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身亡之後,他的拜把子兄弟張作相,有無可能成為東北王?

2020-12-17 史不知味

張作霖死了之後,張作相當然有可能成為東北王。

倘若不是張作相「拱手相讓」,張學良實際上並沒有機會接手奉系。

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北伐軍步步緊逼之下,選擇了退出京城,返回奉天而暫避北伐軍鋒芒。

不過,他所乘坐的專列在經過皇姑屯三洞橋的時候遭遇了日本人的埋伏,從而被炸身亡。

張作霖一死,奉系一時之間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

這種情況對於奉系而言很不妙,日本人一旦知道張作霖已經身亡的消息,一定會趁機對奉系出手。

關於這一點,一手策劃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後來在回憶此事之時也毫不掩飾地說了出來。

「只要打倒張作霖一個人,所謂奉天派的諸將,便會四散。」

日本人之所以想要除掉張作霖,原因就在於當時張作霖不肯跟日本人合作,從而惹惱了日本人。

而日本人之所以只能選擇暗殺這種方式,則是因為張作霖有所忌憚。

當時張作霖雖然已經被北伐軍逼得退回奉天,可是他手上的兵力實際上折損並不嚴重。

而且張作霖在東北經營了十數年之久,可謂根基深厚,再加上奉系又打造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奉系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日本雖然對東北滲透了很多年,可一旦真和張作霖撕破臉,那麼必然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這也就造成了日本對奉系有所忌憚,從而在製造了皇姑屯事件之後,仍然不敢輕易對奉系出手。

因為奉系對外宣稱張作霖只是受了一些小傷和驚嚇,而日本又無法從帥府獲取準確無誤的消息。

也正因為日本無法獲知張作霖是生是死而不敢貿然出手,才讓奉系在危急關頭完成了換代之事。

張作霖死了之後,關於誰來接任奉系老大一事,奉系內部其實並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當時出現了三種聲音,一是支持張學良接任,二是張作相接任,三則是楊宇霆接任。

張學良放在那個時代,能力只能算是一般。

軍事不如郭松齡,政治不如楊宇霆,威望也不如張作相等老一輩奉系將領。

至於駕馭人才的能力,那也是一塌糊塗。

他在接手奉系之前駕馭不了郭松齡,接手了奉系之後又駕馭不了楊宇霆,也駕馭不了老一輩奉系將領。

而張學良之所以有機會接受奉系,也從來不是因為他多有本事,僅僅是因為他是張作霖的兒子而已。

畢竟當時還處於一個舊社會的時代,很多人對於「家族傳承式」的政權還有一定的留戀。

這也讓張學良在張作霖死了之後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而支持張作相的人則多是奉系老將,多是那一批曾經和張作霖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也就是奉系的元老派。

元老派在奉系擁有極大的權力,倘若他們一力支持張作相的話,張學良根本就不是張作相的對手。

而支持楊宇霆的人則是奉系之中的士官派,實力雖然還不足以撼動元老派,但已經差不了多少。

尤其是楊宇霆一直深受張作霖的重用,起初又獲得了元老派的扶持,實力幾乎是幾何倍數式增長。

這也就是說在張作霖死了之後,雖然以張學良、張作相和楊宇霆呼聲最高,但張學良顯然不如另外二人。

倘若郭松齡在1925年沒有反奉,倚靠郭松齡的輔佐,張學良還有和張作相及楊宇霆一爭之力。

可惜郭松齡反奉失敗了之後,楊宇霆為防張學良出手相救郭松齡,從而先斬後奏地斃了郭松齡。

郭松齡一死,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自然在奉系之中就成了夾縫中的老鼠,張學良也就失去了臂膀。

既然張學良實力不如張作相和楊宇霆二人,為什麼最後卻能夠順利地接手了張作霖留下來的家業呢?

此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張作相主動放棄了接任奉系老大的機會,轉而去支持張學良。

