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張封面,下面這張,覺得挺有意思的,就保存下來了。
不過第一眼沒認出這是羅永浩老師。
畢竟,羅老師在我心目中,一直長這樣
對比封面上的那幾副眼鏡,感覺羅老師自己更喜歡圓框的鏡架,更早年的時候戴的眼鏡也是圓的...
人類真是專一,不僅喜歡的人都是一個類型,連眼鏡都是。
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羅老師在最近直播中戴的好像還是上面的那副圓框眼鏡,時間有點久了也,該換啦。
我們今天就來幫羅老師選副眼鏡。
先來選個鏡框
鏡框簡單來看,有三個維度需要考量,大小、形狀和材質。
1、大小
主要看你的瞳距和臉的大小。
瞳距,就是兩個瞳孔之間的距離。我們在看東西的時候,物體會在兩隻眼睛的視網膜上分別成像,然後大腦再對這兩個像進行處理,把它們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具有立體感的物體,也叫雙眼單視功能。
瞳距測量不夠精確,或者眼鏡加工的時候,鏡片的光學中心和瞳距不匹配,眼鏡戴著就有可能會不舒服。尤其是度數越大的人,一旦出現偏差,鏡片的稜鏡效應就會使得眼鏡變得很不合適。
至於臉的大小就更容易理解了。但不少人雖然注意到了,要選擇鏡片面積與臉的大小基本匹配的,有時卻會忽略兩個鏡腿之間的寬度不夠,導致夾著臉或卡著耳朵很不舒服。
一般對於青年人來說,要注意避免別選大了,不要盲目追求大框眼鏡的復古感;而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最近胖了很多,眼鏡都相對變小了,要及時更換,別將就。
2、形狀
挑選鏡框的形狀,一般遵循與臉型的互補原則。比如,圓臉的人選擇方形的,方臉的人選擇圓形的好一些。
羅老師瘦的時候,確實是方臉,選擇圓框其實沒什麼問題。但現在稍微有點肉,所以這副鏡框從我個人審美來看,有點太圓且偏小。
從羅老師早年曾配戴無框眼鏡來看,度數不會太深,所以可以考慮選擇鏡框稍微大一點,且形狀不是這麼圓的。
因為太圓的鏡框,真的挺難塑造出精英感。
毋庸置疑,羅老師肯定是精英。但我之前看他和劉作虎的訪談,就有個很不成熟的念頭,就覺得這兩個人同樣做高端手機,劉作虎會更有說服力,因為他撲面而來的精英感,都顯得羅老師很平易近人了。
3、材質
鏡架比較常見的材質有非金屬和金屬,非金屬主要有TR90、板材等,金屬的有合金、鈦等,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
TR90和板材其實都是塑料,但比普通塑料要牢固且易加工,成形性好,因此可以做很多時尚的款式,常溫下也不變形。
一般合金材料,牢固度和柔韌性都還不錯,缺點是容易褪色。
純鈦耐腐蝕且非常牢固,比一般合金鏡架輕40%左右,必需在無氧狀態下焊接、電鍍,對設備和工藝的要求很高。當然,價格也會更貴。
像羅老師這樣的成年男士,可以選擇深色純鈦這樣更有質感的鏡架。整體也會更輕,避免給鼻子和耳朵帶來太大負擔。
鏡片又該怎麼選
現在主流鏡片都是樹脂非球面,根據不同度數再選擇不同的折射率,折射率越高,鏡片越薄。
因為鏡片太厚,邊緣光度的改變可能會導致看東西出現形變,比如看直線變彎,並且也會更重。對於度數高的人來說,眼鏡這麼重,也更容易引起視疲勞。
不過對於72年生人的羅老師而言,選擇鏡片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眼睛調節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老花。
老花是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紀增長,幾乎人人都會老花。主要原因在於晶狀體彈性變差了。正常我們看近處,晶狀體要變得更凸一些,但是年紀大了,晶狀體變不動了,所以表現為看近處不清楚。
不同年齡老花的度數大概情況如下:
■ 45歲左右,老花約為150度
■ 50歲左右,老花約為200度
■ 60歲左右,老花約為300度
因此,對於近視兩三百度的人來說,等到眼睛出現老花,看近的時候摘掉眼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度數更大,就需要兩副眼鏡了,一副用來看遠,一副用來看近。
如果不想這麼麻煩,可以考慮漸進多焦點眼鏡。
漸進多焦點鏡片,就是指一個鏡片上同時具有多個焦點,度數的設計是從上往下逐漸平緩過渡。上部鏡片可以用來看遠,逐漸過渡到下部用來看近。設計原理最初是從大象的鼻子獲得的靈感。
當然,不同個人出現老花的時間,老花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具體驗配就要看羅老師眼睛現在的調節情況,以及日常的用眼需求。
多長時間需要更換眼鏡呢
對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建議每年定期檢查度數情況,可以及早發現眼部問題。比如白內障的早期,可能會出現近視度數的下降,散光度數的增加。
如果度數沒什麼變化,鏡片沒有太多劃痕,一般兩年更換即可。
如果度數變化較大,就要先排查眼部問題,根據是否需要治療,再適時重新驗配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