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礪,奮力答好兩岸青年交流時代之卷
濰坊市舉辦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紀實今年4月20日至2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在鳶都濰坊成功舉辦。作為陪伴濰臺兩地新一代青年成長進步的優秀交流品牌活動,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正式開啟了下一個黃金十年。
回望過去的十年,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始終初心未改,砥礪前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最大程度凝聚兩岸青年最大公約數,畫好理想的同心圓,激勵兩岸青年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和擔當,鑄就服務祖國和平統一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濰坊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鄭板橋曾寫道,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以風箏代表的文化,反映了濰坊人自古以來逐夢高飛的理想和情懷。十年來,兩岸青年深入開展風箏文化體驗式交流,通過風箏放飛、風箏軋制、風箏衝浪比賽、與民間文化藝人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了解風箏的前世今生。臺灣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大仁科大、藝大、師大、內湖高工和二十一基金會、微閣基金會、成功大學、磐石中學、裡港小學以及臺北市、基隆市、花蓮縣、高雄市、雲林縣、臺中市等近萬名兩岸青年,走進濰坊的大街小巷,聆聽「難得糊塗」由來,濰坊「朝天鍋」起因,鄭板橋的傳奇故事,親身了解祖國悠久歷史文明淵源,傳遞「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關係一家親」的文化傳承。臺灣大仁科大學生蔡依蓉在交流後表示:「第一次放風箏覺得很新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了祖國傳統藝術之美,許多大師的作品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之!」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開展的十年來,始終以最美好的願景激勵兩岸青年,千方百計為兩岸青年搭建創新創業的舞臺,為中國夢凝聚青年的力量和擔當。每年均組織內容豐富多樣的青年創新創業活動,廣泛邀請臺灣青年到各個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孵化基地、重點企業和園區考察對接,以最優惠的政策吸引臺灣青年到濰坊創業就業,先後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臺灣高校畢業生來濰坊創業就業的通知》等多項優惠政策,以更新更實的舉措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同時,積極推動濰坊學院、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等多所在濰高校與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等有關方面達成校際合作事宜、共建「海峽兩岸雙創中心」、兩岸「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基地」等合作項目,成功幫助臺灣青年李訓華等眾多臺灣有志青年在濰坊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臺灣青年一致評價濰坊,是一個容易成就夢想的城市。
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青年朝氣蓬勃,具有共同的理想,在溝通交流中最容易達成思想一致,最容易促進心靈契合。十年來,我們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精心設計活動環節,讓兩岸青年同吃同住,手拉手、面對面、心連心互動,開展最真誠、最熱忱、最實在的交流溝通,使兩岸青年在日常和點滴中加深友誼,在青年心中種下祖國統一的種子,增進兩岸青年服務祖國統一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每一屆活動結束,兩岸青年都相擁而泣、戀戀不捨,紛紛拿出自己精心製作的精美紀念品作為留念,留下了各自聯絡方式,珍惜當下,相約未來。
「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子」。種下一顆種子,收穫一片森林。期待下一個十年,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收穫更豐碩的成果,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出自己的貢獻。(濰坊臺辦 韋武)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暨"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合作交流會舉行
21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暨「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合作交流會在濰坊學院舉行。
山東省臺辦副主任張民忠在致辭時表示,本屆人才合作交流會搭建起兩岸同胞加強了解、增進友誼、互相學習良好的平臺。山東省臺辦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動兩岸交流事業合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為兩岸文化交流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多機會,積極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濰坊市政協副主席李傳恆在致辭時表示,誠摯邀請廣大臺灣同胞來濰坊交流合作、投資興業。濰坊將積極貫徹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全力推進濰臺經濟文化民間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為各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濰坊學院校長馮濱魯在致辭中指出,一直以來,濰坊學院高度重視與臺灣高校的交流與合作,與臺灣的雲林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10餘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學校關係,開展了教師互訪、學生交流等實質性交流活動,近五年以來,共派出100餘名師生赴臺灣友好學校交流學習。通過交流,加深了兩岸師生的相互了解,增進了彼此的友誼,促進了學校的發展。他表示,期待與更多臺灣高校或企業開展包括師生交流、合作研發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創互利共贏、繁榮發展的美好明天。
