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新冠疫情,世界足球停擺了將近三個月。就在「天下無球」之際,一部反映現代足球起源和發展的電視劇播出,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沒有比賽的缺憾。
「The English Game」(英國足球)是一部全面反映足球和歷史交織關係的劇。足球受歷史背景的影響,又反過來影響歷史的發展。這就是現代足球有別於古代足球的一點。
1879年的英國,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科技固然迅猛發展,但階級矛盾日益深重,勞資關係日趨緊張。足球雖已成為全民運動,但規則的解釋權掌握在貴族手裡,其中一條就是否決足球的職業化,只能保持為一種業餘愛好。
這對那些想靠踢球掙錢以養家餬口的勞工球員來說,是一座必須推翻的大山。
足球的職業化,既是當時足壇的焦點,也是本劇的看點。
《英國足球》是典型的雙雄劇,弗格斯·蘇特是工人出身,謀求職業化;亞瑟·金奈德是貴族,衣食無憂,無需通過足球賺錢,自然對職業化沒有興趣。更重要的是,一旦勞工階層球員職業化了,他們的球技和球隊的實力會大漲,足總杯將不再被伊頓舊生隊等貴族球隊壟斷(雖然貴族通過足球賺不了多少錢)。
幸好,金奈德是開明派,與時俱進,了解到勞工階層的艱難,漸漸傾向於他們,因此和隊友們發生爭執。因為他的據理力爭,蘇特所在的布萊克本隊得以保全參賽資格,這才有了職業球隊戰勝貴族球隊的事情。
通過職業化,足球「下沉」到勞工階層,由他們當中的佼佼者來主導,這項運動才有了上升為世界第一運動的可能性。
別看足球先在英格蘭普及開來,但英格蘭人不思進取,沉溺於身體對抗的路子,不求技術革新,慢慢地被蘇格蘭人超越。達溫隊的老闆之所以引進蘇特和洛夫,正因為他們技術出眾,比英格蘭那幫糙哥細膩多了。
那時的英格蘭足球,打法和現在大相逕庭。簡單地說,就是「帶球——搶球——帶球——搶球」,不喜歡傳球,不重視傳切配合。初來乍到的蘇特往往要在英格蘭打法和蘇格蘭打法之前搖擺,既要適應身體對抗,又要用自己的傳球抗擊帶球,頗為矛盾。
在職業化之前,其實現代足球已經獲得充足的發展,標誌性事件就是三樣東西:統一的管理機構、統一的比賽規則、統一的足球賽事。本劇中,各支球隊參加的是同一樣賽事:足總杯。這也是蘇特和金奈德爭奪的目標。足總杯源於1872年,至1879年金奈德已經數次奪冠,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巨星。
在如今的世界足壇,英格蘭足總杯已經沒有太多的分量了。但在現代足球剛剛起步之際,這卻是英格蘭乃至全球唯一的足球賽事。全世界最早的聯賽,始於1888年的英格蘭聯賽,也比足總杯小了好多歲。二戰之前,足總杯在英格蘭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要高於聯賽。從這一點來講,足總杯真的算是「祖宗杯」了。
2
除了職業球員不受承認,當時的足球還有很多地方跟現在不一樣。
沒有加時賽。達溫逼平伊頓舊生後,打算乘著士氣大振進行加時賽。眼見形勢不利,伊頓舊生隊以「事先沒有講好打加時賽」為由拒絕,必須重賽。結果,很有可能靠加時賽贏球的達溫在重賽上被淘汰了。
沒有紅黃牌,也就沒有罰下場一說。
沒有換人,所以傷缺後只能是以少打多。伊頓舊生在和布萊克本的決賽中有一名球員因傷離場,苦撐著打完90分鐘。蘇特講究公平,請自家一名球員退場,10對10比拼加時賽。
沒有教練,球隊老闆負責招人,組建球隊,隊長負責具體打法,布置戰術。主教練的職責分攤在老闆和隊長身上了。要等到20世紀30年代的查普曼,主教練的權威地位才得以確立,成為現代足球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
因為隊長權力很大,含金量高,特別是對戰術有重大影響,在那個年代幾乎是戰術核心才能擔任,不然會耽誤成績,所以就不講究什麼資歷了。金奈德球技最好,伊頓舊生隊圍繞他踢球,便由他做隊長。蘇特先在達溫,後到布萊克本,一開始都不是隊長,甚至被部分隊友排擠,但因為實力擺在那裡,沒多久老闆就讓原先的隊長讓賢了。蘇特也不負眾望,讓大家心服口服。
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門將。那個時候各支球隊雖然已經派專人把守大門,但依舊不是一個獨立的角色,重要性遠遠不能和現在比,守門技術也沒法看。甚至,這些「守門員」的球衣和其他隊友是一模一樣的,也沒有手套。
3
除了人物形象和歷史事件,本劇還在很多細節上做了還原,有的可以說是「梗」。
在和達溫隊的比賽中進球後,金奈德的慶祝方式別出心裁,竟然來了個倒立。歷史上,這個場景發生在1882年,編劇把此事前移至1879年。
金奈德拼搶兇狠,進攻犀利,常把對方球員弄傷,令人畏懼。在和達溫隊打平後,伊頓舊生的隊員帶著家屬聚餐。金奈德夫人阿爾瑪表達了對丈夫的憂慮:「我擔心有一天他帶著一條斷腿回來。」朋友們開玩笑:「就算有,也不是他自己的腿。」眾人大笑。這事兒還真的發生過,時任英足總主席馬裡丁去看望金奈德母親(有說是金奈德夫人),老夫人表達了和阿爾瑪一樣的憂慮,主席寬慰道:「別擔心,夫人,他自己的腿是不會被傷到的。」在19—20世紀之交,金奈德此則軼事廣為流傳。
《英國足球》這部劇的道化服都比較考究,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風貌。從劇中可以直觀地了解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有了火車,之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但是還沒有汽車,貴族出行靠馬車。更別提飛機了。
當時還沒有電話,聯絡靠書信。
當時還沒有真正的電燈,照明靠油燈和蠟燭。史上第一盞具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剛好是在1879年發明,就是本劇開始的那一年。待電燈走入千家萬戶,更是許多年之後了。
所以,不論是足球還是其它事物,今天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許多東西,都是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比起史書上的文字,劇集裡的畫面很多時候更讓人有直觀的感受。當然,前提是劇集足夠考究,充分還原。《英國足球》這部劇應該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