張作相也說出了原因:「如果老帥安去,我可以接任,但今天老帥殉國,我必推你繼之。」

也正因為有了張作相的支持,張學良才得以打敗了氣勢洶洶的楊宇霆,從而成為了奉系第二任老大。

不過,張學良能力的確一般。

哪怕他已經有了張作相的支持,可是仍然無法駕馭奉系老一輩將領,更無法駕馭楊宇霆。

楊宇霆對張學良一直是咄咄相逼,然而張學良卻屁也不敢放一個,最後用了一招「鴻門宴」才除掉了楊宇霆。

而在除掉了楊宇霆之後,他也並沒有能夠完完全全地控制奉系,老一輩將領仍然沒少給他穿小鞋。

張作霖的拜把子兄弟湯玉麟,其實就並不怎麼買張學良的帳。

湯玉麟坐鎮熱河,張學良丟了東北之後之所以沒有去熱河,就是因為張學良知道老湯不買他的帳。

從最後的結果去看1928年奉系的換代,當時讓張作相或者楊宇霆接手奉系,或許都要比張學良更合適。

只可惜張作相太厚道,或者說傳統「家臣」觀念太重,這才讓他放棄了接任奉系老大的機會。

倘若當時是由奉系接任,不論是1931年或者是1937年,局勢都將為之一變。

雖然最後的結果還是會丟,但至少不會那麼丟得那麼窩囊。

相關焦點

  •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他的七個拜把子的兄弟如何自處?
    古有桃園三結義,使得劉備、關羽、張飛三個成為要好的朋友,流傳至今。近代也有這樣的結拜兄弟,留下的傳奇故事不亞於劉關。那就是在1907年在東北的東北巴結義,裡面就有我們的「東北王」張作霖,他排在第七位。排在第一的是馬龍潭,往下依次分別是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大家都應該知道東北王張作霖的死法吧!他是被日本人給暗算炸死了,那他其餘的七個結拜兄弟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老大馬龍潭,1857年出生於一個軍伍之家。少年時的馬龍潭喜愛騎馬放槍,玩刀弄劍,酷愛詩文。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裡。
  • 1928年,張作霖遇害後,他的7個結拜兄弟後來都怎麼樣了?
    1927年,張作霖出任北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民國時期實際的統治者,不僅如此,他還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元首。但是因為特殊原因,第二年張作霖就向全國宣布退出。此時的他與日本的關係微妙,為了安全返回東北,張作霖分別讓張作相與吳俊升分段護送他。
  • 張作霖的鐵桿兄弟 張作相
    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張作相曾三次辭卻對其職位的升遷。
  • 張作霖遇害後,他的7個拜把兄弟最後結局如何?唯獨他當了漢奸
    張作霖從一介貧民走到了「東北王」的位置,也堪稱是傳奇,1907年,張作霖和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馬龍潭、張作相、馮德麟和湯玉麟結為了盟兄弟,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設計炸死後,他的7個拜把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 張作霖被炸死後,他的7個把兄弟後來怎樣了?其中有一人做了漢奸
    張作霖是草莽出身,曾投身綠林,後被招安,剿匪有功。張作霖曾擔任奉天督軍,號稱「東北王」,是北洋軍奉系的首領。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人。
  • 張作霖被命喪皇姑屯後,七個拜把子兄弟的結局如何?
    張作霖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子,到割據一方的「東北王」。一方面是張作霖頗具經濟頭腦,自打剿匪賺得第一桶金後,開始在東北佔土地,自辦商號、銀號,還廣泛投資企業、銀行,一度讓其資產達到5千萬,甚至有說是9千萬的,長期佔據了民國軍閥「富豪榜」首位,看看奉軍裝備精良,便知道所言非虛。其次,張作霖靠著結拜,迅速與一起起家的兄弟,結成利益共同體,撐起日益擴大的「場面」。
  • 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他被炸死以後,他的兄弟們結局都怎麼樣了
    作為奉軍首領的張作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可謂是從槍林彈雨裡走出來的元帥,在東北一帶號稱"東北王"。1928年,張作霖堅決抵制日軍的誘惑,拒絕籤訂日軍提出的一系列條約和無理要求。
  • 他是張作霖結拜兄弟,卻送兒子參加紅軍,後來成八路軍司令員
    1901年的時候,他帶著手下二十多人投靠了張作霖,倆人的力量組合到一起,成立了一個人數超過200的「保險隊」。一年之後他們就被清政府收編,張作霖被任命為遊擊馬隊管帶,而張作相就是他的哨官。1907年的時候,包括張作霖張作相在內的八個人結拜為兄弟。如果只看名字的話,很多人都以為,他們二人是兄弟,其實不然,二人只是姓氏相同,恰巧第二字也相同,二人沒有任何親屬關係。
  • 東北大帥張作霖的結義七兄弟,人生結局大不同
    馮德麟下野之後,開始從事工商業建設,不但在北鎮創辦了中醫院,還成立了大冶鐵工廠,並且逐步引導兒子馮庸放棄高官,脫離軍界。其子馮庸,是張學良的把兄弟,創辦了東北高等學府馮庸大學。老四 湯玉麟湯玉麟,字閣臣,遼寧錦州義縣人,1871年生於遼寧義縣一個貧苦人家。
  • 張作霖被害死後,7個拜把兄弟的結局是什麼?你知道嗎?
    做好一系列的保護之後,張作霖才決定乘坐專列回到瀋陽,在六月三號的凌晨,張作霖乘坐專列出發。 張作霖輝煌一生,最後的結局卻非常的悽涼,而他的七個拜把子兄弟最後發生了什麼呢?
  • 張作霖的7個兄弟結局如何?有大義凜然的愛國者、有人人喊打的漢奸