會後,臺灣大仁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國光一行與濰坊學院就合作交流進行了座談,該校來濰學生到濰坊學院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現場考察交流。在馮濱魯的陪同下,黃國光一行還參觀了濰坊學院圖書館、校史館及濰坊名人館。
臺灣師生走進風箏故裡 點讚濰坊傳統文化
陽春四月,處處孕育著生機。四月,是濰坊各種節會集中召開的重要節點,值此時機,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的重點項目——「走進風箏故裡·感知風箏文化」體驗交流活動為此次來濰的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師生提供了更豐富的體驗,讓大家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及濰坊民俗文化的魅力,滿載獲得感。
4月22日,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師生代表來到魯臺會展中心參觀了第八屆中國畫節·第十一屆中國 ( 濰坊 ) 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楊曉陽的巨幅畫作《絲綢之路》、盧禹舜先生的百幅《扇面精品展》等各具特色的名家特展,全面展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粹。民間藝術博覽會展區、藝術門類眾多,地方民族特色鮮明,藝術風格突出,體現了民間、民俗、民藝的特色。大家紛紛拿出相機、手機,記錄下這些精美藝術作品。
來自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學生陳佑儒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來濰坊,通過這幾天的參觀讓我感覺濰坊是一座很有文化氣息的城市。這次參觀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讓我深刻的感覺到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民間高手很多,展會上的很多民間工藝很值得觀賞並保留下來,像剪紙之類的民間藝術很特別,在臺灣不常見。」
隨後,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師生走進十笏園文化街區,參觀了鄭板橋紀念館,在濛濛細雨中感受濰縣特色文化。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大家了解了鄭板橋的生平簡介、文學成就、藝術成就、勤政愛民以及崇德尚廉精神。
在濰坊市民間工藝品陳列館,大家參觀了工藝美術歷史館、風箏主題館、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館、工藝精品館等,欣賞了極具特色的核雕、風箏、年畫等工藝品。其中,寫在一根頭髮絲上的《滿江紅》讓大家讚嘆不已。在遊客互動館,師生們跟民家藝術大師們學習並親手扎制風箏、套印木版年畫、傳拓工藝、核雕、剪紙。
在給製作的風箏塗色的學生陳維楷說,「這次來濰坊真的是太開闊眼界了,展館裡面的東西很精緻。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製作風箏,剛才看大師操作蠻簡單,但是自己操作起來還是會比較困難。」
臺灣大仁科技大學兩岸關係處執行長陳月紅告訴記者,「我在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家留學,了解了多個國家的語言及文化藝術,但是中國的文化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所在。我們學校跟濰坊有很多的交流,每次來濰坊都有不同的感受,感覺城市越來越進步,人民的素養也越來越高。每次來到後工作人員熱情的招待,讓我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次來的學生都是第一次來到內地,學生對大陸的了解基本是通過書本上,對大陸的其他的發展和文化都停留在課本時代,這次帶學生們來進行深入了解一下。在風箏會上大家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這麼大的風箏,五彩繽紛的在天上飛,大家看了都非常興奮,真的是大開眼界,希望明年能帶著自己的風箏來放飛。」
陳月紅說,我們跟濰坊的學校有雙向的交流,其中跟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籤訂聯合辦學的合作模式,包括科研項目、骨幹教師等師資培訓、學生的交流等,甚至探討更近一步的合作。希望學生們能多一點交流,讓大家對大陸、對濰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真正實現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合作交流。今後多舉辦學生一對一結對子的活動,對於即將來到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濰坊學生今後在臺灣或在大陸的發展都是一個強心劑。
濰坊臺辦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風箏文化交流、魯臺經貿洽談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兩岸文化、教育、經貿的交流步伐。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已納入國臺辦重點交流項目,下半年兩岸文化、教育的交流將會持續開展。
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王南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王南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甄士光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
4月21日,風箏愛好者在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現場放飛風箏。當日,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行。本屆國際風箏會以「更高、更遠、更美好」為主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風箏愛好者參加。新華社發(張馳 攝)(來源: 新華社)
蔬菜之鄉再迎盛會 兩岸專家會聚一堂
第七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在山東省壽光市召開4月22日,由山東省臺辦、濰坊市政府主辦,濰坊市臺辦、壽光市政府、魯臺會辦公室、濰坊科技學院、全國臺企聯農業功能委員會、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臺灣薇閣基金會、全國旅遊創意聯盟聯合承辦的第七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在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召開。
山東壽光是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的故鄉,是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隨著科學、旅遊的不斷發展,壽光農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而是漸漸走向「生態旅遊+景觀農業」的方向,即興起了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熱潮。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由於臺灣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時間較長,有許多可供借鑑、學習的經驗,而壽光與臺灣的合作交流由來已久,兩地農業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互補性很強,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和發展前景。
