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以約0.8%的微弱優勢險勝對手,成功將這個由民主黨掌握了32年的「鐵票倉」轉入自己麾下,這也成為川普勝選的關鍵一環。
四年後,還是在威斯康星州,共和、民主兩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拜登先後到訪。不同的是,這裡正因為白人警察連開7槍重傷黑人男子事件而點燃示威活動的火藥桶,甚至還出現了騷亂和暴力行為。
事實上,威斯康星州騷亂只是全美長時間、大規模反種族歧視抗議的縮影。距離大選不到60天之時,這裡成為川普和拜登的必爭之地絕非偶然,它意味著兩黨在「搖擺州」的角力已然進入白熱化。
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威斯康星會否再次左右大選?是川普能夠在這裡複製4年前的勝利,還是拜登實現翻盤?
拼膽量
先後到訪抗議「風暴中心」
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正成為全美反種族歧視、反暴力執法示威浪潮的「風暴中心」。
8月23日,基諾沙市警察開槍擊傷29歲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視頻顯示,當布萊克走向汽車駕駛座、打開車門準備上車時,身後跟隨的兩名警察近距離向其背部至少開了7槍。這一事件在當地引發連日抗議示威,抗議者和警方產生衝突。抗議活動第3晚,基諾沙市發生槍擊:川普支持者、白人少年裡滕豪斯朝抗議者開槍,致2死1傷。
這不僅讓人再次想起幾個月前蔓延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議示威活動:今年5月25日,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的暴力執法而死,抗議示威活動迅速在全美50個州、上百個城市蔓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文莉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BLM運動明顯改變了兩黨的競選態勢。「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川普作為在任總統一度被指責應對失當,從而陷入被動劣勢。」朱文莉說,「此次布萊克遭槍擊事件恰好在兩黨代表大會期間發生,川普迅速抓住機會,試圖扭轉不利選情。」
事發後,川普不顧威斯康星州長和基諾沙市長的公開反對,於9月1日堅持前往基諾沙。川普在當地與警方會面,視察被焚燒的小商店,他指責基諾莎的抗議行為是「國內恐怖主義」,還為警方行為辯護,譴責媒體僅關注警察「不好」的事情。不過,川普此行卻並未與布萊克及其家人接觸,也沒有到發生槍擊的黑人社區。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隨後也攜妻子到訪基諾沙,這距離川普視察當地僅僅過去了48個小時。拜登的競選團隊說,拜登和妻子與布萊克的家人及其法律團隊進行了1個小時的會談,並與在醫院治療的布萊克本人通話。拜登隨後發表講話說「美國的種族主義根深蒂固」,因而至今還會發生諸如在基諾沙的事情。
拼立場
同一個問題兩極化表態
種族問題無疑是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重要議題,兩黨甚至打出了兩極化的「牌」——共和黨陣營的「牌」是法律與秩序,力挺執法人員應對示威活動中出現的騷亂和暴力行為;民主黨陣營的「牌」則是反暴力執法、反種族歧視,要求應對美國社會中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趙可金表示,每個候選人都會以自己的基礎選民作為主攻重點。作為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拜登對種族問題作何種表態,取決於其鎖定的目標人群。
「川普的用意和立場相當明確:就是要和主張同時譴責左右翼暴力的拜登劃清界限,全力維護自己的基本盤,甚至不惜激化衝突。」朱文莉說。
朱文莉指出,川普的競選策略既是針對全國選戰,同時也有針對威斯康星為代表的「鐵鏽帶」的特殊配方。靠近五大湖的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等,曾是美國工業、汽車業重鎮的「鋼鐵帶」,但是在1980年代之後面臨產業空洞化、人才外移、經濟蕭條,逐漸淪落為「鐵鏽帶」。
處於「鐵鏽帶」的搖擺州在2016年大選中被川普以總計不到10萬票的優勢拿下,朱文莉認為,川普今年依舊希望複製四年前的獲勝路徑。
四年前,川普以約0.8%的微弱優勢贏得威斯康星州選票。此前,威斯康星由民主黨掌握長達32年,直到2016年才轉向共和黨麾下,這也反映了當地白人、中高齡和藍領階級對於受到全球化衝擊的憤怒與不滿。
「正是這些怒氣衝天、怨氣十足的選民,給了川普關鍵的支持」,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王希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川普之所以在2016年總統大選勝出,關鍵在於他贏得了「鐵鏽帶」支持。「川普深知自己是共和黨權力圈之外的人,如果按常規出牌,勢必處於劣勢,所以他打破常規,喊出『反建制派、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口號,刻意表現一種『政治不正確』,以此博得一大批早已厭倦建制派的基層選民的注意力。」
與之相反,2016年大選時,民主黨人希拉蕊·柯林頓在競選過程中從未踏足一直是民主黨囊中之物的威斯康星,導致最終「大意失荊州」。也正因如此,民主黨陣營在本次大選中在威斯康星投入大量經費助選,試圖修補民主黨傳統的「藍牆」。早在去年3月,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爾沃基就被民主黨挑選為2020年民主黨代表大會的舉辦地,雖然後來大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改為線上舉行,但地點選擇所透露出的用意非常明顯。
拼運氣
「選舉人團」制凸顯搖擺州地位
據民調數據聚合網站「真實清晰政治」統計,從今年初至9月1日,拜登的支持率在全美始終領先於川普;在搖擺州,拜登的支持率也處於領先。不過,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指出,歷史上也有總統候選人曾享有拜登目前這種領先優勢,但最終卻被擊敗的事例。
以上一次美國總統大選為例,希拉蕊在全國獲得約6585萬總票數,川普約6298萬票,兩者相差超280萬張票。但正是因為「選舉人團」制度,使得川普最終取得304張選舉人票,多出希拉蕊77票,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川普也是歷史上第五位輸在全國普選、卻贏在選舉人票數的總統候選人。
「選舉人團」制度是以州為單位,每個州的選舉人票數為該州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的人數之和,選舉人票共有538票,獲得絕對多數票(270票)者當選總統。除緬因和內布拉斯2個州外,其餘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均採取「勝者全得」,即一州全部選舉人票均歸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正是因為「勝者全得」原則和「選舉人團」的選舉制度設計,搖擺州因在美國選舉中地位超群而備受矚目——所謂搖擺州,是指沒有任何一黨能夠長期勝出的州別,對於選情的結果更具有決定性影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拜登和川普分別在15個州和11個州預留了廣告位,其中拜登預留廣告位的15個州中也包括川普預留廣告位的全部11州。
這11個州分別為亞利桑那州、佛羅裡達州、愛荷華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罕布夏州、北卡羅來納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除此之外,拜登還在科羅拉多州、喬治亞州、德克薩斯州和維吉尼亞州預留了廣告位。在拜登預留廣告位的15個州中,有10個曾被川普贏下,另外5個曾被希拉蕊贏下;川普計劃發布廣告的11個州中,他曾贏下其中的8個。
廣告預留情況一般被視為一項可靠指標,它能夠顯示出兩大陣營對競選形勢的判斷,以及他們認為能在那裡獲得270張選舉人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一連串種族政治事件同時出現,構成了美國的政治危機。」王希說,「比起拜登,身為總統的川普手中有更多牌可以製造轟動效應——必要時或同時在國內和國際問題上出牌,以打擊對手,確保自己的基本盤選民。與四年前美國大選相比,人們將看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極端政治在總統大選中的演繹。」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詩堃
策劃: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