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緊張時,以陸配動向看大陸動向,和緩時,歧視陸配無極限

2021-01-08 國防時報排頭兵

「陸配」,是臺灣「大陸籍配偶」的簡稱,是指1987年臺當局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後,與臺灣居民結婚的大陸居民。由於95%的陸配是女性,所以臺灣媒體也將這一群體稱為「大陸新娘」。在我們熟知的這一群體中,如臺女嫁陸男有:大S徐熙媛與汪小菲、陳妍希與陳曉、伊能靜與秦昊,臺男娶陸女則有:趙又廷與高圓圓、吳奇隆與劉詩詩及歐漢聲與鄭雲燦等。目前,雖然兩岸聯姻沒有以前那麼熱絡,但全臺灣現在仍有40萬陸配,她們是臺灣社會一個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一個群體。不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她們也常常受到各種歧視。而一旦兩岸關係緊張時,她們又成為臺當局探察大陸軍事動向的一個「風向標」。

臺男娶陸女:吳奇隆與劉詩詩

民進黨當局在調查陸配動向

今年以來,解放軍軍機多次進入臺灣屏東縣與東沙群島間的西南空域,此處逐漸成了大陸軍機的每日打卡處。針對這種態勢,臺當局緊張不已。在今年11月時,國民黨「立委」廖婉汝在接受中評社採訪時稱,民進黨當局在調查屏東縣的陸配動向,合理推測是臺當局要了解陸配是不是被大陸要求回去,如果是,就可能是大陸開戰的前兆。

看來,臺當局知道大陸若開戰,不會不管40萬的陸配群體,所以想從陸配動向探求大陸軍事動向,小算盤打的還是蠻精的!

不過,臺當局將陸配視為大陸軍事動作的「風向標」,但一些綠營政客時常惡意詆毀陸配群體,兩岸關係緊張時,陸配群體就成了島內「反抗大陸」情緒的宣洩者。

陸配被歧視,合法權益難保障

在臺灣,陸配被歧視人所共知,及相關新聞也時常見諸媒體。

如:由於存在一些偏見,陸配子女在小學常常遭到歧視、霸凌,被同學罵「共匪」等事,而這種事情,對孩子的成長及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2015年,臺南市就發生了一起國中生跳樓的事件,這個孩子在遺書中指控老師侮辱他大陸籍母親,所以氣忿跳樓,以死抗爭。

從廣東嫁到臺灣的臺灣婦女聯合會秘書長張彩霞感嘆道,「教育如果參雜政治,那就變味道了,不只同輩間、老師學校、社會氛圍都是問題」。

陸配群體爭取權益

臺當局前些年針對陸配先後推出保證人、面談、配額等制度,而到臺灣後,還會面對工作、醫保、繼承、政治參與等方面的限制。後來,隨著陸配群體不斷訴求自己的權益,再加上一些專家學者也不斷地對陸配被歧視問題進行呼籲,臺當局已逐步放寬對陸配製定的一些政策,如陸配取得臺灣身份證由8年改為6年;陸配入臺後即可獲得工作權,無需像先前那樣要提出申請獲批准後才能工作;陸配入臺即可參加醫保,無需像先前那樣要在取得長期居留權後才能參加;取消陸配最多只可繼承其臺籍配偶遺產200萬新臺幣的上限,已取得長期居留權者還可繼承不動產,而此前只有取得臺灣身份證後才能繼承不動產。臺當局還廢除了保證人制度,陸配申請臺灣身份證時無須再提交財力證明,放寬陸配的大陸直系親屬來臺探視的規定等。

但即便放寬了一些政策,陸配的合法權益在臺灣仍不能得保障,而這,就使得陸配的人數曾逐年下降趨勢。2003年這一年,陸配人數為3.4萬對,而到了2016年,陸配人數不到萬對,到2018年時降到6811對。美國國務院2017年3月3日公布「2016年各國人權實踐報告」,有關臺灣部分就指出,外籍和大陸配偶在臺灣遭到歧視。諸多的歧視現象,也讓年輕人跨海戀越來越理性。

