費多大力氣,就被小徐輕鬆K.O。
這在網上盛傳一時。
但是,那些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大師們」還很活躍,留下幾句「功夫太深,怕打傷他」的強詞奪理,依然大搖大擺地行走在江湖:
該收徒的收徒,該表演的表演,該出書的出書。
馬老師初次出名,也是因為今年5月的一次比武:
作為「一代宗師」的他,在比武擂臺上,居然被一個50歲的業餘拳手,在30秒內K.O三次。
按說,馬老師的功夫到底如何,大家心裡都有數了。
馬老師卻在事後解釋,自己在比賽之前,胳膊突然抬不起來,暗示遭到對方的暗算(下藥)。
前幾年,還有「隔空取蛇」的「大氣功師」王林,以及不少有門派背景的「武林高手」。
2017年,身陷囹圄的王大師,因病去世,只活了65歲,算不上長壽。
他過去聲稱,曾給某外國元首發功,「隔空取毒瘤」。
但他卻無法治好自己的病,保住自己的命。
而他的豪華別墅、轎車等,也被曝光。大家看到原來作為一個「大師」,得到了名流們的追捧,來錢確實容易的一面。
馬老師紅了,聽說有影片要邀請他參演,他參加各種商業活動的正式報價也有了。
馬老師,要出圈了。
但這些都是資本力量的推動,把馬老師當成一個類似木雕泥塑的滑稽偶像、流量IP、吸睛「奇葩」。
所謂的神功、大師,就像尼採筆下的各類偶像:
「被一些人刻意編造、粉飾和吹捧出來的——因為,大眾往往需要一個似是而非的幻想世界,需要一些貌似強大的守護者。這樣一來,那些超出人類解決能力的麻煩,就似乎有了希望。」
身患疑難雜症尤其是絕症者,期待能有手到病除的「神醫」;
總被欺負的人,希望擁有超越現代科學的神功、秘術,能夠凌波微步、飛簷走壁,手撕鬼子。
虛幻的期待,是產生各種偶像的土壤;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自我欺騙的本能。
2、當「超人」挑戰偶像
尼採指出,絕大多數人都崇拜強力,而且容易「隨大流」:
看到身邊很多人都把某個肥胖臃腫的傢伙視為戰神,或者把木雕泥塑視為有超能力的聖物,也跟著頂禮膜拜,而且發自內心地產生敬意,這幾乎是每個人的天性。
但是,這一次,情形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馬老師確實紅得盡人皆知,但是更多人,是被他的一本正經、故作高深、強詞奪理逗樂了。
和之前這類人總是被膜拜為大師相比,是顯而易見的變化:
他以為自己是個武術大師,人們卻把他看成了相聲演員。
這個區別太大了。
「大師」,正在坍塌。
率先對偶像提出質疑、進行挑戰的人,即使能夠將偶像打爛、撕碎,讓大家親眼看到偶像本身的蒼白脆弱,和偶像崇拜的荒唐、虛妄。
但這個人往往也會被視為瘋子,視為壞蛋。
在尼採眼中,這樣的人,堪稱「超人」。
幾年前,率先挑戰「武學宗師」的搏擊手徐某,讓各大門派的「武林高手」,在公眾面前出盡洋相。
小徐贏了PK,卻輸了江湖:
他遭到了很多謾罵,還有人質疑他的動機,說他是故意想要出名。
隨後,他被封殺,如今連他的全名都很難搜到。
尼採在書中,談到蘇格拉底的冤案。
老蘇對很多被奉為準則的道德觀念,公開提出質疑。
一些熱愛思考的年輕人,如柏拉圖,將蘇格拉底視為啟蒙恩師。但雅典城裡的更多人,則把蘇格拉底視為傷風敗俗的危險人物。
70歲那年,老蘇被逮捕,按照陪審團的多數人意見,他以「腐蝕青年,褻瀆神聖」之罪,被處以死刑。
尼採本人,率先喊出「上帝死了」,對西方最大的偶像「不講武德」。
但他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一生孤獨,最後只能和一匹老馬傾訴衷腸。
他逐漸精神崩潰,死掉了,死後多年依然被污衊為「瘋子」。
比尼採更悲慘的,是更早之前質疑上帝的科學先驅,如布魯諾、伽利略。他們有人被活活燒死,有人被終身監禁。
如今,「上帝」可以被吐槽,耗子尾汁也成為大眾娛樂的「美餐」。
但這一切,都不是憑空的、廉價的。
3、用笑聲,解構「神壇」
尼採談到,各種自發形成的大眾文化,一方面難免粗陋、淺薄,令人耽溺於其中;
但另一方面,也會不斷出現各種戲謔。
在自發的、私下的場合,被戲謔的對象,越是具有大眾偶像的特質,戲謔作品就越有衝擊力、感染力。
人性是複雜的,有膜拜偶像的軟弱性,但也有巴不得看到偶像轟然倒塌的內在衝動。
對偶像直接否定,或者切齒痛罵,容易招致大眾的內心牴觸;
但如果以滑稽、戲謔的方式,往往能讓大家在歡樂的笑聲中,瓦解偶像的神壇,回歸理智。
上世紀末,王小波赫色幽默的小說和雜文,就有這樣的力量,瓦解了很多虛假的「高大上」,這些作品至今不朽。
有評論者說,對於那個眾所周知,但依然充滿禁區的荒誕時代,王小波的另類幽默,比各種嚴肅專著,更有啟蒙的力量。
當然,笑聲過後,偶像的光環暗淡了,也就意味著很多美好的幻想,也破滅了,唯有面對「平凡的世界」,面對各種無解的問題,面對自身的無能和無力……
所以在尼採看來,喜劇和悲劇,有著相似的內核。
面對「耗子尾汁」,也許,當初很多曾相信過所謂「武學大師」、「XX大師」,甚至為其交過智商稅的成年人、中老年人,會感到尷尬,會變成自嘲的苦笑。
資本力量將馬老師哄抬成頂級網紅,如今也草草收場,成了又一個笑話。
幹了這碗耗子尾汁,徹底洗掉偶像的粉飾,從此做個和大家一樣「不講武德」的普通人吧。
耗子尾汁,確實是一種神藥,一種很棒的清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