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多時,《奇葩說7》終於歸來。
這也預示著,《奇葩說》再次刷新了最長壽網綜的紀錄。2014年年底,《奇葩說》橫空出世,在作秀味十足的各種綜藝中,這檔以詼諧娛樂的外衣包裹著嚴肅內核的脫口秀辯論節目,一經播出便讓觀眾眼前一亮。
如今七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新節目如雨後春筍般長了起來,屬於《奇葩說》的一片藍海變紅海。
但顯然,這位網綜界的「元老」並不想認輸。無論是金句頻出的飛行嘉賓楊冪,還是重新回歸的海選環節,看看今年的陣容就知道,《奇葩說7》想要重回過去輝煌的心格外強烈。
「奇兵」楊冪
相比於前一季,《奇葩說7》變化不小。
首先是在節目模式上。不同於以往的單刀直入,《奇葩說7》更像是將《奇葩來了》《奇葩大會》和《奇葩說》三檔節目合一。前兩期節目以海選為主,大規模選人的過程被完整呈現,這倒是與《奇葩說》第一季節目較為類似。
在這一環節中,新老奇葩再次站到同一位置,共同競爭44個晉級名額。從不少彈幕和評論來看,相比於一本正經的辯論,觀眾對這一環節更喜聞樂見。
節目也在這一環節給足了話題點。不僅有老奇葩程璐、臧鴻飛、許吉如、梁秋陽等人的新鮮觀點輸出,也有東北英語姐、張踩鈴、康菁菁等早在社交平臺小有名氣的新奇葩加入。
其次,則是在嘉賓陣容上。上一季的李誕和羅振宇退出,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劉擎補位,楊冪則作為飛行嘉賓參與海選與前兩期節目的錄製。
從節目效果來看,相比還未發力的劉擎教授,加入海選環節的楊冪,是《奇葩說7》的一大「奇兵」。
如果說,馬東是「行走的凡士林」,負責插科打諢、把控氣氛,蔡康永是「行走的雞湯」,以睿智博學的姿態引導選手,那麼楊冪則是「行走的熱點」,兼顧引流與熱場兩大重任。
而從前兩期的前傳來看,這位北京大妞兒也與《奇葩說7》的氣質極其契合。不論是向選手提問還是發表觀點,都自有一套邏輯,在短短兩期節目中輸出了許多金句。
比如,當「過氣偶像」李佳潔提出「偶像商品論」時,楊冪適時打斷,並發出提問:在商品化和人性的選擇中,偶像作為商品只能違背自己的人性,你會覺得委屈嗎?
在臧洪飛控訴過往指責時,楊冪更是以「每一個想罵你的人,都是草船借來的箭」的金句,為《奇葩說7》奉獻了第一個熱搜。
「奇葩」何時歸?
楊冪的加入,讓《奇葩說7》有了個不錯的開頭。但也正是楊冪的突出,顯露出《奇葩說7》的另一大問題:「新奇葩」們個人特色並不突出。
「你們太會講道理了,奇葩沒有了,很像《百家講壇》」,在前傳中,選手喚俊在自我介紹時劍指《奇葩說》。
這也是這一季節目播出前,便被頻繁討論的現象。
《奇葩說》,顧名思義是「奇葩」在「說」。在《奇葩說》前三季,節目組發掘了各路「妖魔鬼怪」。馬薇薇、範湉湉、肖驍、顏如晶等多位脫穎而出的「奇葩辯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們或奇裝異服,或放飛自我,在這檔講究邏輯與理性的辯論節目中,彰顯出了一種無釐頭的狂歡氣質。但隨著節目越火,辯手明星化、辯論綜藝化,節目效果的要求讓《奇葩說》在逐漸失去這份純粹性。
自《奇葩說5》開始,這檔節目成了「名門正派」的守擂賽。最直觀的表現是許多學院派選手的加入,像第五季的詹青雲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第六季許吉如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研究生等等。專業化的培訓、理智的辯論風格以及清晰的觀點輸出,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神級別人物的加入,無疑會讓節目的思辨性極大提升,但他們也為《奇葩說》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奇葩說》沒有那麼「奇葩」了。
當「詹青雲們」用縝密的邏輯拿下BBking,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選手選擇了對所謂正統套路「皈依」。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特色,逐漸向著專業辯手的方向靠近,但最終卻顯得面目模糊了。
好在,從這一季的海選環節來看,《奇葩說7》已經開始有意識增加「奇葩」的特色。海選環節的回歸,給予了更多選手發揮的舞臺。其中,過氣偶像李佳潔、抖音走紅的搞笑博主東北英語姐等等脫穎而出的新奇葩,都並非高知形象。
新奇葩們後續表現如何,目前還不能妄下定論。但一個新綜藝的發展趨勢如何,往往可以從第一期播出後的熱搜就能一窺端倪。
當楊冪獨霸《奇葩說7》相關熱搜,而新奇葩卻鮮被關注,這代表著這檔提示「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的節目,其實還沒能真正打動年輕觀眾。
那麼下一步,除了努力找回初心之外,如何讓「階層」流動起來,如何發掘學院派以外的野路子新奇葩,或許才是《奇葩說7》亟待呈現給觀眾的。
【文/石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