陸配群體爭取權益

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引得兩岸婚姻大退潮

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兩岸經濟差距已不明顯,此消彼長間,臺灣對於大陸同胞來說已無吸引力。

對於兩岸婚姻的退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兩岸背景差異。這包括教育背景、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大陸的男女青年,自小接受的是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就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臺灣男女青年,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接受的算是「臺獨」式教育,這讓兩個人在婚後難免會產生政見不一、國家認同的分歧。此外,因為從小生活背景的不同,雙方也難免會產生疑心和猜忌。

二是毫無隱私的面談機制。想要在臺灣生活,成為臺灣的媳婦或是女婿,是要經過臺當局有關部門面談的,面談會問及許多個人問題。據了解,目前大陸配偶想要獲得在臺合法身份,手續極其嚴苛。從在臺登記結婚開始,大陸配偶在結婚團聚、依親居留、長期居留直至申請定居的每個階段,都要接受過程繁複的面談,而當局據此判斷是否「假結婚」的標準卻十分模糊。一旦判斷為假結婚,陸配就得離開臺灣,這對婚姻造成很大困擾。

三是落地大陸還是臺灣,困擾兩岸通婚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經濟發展迅速,這讓臺民眾對外展現了不俗的經濟實力,而這當時確實吸引了一些大陸人,這時的婚姻多是落地臺灣。不過,近年來,兩岸社會經濟水平差距縮小、兩岸婚姻中的年輕人越來越理性,兩岸通婚者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如選擇在大陸安家、工作。不能達成統一意見的,就成了兩岸婚姻的大退潮中的一分子。

2017年6月,汪小菲和徐熙媛現身兩岸婚姻論壇

其實,在兩岸婚姻中,許多陸配不但是家庭的主力,而且創業成功,貢獻社會。臺當局如若正確引導民眾正確對待陸配,那麼陸配群體勢必將為臺灣社會和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再奢求一點,臺灣如果和大陸友好溝通,陸配群體必然會為兩岸走向統一助力。

綜上一句話,只有兩岸和平發展與穩定,兩岸婚姻當事人才會更幸福。(郭宇男)

