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沒有時間慢慢變富?

2021-01-14 深圳攻略大全

有人說,深圳很「務實」,也有人說,深圳很「勢利」。這兩個評價雖然不矛盾,但它們疊加在一起,就容易給人一種「急躁」的感覺。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在這40多年間,看慣了身邊充斥著一夜暴富,草根逆襲,買房致富、上市敲鐘等傳奇故事,以至於深圳人,沒有時間慢慢變富。

01

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前段時間,有人跟圳長講了一個真實的財富故事。

1997年,亞馬遜上市之初,創始人貝佐斯就對公司股東表示:「亞馬遜立志做一家有長遠發展的公司。」

2000年時,貝佐斯向他的偶像巴菲特提問: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而且你是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

老當益壯的巴菲特幽默地回答:「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什麼是「慢慢變富」?以巴菲特為例,目前80多歲的他身價有七八百億美元之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

但你猜猜,巴菲特50歲之後掙到的錢,佔他所有身價的百分之多少?30%、50%、70%、80%?

實際的答案是:99.8%。也就是說,巴菲特全部身價的99.8%,都是在他50歲之後累積的。(以下為巴菲特階段財富圖)

巴菲特難道是國外特例?那我們不妨看看自己國家的馬雲。截止到2019年,55歲的馬雲,90%的資產都是50歲以後才賺到的。

還有已故的褚時健當年74歲二次創業,84歲時憑「褚橙」再次一炮而紅,帶動當地農民發展。他曾在採訪中提到: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

褚時健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你們在急什麼?

原來,一個人財富累積的過程,它並不是一個線性累積的過程。當我們認為巴菲特馬雲很有錢的時候,其實感覺到的,是他們人生後半程所累積的巨額財富。

02

深圳沒有人生開掛,都是厚積薄發

說到慢慢變富,深圳人可能是最不願意聽到的。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在經濟領域的「深圳速度」。

不可否認,在我們身邊有炒股致富的,有當年買房致富的,有最早開的士致富的,有銷售跑單致富的,有程式設計師拿股權致富的,還有曾經在華強北貼膜致富的。

在深圳「暴富」的道路千千萬萬,唯獨沒有一條,叫做「慢慢變富」。

▲深圳股票風波紀錄片

有次,一個做投資的朋友跟圳長分享過他們如何「選人」。他說有一個項目,最後我們沒投,理由竟然是因為「創始人太聰明」。

「啊?!聰明不好嗎?」

「太聰明,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機遇,接觸更多資源,想到各種激動人心的模式。因此,他們常常受不了誘惑,不斷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在紅利和風口間上下起伏,非常容易失焦,非常容易患得患失。」

所以你會發現,不管是拆遷致富,還是買賣投資;不管是百萬豪宅,還是1平米商鋪;不管是高大上的股票,還是幾塊錢的手機電腦配件....深圳所有的「暴富」故事,都是在擁有了一定的資本後,在眾多選擇裡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選項,並且堅持的去研究它、重複它,等待它....

哪有什麼人生開掛,他們都是厚積薄發。

等待,在投資中是一項極具挑戰又極有價值的事情,有時候需要等待1年,有時候需要等待10年。事實上,「等待」也是一種主動,它不是什麼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對無關的事情連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重視長遠價值,通常不會失去眼前利益。 僅僅重視眼前利益,則往往會失去長遠價值。

近期,投資了騰訊京東等巨頭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出了一本名為《價值》的新書。他表示,黑天鵝亂飛的年代,人人都希望找到對抗不確定性的終極武器。時代不會劇透答案,但拉大尺度來看,對長期主義的追尋,以及對價值的持續探索,或許能提供線索。

書中說,長期主義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在圳長看來,現代的社會,尤其是一線城市,一種「爭先恐後」的氛圍特別濃厚,人人都害怕自己落後。這種「害怕落後」產生的強烈焦慮,影響了我們很多選擇,也讓我們容易錯失本來美好的生活。

03

長期主義與時間無關

「長期主義」不等於「長期持有」,它與持有時間的長短並無直接關係。「長期主義」本質上是對現在和未來的堅定的看好,不會因為短期利益而放棄了穩穩的幸福感。

「長期主義」與時間無關,它更像是一種觀念,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選擇。找工作,找伴侶,甚至是買房買車,都是要秉承這個長期主義,你要問自己,這到底是一個讓你能心神寧靜的選擇,還是說喧囂之下被迫做的很著急的選擇?

