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觀音禪寺古樹靈泉的由來
位於西安城南約四十裡的終南山,峰巒疊嶂,水清谷幽,其間有眾多的佛教勝跡,是歷代大德高僧潛心佛理、修法弘道、開宗立派的禪修寶地,也是歷史上鴻生碩儒、文人雅士留連忘返的清雅之處。
從西安城區向南至終南山腳下環山公路旁的南石村口,沿一條丈餘寬的水泥路緩步南行約10分鐘,路的左側則可見「觀音禪寺」的路標,按箭頭所指再步行幾分鐘,紅色的寺廟院牆即映入眼帘。
進入大門,古樸的寺院、整齊的花草、莊嚴的殿堂,喧囂和雜念便被隔在了牆外。寺廟山門裡側聳立著兩株高大的古柏, 上有「西安市人民政府名木」編號(0323 、0324) 的標誌,古樹枝繁葉茂、蒼翠虯勁,給人一種歲月滄桑、歷度風霜之感。院門正對面是掛有「觀音禪寺」匾額的大殿,殿堂內奉有觀音、普賢、文殊、地藏諸菩薩。
觀音禪寺背依禪嶺頂,南通觀音山,原名「觀音堂」,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相傳是太宗李世民為消災祈福而建。時佔地300餘畝,為一方名剎,歷代香火不絕。解放後,該寺遭到毀損,被改為「紅巖中學」,寺內僧眾也被遣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才得以恢復修建,重現昔日風貌。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觀音禪寺則「名」、「靈」俱全,既「名至實歸」,又「靈奇有傳」。 「名」在剎內有一株千年銀杏樹,為西安古木編號(0325);「靈」在樹下有一眼長年湧流不竭的清泉,叫「觀音泉」。
銀杏樹亦名白果樹、公孫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高齡樹種,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屬國家一級珍貴樹種,6 世紀開始才逐漸傳至海外,因而也有人稱其為「中國國樹」。這株銀杏樹樹齡在1400餘年,應當排在世界古銀杏的第三位。它的奇絕之處還在於:其一,從現有的發現看,這是一株十分罕見的「祖母銀杏樹」,也應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其二,此株銀杏「主幹」與「群幹」葉片迥異,「主幹」葉片如扇,「群幹」葉片如爪。主幹葉與一般銀杏無異,群幹葉卻中分五叉,遙看如一山五峰,反覆把玩,耐人尋味。
在當地比古銀杏樹名氣還大的是樹下的泉水。此泉長年不竭,清冽甘美,被稱為「觀音神泉」。寺中僧人在泉邊置一桶一瓢,以供遊人自取自飲。因相傳泉水能防治百病,故前來觀賞、取水者絡繹不絕。
終南山觀音禪寺古樹靈泉的由來
關於靈泉及銀杏的由來,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
相傳,唐代術士袁天罡於長安街頭算卦,涇河龍王化為人身至鬧市遊玩,和袁天罡打賭私降甘露,因觸犯天條而當斬。時太宗李世民率宰相魏徵及十八衛士在終南狩獵,夢見涇河龍王哀求而允諾放其生路一條。醒後,乃見山中雲霧繚繞,仙氣飄飄,一石洞中流泉噴湧,飲後即覺甘美無比,稱其「真神泉也」。隨後,魏徵醉酒後,夢中奉玉皇大帝之旨,於南天門斬首涇河龍王。龍首擲於長安城北,化為龍首原;龍尾長一丈八棄於長安城西成為丈八溝;斬龍身十八段在「神泉」東西各棄九段,形成東西各九條蜿蜒山溝。魏徵又夢見出南天門後,見一無首尾的青龍向他索命,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遂將此稟告太宗。太宗聽後也大驚(觀音禪寺所在的村子,原名驚駕村),說: 「我日前夢中一青龍求我救命,答應阻止你赴南天門,暗命十八衛士不讓你離開,今失信於青龍,將如何是好?」大臣徐茂公進言:「觀音菩薩專門扶危濟困,普渡眾生,只要虔誠供養,可以化解心結。」太宗以為「神泉」依山而出, 是祥瑞之地,於是建一座觀音堂,以消散仇怨。觀音堂建好後,觀音菩薩託夢於太宗:我已灑甘露於青龍之軀,使之復活,但其犯天威有過,已將其身縮為三尺,放入神泉洞中, (故此泉又稱龍泉)並須十八衛士出家為武僧,在神泉守護,防止青龍再出洞滋事,還須選兩位將軍把守宮門。後來,十八衛士為僧後修成羅漢正果,而把守宮門的秦瓊、尉遲敬德兩位大將也成為民間門神。神泉上不久就長出了觀音保佑人們福壽延年的銀杏樹。
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終南山麓的青山碧水足以使仁者、智士心曠神怡。滿目青山,皆見般若,藍天白雲,盡現菩提。溪澗野花,處處吉祥世界,山中松柏,個個獨具精神,好一個十方如意境地。隨著終南山佛教文化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樹名而泉靈的觀音禪寺終能顯揚於海內。
以下是義工師兄們為大家推薦的佛學平臺,希望我們共同學習佛法,共同精進!末學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