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朱燈花 國際金融報 收錄於話題#進博會24#外貿6#全球化1
11月7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進入第三天。消費品展區「有顏」「有料」「有驚喜」,其中,創新型品牌管理公司ACCESS集團展臺成為「網紅」打卡地。
ACCESS集團創始人兼CEO何志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進博會是國際品牌走向中國的重要橋梁。中國營商環境愈加開放,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全球化更是勢不可擋。在消費升級趨勢下,中國市場是比較確定性的機會,ACCESS集團將深度研究並緊緊抓住中國用戶的消費需求,來作為海外選擇品牌及展開生意的原點。
進博會連接國際品牌與中國市場
「這一屆進博會,我們終於來啦!」何志勇顯得有點興奮,「進博會是中國連接全球市場的一個大舞臺,也是國際品牌走向中國的重要橋梁。進博會讓中國更加開放,是解決內循環很重要的驅動力。「
ACCESS集團總部位於杭州,是一家創新型消費品品牌管理公司,主要通過投資、收購併運營一系列差異化的國際品牌,是一家「全球化」特徵很明顯的公司。此次積極參加進博會,ACCESS集團一方面希望助力國際高端品牌抓住中國的「雙循環」機遇,把更多全球優質品牌引入中國,滿足中國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另一方面以進博會為契機,加強國內、國際兩大消費市場的高效互補和聯動。
何志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進博會可以改變國外品牌商對中國的認知。很多沒有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更多是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是停留在聽來的論調上。如今,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開始關注進博會展示舞臺的機會。此外,進博會對中國消費產業結構化調整有很積極的意義。消費者對於進博會上的「焦點」尤為關注,比如一些新品發布、品牌入駐。
在進博會ACCESS集團展臺現場,兩款首發護膚新品吸引了「直播一哥」李佳琦的注意力,分別是THALISSI戴莉絲的藏紅花精華和SAVAR詩娃的「豆腐面膜」。
「我們一定要站在進博會的舞臺上,成為未來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很重要的一個參與者和影響者,一方面可以讓中國市場更多消費者與我們接觸,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收購投資海外品牌。」何志勇向記者表示。
中國消費存在較大確定性機會
「過去,海外企業到中國收購資產。現在,中國也有能力走出去收購海外資產。」何志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那麼,ACCESS集團在對國際品牌收購、整合、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如何幫助旗下品牌打開中國市場?何志勇向記者直言:「對於當下企業發展而言,危與機是共存的,最大的挑戰在於在不確定性中去尋找機會。」
「中國消費品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機會性最確定,中國市場最大的確定性是增量市場特別大,而且是持續穩定的增量。消費升級在中國過去的十年,包括未來的二三十年,應該都會持續性發生,渠道的網際網路化讓信息更為透明,消費認知和消費行為也會驅動消費鏈條的升級,中高端產品市場會更具確定性。」何志勇進一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因此,我們現在以國內循環為主去驅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度研究並緊緊抓住中國用戶的消費需求,來作為海外選擇品牌及展開生意的原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品領域,國際品牌如何「徵服」中國消費者?何志勇回復記者,「就大健康、大美麗領域的消費品而言,其實是不分國界的,只有消費認知的差異,並不存在消費需求的不同。」
在抓住確定性市場機會後,吸並國際品牌後組織上如何管理?何志勇認為,本土化的需求更多是多文化消費需求,因此在經營過程中的組織升級變成全球化組織,現在也不斷在向國外優秀先進管理方式學習。具體來說,充分發揮集團的賦能及中心化能力加持的作用,組織經營上做到無國界。在收購很多海外品牌之後,保留原有研發團隊的「原汁原味」,繼續發揮創業精神。通過海外原生團隊的激勵,形成共創正向循環,提高品牌生產製造效率,降低成本。中國人最懂中國市場,中國團隊則主導中國市場。
