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是著名的綠籬植物,為錦葵科木槿屬,國內很多地方可見,是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國花。花色有純白、淡粉、淡紫、紫紅等,花型有單瓣、復瓣、重瓣幾種。
花開時節,一朵花凋謝,別的花會接力盛開,因此,韓國人叫它「無窮花」,又稱無極花,夏秋兩季不間斷開放,是重要的觀花灌木,用作綠化非常適宜。
全株均可入藥,
木槿花
性味甘苦涼,歸脾肺肝經,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主治痔瘡出血,盜汗等。
木槿子,是木槿的果實,又叫朝天子,
性味甘寒,歸肺經。
清肺化痰,止痛解毒。主治痰多咳喘,支氣管炎等。
木槿葉
苦寒,清熱解毒,治腸風,癰腫瘡毒。
為全株提供養料的木槿根,
性味甘涼,清熱解毒,可治陰癢,急淋,水腫,腎炎等。
木槿皮
性味苦甘微寒,歸大腸、肝、脾經,清熱利溼,殺蟲止癢。
主治皮膚疥癬,陰囊溼疹等。
選方:
1、治咳嗽痰喘:朝天子9-15g,絲瓜藤50g,煎服。(《安徽中草藥》)
絲瓜藤性味苦,微寒。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殺蟲。
2、治婦女陰癢:木槿花根、八月瓜根各15g,研末,放在豬尿泡內燉吃。(《貴州草藥》)
八月瓜性味苦平,軟堅散結,燥溼利小便。
3、治急淋:木槿根、茅根各6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於尿血,熱淋,水腫等的治療。
4、治水腫:鮮木槿根50g,燈心草(鮮全草50g ,水煎,飯前服,每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燈心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可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
5、治腎炎:鮮木槿根50-100g,燈心草(鮮全草)5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治皮膚頑癬:木槿根或莖皮30g,水煎洗患處;或木槿根和莖皮9g,浸酒100ml。浸一個星期後,加水楊酸5g,安息香10g,甘油10g。共拌勻,塗擦患處。(《福建藥物志》)
7、治一切頑癬:川槿皮9g,大斑蝥七個,或小用十個(去頭足),巴豆五個(去油)。共為細末,一處用釅醋調搽,稍時作痛起泡,泡落即愈。(《魯府禁方》)川槿散)
斑蝥有劇毒,可外用以毒攻毒,逐瘀,治惡瘡,頑癬。
巴豆外用,惡瘡疥癬,疣痣均可用。
8、治牛皮癬(又叫銀屑病):四槿皮30g,大風子仁15個,半夏15g,河水井水各一碗,浸露七晚,入輕粉3g於水中,用禿毛筆掃塗,有臭涎出方妙,但忌洗澡,能於夏天治尤效。(《串雅內編》)
大風子仁性辛熱,毒烈,祛風燥溼,攻毒殺蟲。一般只作外用,治疥癬,痤瘡,楊梅瘡等。
輕粉外用殺蟲,攻毒,斂瘡,治疥瘡,頑癬,梅毒,瘡瘍,溼疹等。
9、治盜汗:取木槿花開而再合的,焙乾搗為細末,每用3g,豬皮煎湯調下,晚飯後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木槿花朝開暮落,故開而再合的木槿花並不難尋。
10、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若不好轉,再用米湯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11、治痔瘡出血:木槿花、槐花炭各15g,地榆炭9g,煎服。
槐花炭收澀之性強,偏重於收斂止血。多用於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出血證的治療。
地榆炭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便血,痔血等。
二味與清熱涼血的木槿花共治痔瘡出血。
12、治疔瘡癤腫:木槿鮮葉,和食鹽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另外,木槿花作菜製作簡單,可涼拌、炒制、作湯,質地脆嫩,細滑可口,味道清香,能潤燥,除溼熱,是一種天然保健食品喔。
提醒提醒:由於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