相關焦點

  • 陸配親屬在臺同舉「回家」字牌籲臺當局開放返臺
    中新社臺北8月21日電 多名大陸配偶在臺親屬21日召開記者會,一同舉起「回家」字牌請願,呼籲臺灣當局在「七夕」前開放陸配返臺,令家庭團聚。據ETtoday東森新聞雲、華視新聞網等臺媒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當局以防疫為由暫停大陸居民赴臺,目前仍有陸配無法到臺灣與家人團聚。
  • 臺灣僅開放新婚陸配入境,臺媒:民進黨當局將民眾基本權益置於何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繼大陸籍子女「小明」被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然後一點一點放寬入境後,臺灣人新婚大陸籍配偶又被開始了「切香腸式的開放」。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3日稱,經考慮島內疫情防控能量兼顧人道人倫需求後,決定臺灣人的團聚陸籍配偶自24日零時起可以申請入境,同時外國人隨行團聚的大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申請,入境人員須按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
  • 對陸媒下手了!民進黨當局廢止東南衛視兩名記者駐臺資格,限今離境
    對於陸媒東南衛視在臺錄製政論節目,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證實,相關主管機關作出決定,廢止其兩名駐臺記者艾珂竹、盧薔的記者證與入境許可證,要求今天必須離境。
  • 臺灣開放持"團聚證"陸配申請入境 臺媒:政治操弄明顯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9月24日訊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表示,繼日前陸續放寬大陸籍配偶子女入境措施後,再進一步宣布,臺灣人的團聚陸籍配偶,自9月24日零時起,可申請入境,同時外國人隨行團聚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同樣可以申請。入境人員需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
  • 蔡英文三次誣陷陸配,大施「文字獄」
    導讀:近日,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理事長、陸配何建華遇上了麻煩,她於7日被臺北地檢署起訴,理由是其違反臺灣當地「安全法」,指控她與大陸關係密切、圈定媒體人幹預臺方「大選」、與政治團體交往鎖定蔡英文「假博士」議題陳抗等,危害了臺灣安全。
  • 非臺籍陸配子女返臺遙遙無期?陳時中的回應很囂張
    兩岸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臺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口中的「小明」們(非臺籍陸配子女)至今仍無法返臺,臺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前日在臉書上批判,認為臺當局應適時給予協助,建議以兒童利益接回「小明」。陳時中在疫情剛開始時,陸委會以「小明的故事」為例,打算讓「小明」們回臺,卻遭指揮中心否決,陳時中當時態度強硬,一句「選非臺籍就要承擔」,不具臺籍身份者不可入境,讓數百個小明迄今無法回臺
  • 臺灣氛圍不友善,陸配子女有陰影
    對於傳出陸配子女在小學遭到霸凌,被同學罵「共匪」等事,從廣東嫁到臺灣的臺灣婦女聯合會秘書長張彩霞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陸配小孩受歧視、霸凌時有所聞,對成長一定會有影響,誰都不希望再發生5年前的陸配小孩跳樓事件。她嘆,教育如果參雜政治,那就變味道了,不只同儕而已、老師學校、社會氛圍都是問題。
  • 吳成典:建議大陸讓臺灣人「赴陸疫苗」
    然而民進黨當局不顧臺灣2300多萬民眾的健康福祉,仍將「臺獨」作為當前首要任務。因此,不但大肆進行破壞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更嚴令所有當局體制人員禁止出席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此舉不但將臺海局勢推向崩潰邊緣,更受臺灣民眾及有識之士的廣泛批評。
  • 大陸很髒很落後?臺灣NO.1?赴陸臺生道出「殘忍真相」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學生赴陸求學,近來引發熱議,甚至傳出高中校長遭到臺當局關切。一名在廣州念書的臺灣高中生,近日在《天涯論壇》發表他在當地生活的心得與感受,娓娓道來臺灣人不自覺的真相,引起兩岸網友廣大共鳴,有臺灣網友感慨,「想不到真相如此殘忍」。
  • 臺灣突改考試計分政策 臺高中畢業生赴陸讀書受阻
    圖為上海交通大學(來源:臺媒)海外網7月2日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都選擇前往大陸名校就讀。眼下正是2019年高校招生季,臺灣突然修改了學測計分方式,導致出現眾多臺生申請大陸985大學受阻的現象,使得「臺生赴陸潮」再次成為兩岸焦點。
  • 臺當局說法24小時4變引痛批
