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早利用茶的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自「神農嘗百草,日 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開始,茶的發現和利用,至少有五千年以上歷史了。中國也是最早利用竹的國家,從女媧補天以竹為笙簧和后羿以竹箭射日的神話開始,到殷商時以竹簡記載文字。
對於文人來說,竹子是一種高風亮節的象徵,「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家居之所有竹,高雅之姿立馬就有了。因此,文人總是愛茶及竹,使茶竹結緣。
一、從《竹林七賢》談到茶
「竹林七賢」通常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
王戎的合稱。他們常集於山陽竹林之下,肆意酣暢飲酒,故世稱竹林七賢。魏晉時期正是文人飲茶風氣興起的時候,此時玄學也逐漸興起。崇尚老莊之學的文人就以茶助文思,我國的以茶人詩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
在人們心目中,茶者質樸淡泊,竹者清傲高潔,茶竹都屬高尚純淨之物。所以,茶人愛茶及竹,茶竹結緣,自在情理之中。特別是文人品茶,總愛與竹相伴,認為這是洗滌心境、提升意境、美化環境的需要。
二、竹裡品茗,「雙美」同佔
在文人心目中,茶者質樸淡泊,竹者清傲高潔,茶竹都屬高尚純淨之物。朱熹詩日:「客來莫嫌茶當酒,山居偏與竹為鄰。」文人認為,竹裡品茗,能「雙美」同佔,實是喜事。所以,在歷代文人中,有許多既是茶隱,又是竹隱。
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精通茶事,尤其擅長畫竹。自稱:「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他愛茶、寫茶,為此他留下了許多竹裡品茶的佳作,因此被稱為「茶怪」。
三、竹爐煎茶,妙趣橫生
用竹爐煎茶,歷代被文人所推崇,特別是從明代一改唐宋時期的煮茶、點茶,直接用沸水衝泡。因此文人追求竹裡品茗的同時,又開始用竹爐煎茶。古人不但崇尚用竹爐煎茶,還有推崇在竹林種茶,用竹子烹茶的。鄭板橋寫過一副茶聯,日:「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就表明這個現象。
總之文人雅士崇尚觀竹品茗,用茶與竹寄託情思,實是一種對德操的追求。宋代文人王禹偁索性在竹林旁,建起竹茶樓,配上竹子制的桌和椅,品茗操琴,清談會友。更有甚者,還有人以竹造型作壺,用藝術再現壺的自然之態,以此表現文人飲茶的清雅與脫俗。
四、竹符提水,潔身自好
在中國飲茶史上,文人飲茶,有竹爐煎茶之舉,也有汲水煎茶之事。與竹符提水相關的還有古人的竹桶提水,直至在水桶裡放上一個竹圈:一可養水,二可防止水被晃出盛器。
自從飲茶進人文人的生活藝術領域以後,對茶的色、香味、形的體現者水來說,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文人精於取水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