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 信託業轉型助力直接融資
近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了三季度信託業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信託公司大力開展標品業務,助力直接融資。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鄧婷說:「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信託公司一直處於『去通道』過程中。今年初,銀保監會進一步明確了信託公司壓縮通道及融資類信託業務的目標要求。6月份,銀保監會下發通知,明確堅持『去通道』目標不變,要繼續壓縮信託通道業務,逐步壓縮違法違規的融資類信託業務,鞏固信託業亂象治理成果。」降低融資和通道業務是防範行業風險、避免行業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隱患、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三季度信託業數據 資產規模持續壓降
近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了三季度信託業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信託公司大力開展標品業務,助力直接融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二季度末收窄0.4個百分點;信託資產餘額較二季度末減少4182.31億元,環比下降1.97%,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1.75個百分點。信託資產規模下降與監管層「去通道」要求相關。
-
信託業轉型助力直接融資
近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了三季度信託業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信託公司大力開展標品業務,助力直接融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二季度末收窄0.4個百分點;信託資產餘額較二季度末減少4182.31億元,環比下降1.97%,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1.75個百分點。 信託資產規模下降與監管層「去通道」要求相關。
-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三季度信託業數據
近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了三季度信託業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信託公司大力開展標品業務,助力直接融資。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鄧婷說:「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信託公司一直處於『去通道』過程中。今年初,銀保監會進一步明確了信託公司壓縮通道及融資類信託業務的目標要求。6月份,銀保監會下發通知,明確堅持『去通道』目標不變,要繼續壓縮信託通道業務,逐步壓縮違法違規的融資類信託業務,鞏固信託業亂象治理成果。」降低融資和通道業務是防範行業風險、避免行業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隱患、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
信託資產規模連降11個季度 融資、事務管理類規模佔比雙降
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網站披露了2020年3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3季度末,信託行業管理資產規模進一步壓縮,業務結構持續改善,主動管理類及投資類業務表現積極。信託資產規模連降11個季度3季度末我國信託資產規模進一步壓降。
-
三季末信託資產規模穩步壓降 11月融資類業務爆發式增長為哪般?
隨著嚴監管不斷加碼,我國信託業資產規模壓降的同時,發行與成立規模雙雙大幅上行的地產類信託近日又「捲土重來」。數據顯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較10月份分別增加近40%和30%;信託產品預期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出現首次上行的情況。
-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穩中有降 信託通道業務持續收縮
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信託業如何回歸受託人定位的內在要求,防範風險,避免盲目擴張,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
融資類信託年內首次下降,三季度環比減少4966億元
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三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數據,行業整體受託規模持續下降中,信託業務收入則呈現兩位數增長。值得關注的是,融資類信託在今年二季度末升至6.45萬億後終於開始下降到三季度末的5.95萬億,而事務管理類信託已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唯有投資類信託規模今年以來一直在上升。
-
信託公司接窗口指導:壓降融資業務規模必須完成
歲末臨近,作為監管考量的關鍵指標,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的壓降情況如何呢?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多家信託公司近日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
-
監管「收骨頭」 信託業轉型求新生
從整個信託行業來看,亦處於下行周期當中,同時面臨著轉型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研究室袁增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託行業的規模收縮從2018年第一季度就已開始,進入了典型的衰退周期。這主要是由於監管加強導致,其次是受大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影響。到今年年底信託規模的持續下降已有三個年頭。
-
回歸受託人定位 打好防範化解信託業風險攻堅戰
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信託業如何回歸受託人定位的內在要求,防範風險,避免盲目擴張,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
憑疏堵相濟與內外兼修 靠三個方向兩門功夫 信託業2020年現發展新...
本報記者 邢萌 2020年,信託業在轉型後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拐點」。今年以來,信託業持續「擠水分」,有序壓降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規模,不斷深化轉型方向。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窗口指導等多措並舉、疏堵結合,進一步去通道、壓降融資類業務,鼓勵信託回歸本源業務發展;同時,信託公司也順應監管導向修煉內功,增強主動管理能力、補充資本金實力,加大標品業務的投入,探索慈善信託、境外理財等創新業務,加快轉型步伐。
-
銀保監會: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
日前,多家信託公司收到監管部門指導意見,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為什麼要壓降此類業務?在融資信託業務壓降的同時,今年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特徵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信託行業規模持續穩步壓降,信託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超半數信託資金直接投向實體經濟,為促進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
年終報導|2021年信託業監管「從嚴」基調不變 探索業務轉型將成...
與此同時,監管環境趨嚴,各類文件密集出臺,強勢引導信託行業轉型發展。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信託業的主基調是「去通道、降融資、防風險、謀轉型」,在此背景下,信託公司一方面根據監管要求調整業務,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業務轉型。展望2021,多位業內人士稱,未來監管會持續趨嚴,行業總風險規模可能會小幅上升,但整體風險可控。
-
「壓降融資類信託規模」之後,信託公司如何突破權益類信託
2020年以來,坐擁中國資產管理規模第二大的信託業,在監管從嚴規範運作的要求之下,逐漸掀起一場融資類信託壓降風暴。近期,多家信託公司收到銀保監會信託部的窗口指導,要求壓降融資類信託額度。按照年初監管定下的全年壓降1萬億規模來算,各家需要壓降20%左右。從目前情況來看,前三季度融資類餘額壓降了5000億,距離1萬億的目標相差甚遠,接下來恐怕還得持續收緊。
-
信託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2019年,中信信託向實體經濟領域投入資金約7000億元,近5年,該公司平均每年投入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萬億元。從全行業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不含房地產業)的信託資產餘額13.14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產餘額的62.97%。可以說,信託行業在自身回歸本源轉型發展的同時,支持實體經濟質效也在同步提高。
-
前三季度新增入市資金2538億元 信託業緊盯資本市場投資機會
前三季度新增入市資金2538億元 信託業緊盯資本市場投資機會 在行業轉型邁入深水區,資本市場機會紛呈的背景下,信託資金入市節奏明顯加快
-
2019信託業創新報告:躺賺不再 轉型如箭在弦
5月25日,上海一家大型財富管理公司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嚴格調控下,信託行業內部資產規模、行業業績持續調整,頭部企業優勢進一步拉大。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信託業分化更為劇烈,頭部優質信託公司更具有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