在管理運營效率成本方面,何志勇進一步表示,產業運營是ACCESS集團最大的投資收購的優勢,在中國基本是全渠道覆蓋的,海外渠道也很豐富。此外,基於構建多年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公司對中國消費者的理解比較深,形成賦能品牌的中心化服務平臺,可以縮減品牌進入中國的時間成本,此前一年到兩年的籌備期縮減至如今兩三個月。整個全球化的物流供應鏈體系也是尤為關鍵的,縮減空間距離成本。得益於這些基礎,實現全球化品牌運營過程中「降本增效」功能。
在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提下,ACCESS集團堅持雙輪驅動策略:一是品牌建設生態,二是用戶經營生態。儘管海外品牌基因好,但經過中國消費市場的推動,影響力和美譽度可以被放大,品牌建設上尤為重視。在用戶經營生態方面,何志勇認為,現在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在全球遙遙領先,更加開放的應用其實對用戶經營生態的打造是非常有幫助的。
疫情後深耕全球產業化新思考
疫情無疑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對ACCESS集團也是一場重大考驗。
對於疫情期間市場出現的「去全球化」觀點,何志勇直言無法認同,「我們生活在中國,感受到現在全球化勢不可擋,一是來自於科技,網際網路信息化數據化只會加速全球化,彼此之間越來越融合緊密。二是中國是開放包容的國家,無論是廣交會、國貿會,還是進博會,都是中國向全球打開的大門,不僅僅是窗口。綜合來講,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背景下,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開放,全球化的腳步一定是加快的。」
令何志勇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現有的基礎建設也越來越完善。疫情期間,為了方便海外品牌企業更好地連接中國,海關工作方面效率不斷提高。」
在國際品牌管理運營上,如何控制風險?何志勇向記者介紹說,品牌管理很大的風險與消費需求的預測直接掛鈎。第一是對消費需求預測不夠精準,備貨一旦增多也就意味著滯銷風險很大。第二個風險預測是對品牌所在消費市場體量的感知不夠準確。第三個是對用戶不夠重視,也不夠重視整個流通效率。
「自公司2017年成立起,防範風險一直是重中之重。我們一直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形成系統化管理,目的在於讓需求預測更加精準,大大提升整個生產效率。」何志勇對此頗有感悟,「我們通過數據化看到市場消費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降低,基於確定性的消費需求的判斷,我們開啟加速生產。得益於整個生產供應鏈的快速響應,當別人沒貨的時候,我們有大量的庫存,滿足了大量的消費需求。這是一個尤為關鍵的應對決策,ACCESS集團2020年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大漲3倍。」
在預防突發性事件、深耕全球產業方面,何志勇也有自己的經驗之道:「疫情的不確定性,讓我們的生產供應鏈變成更加多元化。以前,我們不會想西班牙的品牌要在法國新建工廠,也不會想澳大利亞品牌必須在法國建工廠。」
何志勇向記者坦言:「不管環境如何變化,我們只能夠緊緊抓住原材料的品質,同時又在整個科研變得更加緊密、更加有效時不斷地去迭代產品的配方,這是作為品牌公司最重要的內核。」
而在全球化生產與供應上,原材料問題是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最大瓶頸,新鮮度對整個生產加工到供應整個鏈路的通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對人力資源的影響最明顯,何志勇認為,生產方面更要實現信息化、智能化,投入方式也有所調整,此前偏向於自建研究所,現在開始與大學或是已有研究所的工廠合作,更為開放地研究。
疫情期間,ACCESS集團整體地協同性也有很大的優化和提升。一是鼓勵門店向「線上化」業務轉型;二是全面使用線上辦公,解決了多國家、多城市的辦公協同問題,在全球化溝通層面,有史以來是最暢通的;三是創新突破新零售業態,品牌連接經銷商觸達消費者,在連接經銷商方面實現真正的中心化、全球化提高效率。
記者 朱燈花
原標題:《ACCESS集團創始人何志勇:全球化勢不可擋,進博會讓國際品牌走進中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