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上海港口貨櫃短缺讓急於交貨的出口商手忙腳亂》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
自9月以來,航運業高管熊華德(音)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裡瘋狂地打電話給郵輪公司和代理商,為客戶預訂貨櫃。
事實證明,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貨櫃短缺。隨著出口商急於履行交貨合同和承諾,從中國發貨的運費自3月份以來飆升了300%以上。
上海一家國際貨運公司的總經理助理熊華德說:「在我從事貨運行業的25年裡,我從未見過貨櫃如此嚴重短缺的情況。不管是好是壞,新冠肺炎疫情給上海的航運業帶來了巨大變化。」
中國自擺脫新冠病毒封鎖以來,便恢復了其世界工廠的聲譽,為滿足全球需求而全速生產商品。然而,世界各地主要港口的貨櫃分布不均,給出口商造成了嚴重的麻煩。他們要麼需要額外支付數千美元立即預訂運輸空間,要麼就得等幾周後才能運送貨物。
為出口導向型製造企業提供包裝材料的上海一家印刷公司執行長韓海峰(音)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製造企業和航運企業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東南亞國家的封鎖措施迫使西方買家轉向中國市場購買商品。問題是,繁榮的出口和激增的航運需求能否持續下去。」
中國的出口在11月份創下月度新高,同比增長21.1%,達到2681億美元,而同期進口增長4.5%,達到1927億美元。這使得中國的貿易順差比2019年同期擴大了102.9%,達到754億美元。
由於中國的進口遠遠低於出口,離開海外港口的貨櫃船無法達到滿負荷運轉。結果,貨櫃堆積在國外的貨櫃碼頭,而包括上海、廈門和寧波在內的中國大陸港口的貨櫃庫存不足,無法滿足出口商的使用需求。
熊華德說,他的客戶希望在一艘開往北美的船上預訂貨運空間,他們將不得不額外花費3000美元購買優質服務,以確保獲得貨櫃、優先裝載和運貨的機會。
3月份將貨櫃運送到美國西海岸,海運商收取1200美元費用,11月份則收取5000美元費用。由於上海港仍缺乏滿足出口商需求的貨櫃,這一價格一直保持在該水平。
熊華德說:「10月和11月,市場很瘋狂,一些客戶甚至在願意支付高得多的運費的情況下,也沒有拿到裝貨的貨櫃。短缺問題仍未得到全面解決。」
上海外輪代理公司的代理陸明(音)說,運費上漲令航運公司受益。他還說,當外國經濟和商業活動恢復正常時,運費將下降。
目前,為幫助緩解短缺,海運商正用船隻向中國港口運送空的貨物貨櫃。
然而,對出口商來說,問題並不止於此。上海等主要貨櫃港口擁擠不堪,出口商不得不等待長達一周的時間才能裝船。
這已經不是上海物流業今年第一次不得不應對擁堵問題,這導致貨運費率激增。今年4月,中國個人防護用品的出口訂單激增,導致從上海國際機場到北美的空運費用增加了三倍。
熊華德說:「我們仍需要更多進口才能緩解這裡的貨櫃困境。過去4個月,我們所有人都過於忙碌。我們希望一切能很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