張磊認為,判斷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就是看能不能把長期主義應用在你生活中每一天的微決策裡,最後形成muscle memory,肌肉記憶。所以,他用「長期主義」的標尺,來挑選適合投資的企業與企業家。其實,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可以用「長期主義」的眼光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不著急,慢慢變老,慢慢變淡,慢慢變富!
    人到中年,從心態到身體,都開始向時間認輸了,任由殺豬刀擺布自己的形象。現在平均壽命已達80歲後,還有幾十年美好光陰,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心態,與時光一起,慢慢變老,對得起父母給予的生命,對得起上蒼給予的一生。 【二】慢慢變淡 有一首少年強說愁的歌,其中唱到「越長大越孤單」,對於青年來說,這個孤單也許就是一塊糖果給予分享而已。
  • 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做時間的朋友,做周期的朋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曾經看過李笑來的《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內容講定投,一個普通人要改變命運的唯一投資方式就是定投。變富其實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象烏龜那樣「慢慢的」,而不是象兔子那樣「快快的」。那麼究竟什麼是長期呢?巴菲特說:「我的長期是永遠」。只要你有耐心,時間一定會給你好的答案。時間會陪你慢慢變富。李笑來老師認為:「對於普通人而言,長期定投是擺脫階層固化束縛,甚至———乾脆改變命運,最終,獲得自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 太多人不願意慢慢變富——理財篇12
    昨天的問題提到了慢慢變富,今天就來聊聊慢慢變富這個話題。有一次Airbnb的CEO 布萊恩·切斯基和亞馬遜的CEO 貝索斯坐下來聊天,兩個人談到了他們共同的偶像巴菲特。切斯基問貝索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慢慢成長、慢慢變富、慢慢幸福
    投資理財也是,絕大多數人不是不能投資,也不是不想投資。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一夜暴富】——於是他們大概率會得到心跳、刺激,以及騷動過後的一地雞毛。你能說他們很貪嗎?不能。畢竟,想賺錢(想學習成績優秀、想幸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問題的關鍵是,他們是在碰一些自己看不懂,也無法判斷其合理價格的投資品種。再細究一層,是他們無法忍受自己慢慢變富的過程。
  • 月薪5000,怎麼慢慢變富?掌握貧富演化的規律,按照規律辦事!
    巴菲特,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一個投資界的牛人。很多人只看到了巴菲特現在的財富,沒有關注他積累財富花掉的時間。事實上,巴菲特就是一個慢慢變富的人,他現在的大部分物質財富都是50歲以後才獲得的。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慢慢變富。
  • 你為何不願意慢慢變富?
    很多人覺得股票一天的漲跌板就是10%,那一年的預期至少得設個30%或者更高吧,有目標總是好的,但預期設的太高往往失望也就越大。我們來看下過去15年裡,102隻主動權益類基金所獲得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年化回報平均數為16.11%,同期滬深300年化收益為12.28%。
  • 為什麼這個世界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富!(深度好文!)
    02 慢慢變富才是正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50歲之前,他正在慢慢積累暴富的資本和能力。其實,大部分時候,有些人很厲害,過得比別人好比別人優秀,不是因為他們自己多牛,而是因為他們的對手太差了。這世界上,很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富,很少有人能夠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做點事兒。
  • 普通人想要翻身,2個步驟,運用「滾動致富」策略讓自己慢慢變富!
    關於致富,很多人整天只想著「富」,而忽略了「致」。富只是一種結果,這個「致」才是因。本質上,致富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換句話講,致富就是無中生有。致富本身就是窮人幹的事,就是因為窮才需要致富,假如已經很有錢,那還需要致什麼富呢?
  • 百股跌停原因分析:情緒化交易嚴重,喜愛高波動,不願意慢慢變富
    走弱的原因已經談過了,沒有必要重複再重複,大家知道就好。想說的是創業板一個跌停板是20%,如果第一天大漲後衝高回落,第二天跌停,兩天波幅最少也有30%,誇張一點的可以到50%(10%+20%+20%),看起來風險真的很大,但風險越大,越容易吸引資金參與。A股的80%交易額來自散戶,情緒化嚴重。早上大家有沒有留意一家個股,昨天跌了-17%,今天率先跌停嗎?
  • 《指數基金定投,慢慢變富》定投五步法,讓理財小白告別韭菜命運
    」自從股神巴菲特多次在公開場合推薦指數基金之後,不少的人開始投資指數基金,也通過定投的方式看到了複利的力量。但是,基金定投的市場上還是有不少的韭菜被人收割。《指數基金定投,慢慢變富》是一本專門寫給每個普通投資者的書,本書作者總結了自己近8年指數基金的實戰經驗。本書作者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定投指數基金的基礎方法、進階策略,讓投資小白和資深投資者在本書中都有所收穫。
  • 丁真籤國企拿鐵飯碗,「小馬雲」當網紅失業,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但若被曇花一現的走紅衝昏了頭腦,選錯了道路,那便可惜了。一夜暴富可能很容易,基業長青卻很難,這世上很少有人,願意選一條看似艱難的路,慢慢變富。如果沒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沒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就算短時間能靠流量變現,那也只是曇花一現。一個人的「護城河」,是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要長時間深挖自己的護城河,把眼下的工作做好,穩紮穩打地去磨礪自身。
