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GSMA在北京召開了「思享匯」論壇,分享了在世界移動大會上的一些觀察及趨勢,同期還發布了《大中華區移動物聯網案例分析報告》及《中國5G報告:發展展望與區域比較》兩份報告。此外後續的圓桌論壇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原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王建宙,亞信集團董事長、原中國網通執行長田朔寧博士等重磅嘉賓也加入並討論了自己經歷MWC2018後的一些看法。
GSMA大中華區負責人思寒女士為論壇進行致辭,她提到「移動物聯網正提供全新的機遇,讓運營商能夠支持重點領域,以及在整個地區提供互聯互通。大中華區的運營商已經從部署移動物聯網中獲益,我們鼓勵其他公司立即行動,以充分利用這一充滿潛力的市場機遇,並進一步加快物聯網發展」。
《大中華區移動物聯網案例分析報告》對國內各大運營商及供應商們在移動物聯網方面的投入及發展情況。根據GSMA智庫研究總監分析,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250億,後續增長的主力將是智能建築、公共事業及製造業等產業細分板塊。而GSMA物聯網項目主管Graham Trickey則講解了如何讓萬物互聯成為現實。他表示,在MWC2018現場出現了多種涉及物聯網的展示。而安全也是物聯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MWC上也有針對物聯網的安全演示,包括通過SIM卡等識別。
《中國5G報告:發展展望與區域比較》則分析了中國5G發展現狀及前景,該報告預測,運營商市場的補貼將會從4G轉向5G,到2025年中國5G連接數將達到4.28億,相比4G較為緩慢,主要因素在於4G的部署速度較為迅速,而且目前已經較為成熟,此外5G終端的價格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下降到和4G終端的水準。從消費角度講,高清視頻直播及AR/VR等將是5G應用的代表性應用。
GSMA未來網絡項目主管也在現場分析了5G時代的價值。他表示,目前全世界對5G的預期都很高,而且也已經為5G做好了準備。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全世界超過77家運營商正在嘗試5G,甚至在平昌冬奧會上,KT的5G試驗將5G的作用展現給了全世界,包括360 VR、全方位視角、同步視角、5G車輛等。
後續的圓桌環節,王建宙發表了幾點對MWC的看法,作為行業的資深人士,王建宙參加過多次MWC展會,而在今年他更多關注的是5G。王建宙表達了幾個觀點:5G技術在目前已經基本成熟了,而且主要廠商也都已經開始提供用新無線標準的產品。5G最主要的用處就是擴大現有的容量,在2G時代每人每月用5元20MB的套餐就夠了,到了3G時代每人每月則需要200M,目前4G每人應用的數據量大約在2GB,而根據之前實驗的無限量套餐現實,每個人月數據量可以達到20GB,4G的帶寬及容量是無法滿足這種量級的數據量的,所以5G在這方面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對於5G何時迎來爆發,王建宙認為5G的爆發點將會是5G同AI結合的部分,即高可靠低時延應用的全面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