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活動是壽光市依託「菜博會」節會平臺,結合農業發展優勢創新舉辦的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在兩岸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次交流會就是以「攜手共建田園綜合體,推動兩岸農業深度合作」為主題,突出「田園綜合體」建設經驗交流。
交流會由臺灣微閣公益基金會、茂業集團董事長李麗娜主持。臺灣21世紀基金會博士、臺灣「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新竹縣前「縣長」、臺灣「農委會」前主委範振宗、全國臺企聯農工委執行長鄭竣豐、國民黨青工總會副總會長蕭延青、臺灣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院長邱奕志、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曹坳程、全國旅遊創意聯盟理事長施文球等兩岸專家參加了交流會並以《創新農業,迎向未來》、《田園綜合體—農旅休閒產業策劃》、《田園綜合體發展背景下鄉村旅遊建設》等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及成果發表。演講和發表的內容結合兩岸農業發展的現狀,就建設優質休閒農業環境、開發綜合休閒度假區特色、開發特色主題農遊元素、一二三產業如何協調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探討,展望了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前景及兩岸合作的對接可能性。各位專家論點獨到、論述精闢,既符合當前休閒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又提出了綠色、科技、可操作性強的方式、方法。現場氣氛熱烈,提問踴躍,效果超出預期。
壽光市歷來是山東省對臺交流的重鎮,多年來先後舉辦了多屆「臺灣農產品展」、「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魯臺青少年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等活動,在兩岸反響良好。此次第七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的舉辦對於進一步整合壽光乃至山東省現有農業資源,推動田園綜合體及智慧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發展,進一步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實現合作共贏,進一步實現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壽光市臺辦)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即將舉行
陽春四月的濰坊,群芳爭豔,草長鶯飛,處處萌發著活力和生機。四月,也是濰坊各種節會集中召開的重要節點,剛剛結束的濰坊發展大會,聚集海內外有識之士,共商濰坊發展大計,為新舊動能轉換貢獻濰坊力量。作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備受矚目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將於4月20日至25日在濰坊召開。本屆活動由國臺辦交流局、山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共同指導,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共同主辦。本屆活動充分發揮濰坊悠久的風箏文化優勢,聚焦兩岸青年交流合作,本屆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將舉辦「放飛夢想、暢想未來」·風箏放飛體驗、「兩岸同心·攜手前行」校園交流、「走進風箏故裡·感知風箏文化」體驗交流等多項活動。
為做好本次活動,各主辦方精心準備,積極邀請,做了大量細緻周密的工作。屆時,臺灣有關知名人士、青年學生,國臺辦交流局、省臺辦、濰坊市相關負責人將出席活動。相信,通過本次活動將增進兩岸青年的互動交融,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貢獻青年力量。
濰坊「襟連海岱,道承齊魯」,自古以來就是令人嚮往的富庶之地、福壽之鄉。當前,濰坊推進「四個城市」建設的腳步鏗鏘有力,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工程蹄疾步穩。信步徜徉於濰坊的大街小巷,用心聆聽產業強市的強烈脈動,感受文化名市的齊魯風韻,觸摸活力城市的激流湧動,邂逅品質城市的獨特魅力,你會發現一個別樣的濰坊。有道是,去外清歌花外笛,濰坊原是小蘇州。
陽春四月,風箏為證,讓我們與海峽兩岸青年一起邂逅濰坊、放飛夢想。
風箏為證,海峽兩岸青年齊聚濰坊放飛夢想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即將舉行陽春四月的濰坊,群芳爭豔,草長鶯飛,處處萌發著活力和生機。四月,也是濰坊各種節會集中召開的重要節點,剛剛結束的濰坊發展大會,聚集海內外有識之士,共商濰坊發展大計,為新舊動能轉換貢獻濰坊力量。
作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備受矚目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將於4月20日至25日在濰坊召開。本屆活動由國臺辦交流局、山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共同指導,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共同主辦。本屆活動充分發揮濰坊悠久的風箏文化優勢,聚焦兩岸青年交流合作,本屆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將舉辦「放飛夢想、暢想未來」·風箏放飛體驗、「兩岸同心·攜手前行」校園交流、「走進風箏故裡·感知風箏文化」體驗交流等多項活動。
為做好本次活動,各主辦方精心準備,積極邀請,做了大量細緻周密的工作。屆時,臺灣有關知名人士、青年學生,國臺辦交流局、省臺辦、濰坊市相關負責人將出席活動。相信,通過本次活動將增進兩岸青年的互動交融,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貢獻青年力量。
濰坊「襟連海岱,道承齊魯」,自古以來就是令人嚮往的富庶之地、福壽之鄉。當前,濰坊推進「四個城市」建設的腳步鏗鏘有力,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工程蹄疾步穩。信步徜徉於濰坊的大街小巷,用心聆聽產業強市的強烈脈動,感受文化名市的齊魯風韻,觸摸活力城市的激流湧動,邂逅品質城市的獨特魅力,你會發現一個別樣的濰坊。有道是,去外清歌花外笛,濰坊原是小蘇州。
陽春四月,風箏為證,讓我們與海峽兩岸青年一起邂逅濰坊、放飛夢想。(濰坊臺辦 韋武)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