  •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8:學習巴菲特,從樹立慢慢變富的觀念開始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8:學習巴菲特,從樹立慢慢變富的觀念開始 這點深深地打動了凱薩琳, 後來伯克希爾哈撒韋斥資, 1060萬美元,買進了46萬股B股, 也就是沒有什麼投票權的股份。
  • 為何人能接受自己變富,但不能接受自己變窮?原來是這3點在作怪
    為何人能接受自己變富,但不能接受自己變窮?原來是這3點在作怪大多數人,對於變窮和變富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畢竟兩者的生活狀態是比較明顯的。變窮的話,明顯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狀態是比較拮据的,由剛開始的可以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到可能連自己的溫飽情況都需要來節省,這種就是逐漸變窮的一種狀態。
  • 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財富管見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巴菲特這句話直擊了人性的弱點。約翰·斯圖亞特·密爾說過:「商業危機弊端的根源不在於錢包而在於人心」,人們在投資理財中虧錢的根源恐怕也在於此。
  • 一個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就能慢慢富起來
    當一個人窮的時候,請記住這3戒3斷,只有戒了阻礙自己變富的3個毛病,斷了消耗自己3種人,才有可能擺脫貧窮,慢慢地富起來。戒掉阻礙自己變富的3個毛病1.戒掉好吃懶做。好吃懶做是最能拖垮自己的毛病,人最怕的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還不知道去努力。很多農村的啃老族,知道自己家裡條件不好,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努力奮鬥,而是要靠父母來養活。這種人是最讓人瞧不起的。2.戒掉自己做事不用心的毛病,在網絡時代,人們的專注力是很容易分散的。說好的學習一小時,然而刷手機就刷了半小時,這樣的人是大有人在。
  • 暖心文案:月亮在慢慢變圓,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月亮在慢慢變圓,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偷偷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秋天更適合見面。 初秋總是溫柔,日間把夏天留下,日落還帶著秋風。
  • 窮人變富,最大的阻礙是什麼?窮人怎樣才能富?
    每一個窮人,都想有一天會富起來。現實中,窮人是佔大多數的,富人只是佔很少的一部分。變富,是每一個窮人的理想和目標。變得更富,則是每一個富人的目標。沒有多少人願意安於現狀的。人的欲望,總是不斷的隨著現狀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沒錢的時候,覺得有一輛車就滿足了,當有了一輛車後,又覺得再有一套房就足夠了。當有車有房的時候,又覺得如果存款達到一百萬就滿足了。其實,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
  • 稻盛和夫:一個人開始變富之前會有這3個特徵,但很多人都忽視了
    反之,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無頭蒼蠅四處打轉。想必變富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畢竟在這物慾橫流,處處都需要用錢的生存環境中,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小到柴米油鹽,大到衣食住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做人不能太物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想讓生活變得更好。那麼,一個人開始變富之前會有哪些徵兆呢?
  • ...理念:為什麼窮人越忙越窮,富人越閒越富?只因不願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投資其實很簡單,但是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超級富豪的故事總能引起看客們的關注。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最具智慧的人之一,也被很多成功人士視為人生導師。據說,Airbnb的CEO 布萊恩·切斯基和亞馬遜的CEO貝佐斯就會經常在溝通中談論起巴菲特先生。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議時,切斯基問貝佐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
  • 人過五十,慢慢老去的你,一定要學會富養自己
    文|凌小麥時間就像東去的流水,逝去了就不會倒回。暮然回首,人過五十,一縷白髮,一臉倦容,一絲憔悴,證明了漸漸老去的自己。世上最無情的就是時間,你再怎麼挽留,它也不會放慢自己的腳步。人過五十,既然上半生悄然逝去,在下半生就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開心,不辜負餘生的每一天。很喜歡《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中的一句話:「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想對所有漸漸老去的60後說:人過五十,我們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自己的精彩,認真活著,善待自己,因為沒有來日方長,只有時光匆匆。人生很短,活著就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每一天的每一寸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