    【環球網報導】昨天(11日)下午至今,民進黨當局圍繞陸配子女赴臺問題的相關措施一變再變,引發島內輿論爭議。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報導,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12日)下午又宣布,撤回陸委會昨天宣布的所有陸配子女回臺入境管制措施,無臺灣籍、仍滯留在大陸的陸配子女不同意入境。此前,臺陸委會已針對相關措施做出了3次變更。據報導,臺當局6日起宣布,暫緩大陸籍人士赴臺,擁有居留證的陸配不在此限。
  • 民進黨當局阻臺生「登陸熱」
    編輯丨小林 隨著兩岸教育交流的深入發展,到大陸求學,已經成為不少臺生的新選擇。然而,最近民進黨當局又作妖,臺陸委會發布了一份赴陸注意事項「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提醒赴陸學習的臺生可能會面對諸多困難。
  • 臺籍復旦博士李隆生:蔡英文當局迫使臺胞留大陸
    在陸臺胞成功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中國臺灣網資料圖)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訊 擁有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的臺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李隆生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臺灣人申辦大陸居住證存在「推力跟拉力」,拉力是為了生活方便性,推力是大陸的惠臺方案。
  • 蔡英文在大陸疫情緊張時期的這個舉動,終於讓馬英九也坐不住了
    編輯:初陽蔡英文在選舉期間為了能夠撈票,無時不刻在強調臺灣當局最看重臺商,並聲稱將會大力支持臺商的發展,這種好聽話從蔡英文嘴裡說出來的並不少,而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支持票。而一場疫情便讓臺商也讓同胞看清楚了蔡英文當局的惡毒的嘴臉。本來兩岸同胞和平發展已經長達30年,除了經濟發展,更是兩岸人民自由通婚組建家庭。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臺商在大陸做生意,為臺灣創造8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他們與大陸人結婚、生子,一些孩子長期隨著父母在大陸居留受教育,但沒有臺灣戶籍。
  • 蔡英文當局若真想跟大陸遊客交朋友 別光打嘴炮
    內部互相「打臉」 蔡當局到底要不要跟陸客交朋友?   對此,臺灣《聯合報》幾乎第一時間發文指出,童振源這一巴掌不僅把張景森抽得「眼冒金星」,也把大家打迷糊了:蔡英文當局,到底要不要跟大陸遊客交朋友?   文章說,事實上,張景森並非獨厚大陸遊客,而是提醒「別再歧視」。且他爭取大陸遊客,也在拉臺灣旅遊業一把。
  • 臺灣健保納保對象調整 大陸配偶抱怨:感覺被針對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讓在臺陸配眷屬是否可享有臺灣健保議題,掀起討論。臺灣新移民發展交流協會理事長梁金妮表示,健保調整應秉持公正、客觀原則,但在民進黨當局的引導下,健保議題似乎對陸配具有針對性,連帶引起部分臺胞對陸配的誤解、對立,增加在陸配的生活壓力,呼籲蔡當局應創造社會和諧,而非反其道而行。
  • 大陸駐臺記者被粗暴驅逐出境,臺學者批民進黨當局:重傷臺灣形象
    針對東南衛視駐臺記者被限期離境一事,蔡英文當局快刀斬亂麻,「行政院長」蘇貞昌更囂張表示「剛好而已」。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文表示,在「反中」氛圍下,相關單位評估過,如此將獲得多數臺灣民意支持,但民意與民粹往往只是一線之隔,且事關最敏感的兩岸神經,蔡當局找陸媒開刀示警,難保不會激起反效果
  • 臺當局要對大陸科技企業祭出黑名單!臺塑大佬發話了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大陸男孩看臺灣】與「中國威脅論」如出一轍的是,現在不少西方國家也開始談華為而色變。但是從根本上說,到底是華為的確是讓他們感到懼怕,還是這些西方國家利益至上?我們每個人都看得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
  • 「『聯美抗陸』讓臺灣瀕臨險境」馬英九一句話直戳蔡英文痛點
    編輯:供奉民進黨當局拒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導致兩岸友好關係漸行漸遠。長時間以來臺當局都保持著「倚美抗中」「抗中保臺」這樣的思維,自以為尋求外國勢力的幫助就能夠得償所願,儘早實現所謂的「臺獨」。實際上,其做法已經令臺灣捲入到「大國鬥爭」中去,臺灣也因此瀕臨險境。
  • 四十萬陸配:臺灣社會正能量群體
    全臺灣已有四十萬陸配,是臺灣社會一個充滿活力和正能量、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的群體。許多陸配不但是家庭的主力,而且創業成功,貢獻社會,甚至成為社會楷模,努力向上的精神令人敬佩。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韓必霽在兩岸婚姻論壇上表示,陸配在臺灣已非弱勢,她去年做的調研發現,臺灣新住民團體的女性領導力發展越來越棒,這麼多不一樣的面向可見姐妹們的努力,這都是臺灣的驕傲。不過,受兩岸關係氛圍和臺灣社會政治化等影響,陸配在臺灣也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