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座城市來說,「美」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
濟南自古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如今又入圍「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這裡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文明之美,讓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李白、泰戈爾、老舍等古今中外的大師,更是在此留下千古佳作,為後人津津樂道。
時光回到現在。7月23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賦予了「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幅濟南藍圖更加豐富的內涵,對城市之美提出了更加具體的目標任務,讓人滿懷憧憬和期待。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濟南應當展現怎樣的「美」,如何做活「美」字篇章——
「『美』,就是人文生態美、社會生態美、自然生態美,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活力、魅力、吸引力,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把濟南打造成自然與人文蘊藉、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品質之城。到2025年,市區空氣品質全年優良天數達到國家、省目標要求,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市民群眾生態獲得感顯著增強;到2035年,市區空氣品質全年優良天數持續增加,市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濟南成為水活城美的生態名城、文化名城。」
城市之美,是自然環境的不斷改善,是城市文明的不斷進步,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更是城市品質、百姓幸福指數的趨優向上。新時代新濟南,必將在新藍圖中描繪出更美的的畫卷。
自然生態美
山水間崛起一座綠色宜居城
自然生態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嚮往。濟南的自然美,是與生俱來也是奮力保護的成果。
至今,人們還記得,2019國際花園城市競賽總決賽上,濟南從全球100多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最高獎項金獎,同時獲得環境保護與綠色經濟唯一單項獎。
在這場競賽中,現場評委對濟南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濟南近年來的發展實踐值得向國際推廣,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範例。
濟南是一座像保護生命一樣奮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城市。近年來,濟南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城市景觀改造、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現代泉城。
我市已建成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溼地公園、森林公園五類自然保護地有80處,此外還啟動了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建設,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類水體任務,土壤環境監測實現縣級全覆蓋。今年上半年以來,空氣品質同比改善16.6%,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35條,10個國省控河流斷面除小清河睦裡莊外,均達到或優於水質目標要求。
在生態保護面前,濟南從來都是選擇零容忍。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時指出,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今年4月份,我市確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行動,其中,雪野風景名勝區專項整治工作圓滿完成,恢復了雪野風景名勝區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
作為省城「後花園」的南部山區自然稟賦優異,生態旅遊、生態農業成為南部山區的標誌符號。在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上,「南控」升級為「南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更大力度推進南部山區生態保護。
在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拓展過程中,濟南以捨得的情懷堅守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互促進,同時也為實現大美濟南奠定了優質的環境基礎。
人文生態美
讓文明花開滿城芬芳
人文美,是城市美的內涵與底蘊,是城市真正可以代代相傳的財富,更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關鍵一環。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濟南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重要目標。
日前,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公布,濟南連續三年在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一。隨後,由中央文明辦主辦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在濟南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者深入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近距離學習考察濟南的文明進步經驗和做法。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濟南人十分細心,很有耐心。1.6萬餘個管理網格、2.4萬餘名網格員,130多萬註冊志願者是城市管理、服務的中堅力量。城市保潔、交通秩序、管廊建設、杆線入地、戶外廣告等一系列專項提升行動實施落地;藉助交通大腦,精算「綠波帶」、緩解「擁堵紅」,為文明城市創建插上「智慧化的翅膀」……
在構建人文生態美的過程中,濟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探索前進——推出魅力泉城建設十大專項行動,具體分解的46項具體工作任務無不和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開通服務民企12345專席,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傳承是人文精神、人文要素融入城市建設中的重要路徑,是實現人文美的重要方式。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6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龍山文化、大舜文化、泉水文化、嬴秦文化、黃河文化、曲藝文化、紅色文化等交相輝映。文化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入選「中國十佳數字閱讀城市」「夜間經濟十佳城市」「全國十大工業旅遊目的地城市」等等。
構建人文生態美,永遠在路上。唯有志存高遠,追求卓越,不斷提升標杆自我加壓,才會使人文生態樂章永不落幕,讓這座城市因人、因文化而芬芳四溢。
社會生態美
讓城市溫度散發新魅力
實現社會生態美,要把握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離不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和提升。如此,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才能更加安居樂業,城市因此更具魅力。
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需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與17年前的「十字方針」相比,映射出了濟南城市建設發展高站位、大格局的雄心。
讓群眾在城市治理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高定位,也要從小處落實。今年5月,濟南入選全國十個、山東唯一的國家「棚改激勵支持城市」,成為棚改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最好佐證。參與全國標準制定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城市同進步、與群眾同呼吸,讓廣大市民群眾在維護合法權益的同時參與到城市治理建設中。今年,濟南將繼續堅持規劃引領,實施網格化改革提升行動,著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讓群眾共享現代化城市治理成果。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濟南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前沿技術,為現代城市治理賦能,也讓更多濟南人享受到了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寫活「美」字篇章,需要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綠為脈、以文為蘊,更要以人為本。展望未來,濟南必會以前所未有的大視野、大氣魄、大手筆,不斷增強城市活力、魅力、吸引力,將大美新藍圖變成現實新美景。(濟南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