    老謀深算的張作霖,早在入關之前便已想好了退路,那就是當情況有變時,率領奉軍重新撤回關外,大不了放棄「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大元帥」的身份,繼續當他的「東北王」。這個時候,日本人站了出來,並主動找到張作霖,但,日本人並不是真的好心想幫助張作霖穩定局勢,而是想趁火打劫,逼迫張作霖訂賣國條約,掠奪中國利權。
  •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的結局如何?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分別是大哥馬龍潭、二哥吳俊升、三哥馮德麟、四哥湯玉麟、五哥張景惠、六哥孫烈臣和八弟張作相,在這幾位兄弟中,按年齡,張作霖排行老七。1907年,他們磕頭結拜,之後,他們8位有過合作、有過反目、也有過爭執和重歸於好,21年後,也就是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剩下的幾位兄弟結局更是大不相同。
  • 張作霖一共有7結義兄弟,他們最終的結局都如何?僅一位被唾棄
    張作霖是一位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喜歡結拜兄弟。這也許是受《三國演義》或《水滸傳》的影響吧。但不得不說,拜把兄弟這種方式,在過去的確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起碼適合於綠林江湖。但同時這種以結義兄弟為形式組成的團隊,也是很脆弱的。所謂利益面前無父子,就更何毫無血緣關係的把兄弟了,下面咱就說下除張作霖外,其餘的那7位!
  • 皇姑屯事件後,張作霖的7個把兄弟結局如何?只有老五做了漢奸!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乃至後來的北洋政府大元帥,離不開一眾老哥們老兄弟的支持。張作霖一生結交了不少朋友兄弟,最讓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七位結拜兄弟:老大馬龍潭、老二吳俊升、老三馮德麟、老四湯玉麟、老五張景惠、老六孫烈臣,老八張作相,張作霖本人排行老七。張作霖雖不是老大,但他是8位兄弟中最有本事的一個,在他發跡後,除馬龍潭和馮德麟,其餘幾人都在張作霖的帳下做事。早在皇姑屯事件前,老六孫烈臣就因病去世了。
  • 張作霖七個結義兄弟最終都是什麼樣的結局?誰最長壽?誰最忠心?
    張作霖出身綠林草莽,憑著他的仗義、謀略和才能,一步步成為東三省的最高統帥,建立了奉系軍隊,人稱「東北王「、「張大帥」。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張作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的七個拜把子兄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紛紛官至高位。
  • 張作霖的7個結拜兄弟結局:有英雄有漢奸,但無一人背叛兄弟情
    古語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中國近代軍閥割據時期,有個東北王叫張作霖,他的一生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除了他的6位姨太太之外,還有他的7個結拜兄弟,分別是: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他在兄弟八人中排行老七,雖然這7個兄弟中有英雄有漢奸,但是他們都始終信守當初結拜時的承諾,無一人背叛兄弟情。
  • 東北王張作霖死後,六位漂亮夫人後來怎麼樣了?竟無一人改嫁!
    1928年6月3日的傍晚,張作霖從北京乘坐專列,由北京前往奉天。在這輛列車乘載著當時在東北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然而張作霖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他最後一次乘坐列車。當時的張作霖跟日本的關係已經到了不可修補的地步,日本方面已經在張作霖的身上得不到任何可以利用的價值了。
  • 張作霖的拜把兄弟造何孽,被寫進民國第一言情小說反面大主角
    一直以為民國第一言情小說是作家張恨水的《啼笑因緣》,近來讀民國史才知原來是秦瘦鷗(1908-1993)老先生的《秋海棠》,《秋海棠》1942年初版發行時,在上海即迅速成為超越《啼笑因緣》的暢銷書。不過感覺兩者似有共通處,都是被軍閥壓迫下的悽美梁祝愛情故事。反面軍閥出身一樣都是從東北入關。
  • 張作霖結拜兄弟生死之交的湯玉麟,抗戰中卻成了著名的長腿將軍
    湯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系軍閥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其中張作霖排行老七,湯玉麟排行老二,那麼張作霖的喊他二哥),奉天(今遼寧)義縣人。湯玉麟為中國國民黨熱河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熱河省主席。
  • 杜立三27歲稱霸東北,為何會被張作霖輕易除去?不得不佩服張大帥
    提起曾經雄踞一方的東北王張作霖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張作霖原本是土匪出身,後來搖身一變成為了「官軍」,最後發展到了稱霸一方的軍閥。總的來說,他的人生很具有傳奇色彩,其實,他的人生之所以能夠實現逆襲,與殺了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被稱為「遼西巨匪」的杜立三。杜立三祖籍天津,為晚清時期的綠林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