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腫、疼痛、出血成為智齒「作妖」的主要症狀。由智齒引發的口腔急診患者,在口腔門診復工之初,佔據了北京維樂口腔超過三成的患者量。而特殊時期,口腔門診停診讓口腔患者苦不堪言。那麼,智齒到底該不該拔?怎麼更合理的處理智齒?筆者專程走訪了北京維樂口腔學科帶頭人羅志強院長。
32歲的張女士由於智齒發炎,在疫情期間只能生生硬抗,在得知門診復工複診時,第一時間預約掛急診。「我有三顆智齒,每次疼得厲害時恨不得拔之而後快,不疼時就沒了拔除的勇氣。」每年都要飽受幾次智齒發炎,但是卻沒有拔牙的勇氣,直到門診停診才意識到什麼叫後悔不已,門診復工的第二天,張女士來到維樂口腔拔掉智齒。「拔掉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以後再也不用受折磨了。而且拔牙一點也不疼,真好。」
維樂口腔羅志強院長表示,智齒俗稱「盡頭牙」,牙列最裡面上下左右各一,共4顆第三磨牙。智齒一般在16歲以後萌出,有的人20多歲萌出,有的人40歲左右才萌出,還有人終身不萌出,這都是正常的。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智齒發炎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對口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那麼口腔中長出的智齒必須要拔掉嗎?
其實所謂的智齒也是我們正常長出來的牙齒,只不過因為我們的牙槽都已經布滿了牙齒,而後來長出來的牙齒,沒有了位置,因此就變成了多餘的牙齒,如果這顆牙齒非要硬擠的話,可能會造成其他的牙齒出現變形的情況,導致牙齒變得參差不齊,容易出現卡東西、清潔不乾淨等情況,時間長不僅本身容易蛀掉,也會頂擠前方的第二磨牙引起損傷和齲壞。此外,位置不正的智齒容易積存食物,滋生細菌,一旦抵抗力下降就會發生智齒冠周炎,從而影響整個口腔的健康。
所以位置不好的智齒,即使不疼也應該儘早拔除,一旦出現疼痛,更要儘早去看。很多人擔心智齒拔除之後少了4顆牙齒,剩下的牙齒會不夠咀嚼食物,羅志強院長強調,即使4顆有問題的智齒全部拔除,傷口恢復後也不會影響吃東西,拔了之後牙齒更不會鬆動,儘早拔除,對第二磨牙還有保護作用。所以一旦發現有智齒,一定要儘早去醫院檢查,根據醫生的判斷然後決定是否需要拔掉,拔牙之前一定要吃東西,防止出現低血糖暈厥等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牙齒敏感、牙齦出血、牙痛的症狀幾乎人人都會遇到,但很多人寧願花大價錢買各種牙膏,也不願意去醫院接受牙科檢查,很多患者都是等到牙齒痛到吃不好睡不好才來院就診。羅志強院長表示,有症狀就表示有問題,「牙疼不是病」是一種錯誤的健康導向,所有的症狀和疼痛都是疾病的預警,且越早治療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