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方』」——訪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國醫大師唐祖宣

2020-12-18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劉克

  3月26日,首次參加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唐祖宣顯得有些激動。

  唐祖宣是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國醫大師。他深有感觸地說,「黃帝既是華夏文明的創始者,也是中醫學的鼻祖。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我們祖先傳下來的中醫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醫大師唐祖宣

  中醫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奠定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正是《黃帝內經》,這些理論原理至今仍對中醫學術的發展和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史上現存的最古老、最宏偉的典籍之一,是中國古代生命科學的總結。這部著作是以黃帝和岐伯對話的形式記載,有『教民岐黃』之說,所以岐黃也被後世當作中醫的代名詞。」唐祖宣說。

  「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中醫介入了相關防治,成效明顯,讓人們再次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疫情前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運用中醫藥治療了214例病人。河南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醫藥參與的比例更是超過了98%。」唐祖宣如是介紹,據國新辦公布,在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目前,中醫藥在全球抗擊疫情中也開始發揮作用。「中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正面臨著防疫的嚴峻形勢。我受邀用視頻的形式,向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23個國家和地區傳播《黃帝內經》的學術思想和中醫的治療方法,用中醫藥為世界人民服務。」唐祖宣自豪地說,「我的1000多名徒弟遍布海內外,他們也正在用中醫的治療方法服務新冠肺炎防治。可以說,中醫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處方』。」

相關焦點

  • ...世界人民服務——訪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國醫大師唐祖宣
    □河南日報記者 王延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劉克3月26日,首次參加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唐祖宣顯得有些激動。唐祖宣是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國醫大師。他深有感觸地說:「黃帝既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也是中醫學的鼻祖。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我們祖先傳下來的中醫藥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國醫大師唐祖宣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河南唯一
    人民網鄭州12月20日電 (時巖)12月1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暨院慶65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南南陽國醫大師唐祖宣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這是醫聖故裡南陽、也是河南省首位和唯一當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向唐祖宣頒發學部委員證書。
  • 河南唯一 國醫大師唐祖宣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向唐祖宣頒發學部委員證書。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是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聲譽卓著,為國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提供戰略諮詢的人士,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藥強省建設 | 振興中醫藥需要全社會參與——訪國醫大師唐祖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中醫藥文化綿延千年、經久不衰,離不開一代代中醫名家的傳承與創新。國醫大師唐祖宣已經年近八十,如今仍然在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奔波。
  • 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大有作為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王坤朔)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成為了中國方案的亮點。在基層地區,中醫藥發揮了哪些作用?幾千年前的醫家經典和經方為何能在當代的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連線了身在南陽鄧州的國醫大師唐祖宣,深度解析醫聖張仲景故裡南陽鄧州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實踐與經驗。
  • 國醫大師唐祖宣再收兩位「高徒」 成立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
    他期待「國醫大師唐祖宣傳承工作室」能夠踏踏實實地開展工作,為促進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當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吳剛、國醫大師唐祖宣、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姚乃禮、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鄭守曾、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會長王恩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糖尿病專病醫療中心主任林蘭、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婦科分會會長馬堃、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科原主任李躍華、中國針灸學會副秘書長文碧玲等出席了活動。
  • 鄧州:78歲國醫大師唐祖宣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張彤 通訊員 王光濤 梁武軍1月31日,78歲高齡國醫大師,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唐祖宣帶領班子成員,驅車前往二廣高速鄧州新野收費站,帶著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中藥湯劑和防護用品,看望奮戰在一線的高速交警
  • 國醫大師唐祖宣京城收高徒(附我國90名國醫大師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記者 朱國旺)5月3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京舉行。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成為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的又一弟子。唐祖宣教授是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國醫大師中少有的「40」後。
  • 國粹中醫薪火相傳 尊禧鹿業研發專家組張華拜師國醫大師唐祖宣!
    唐祖宣大師生平自古以來,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就是「師承」,一代一代延續,中醫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直到今天。這種「中醫師承」的培養模式造就了無數的名醫大家。現年78歲的國醫大師唐祖宣就是其中的傑出一員。生長於醫聖故裡的唐祖宣大師,是全國聞名的國醫大師,研究造詣頗深。他在基層行醫60年,至今以年近八旬的高齡仍在出診。
  • 傳承岐黃薪火 尊禧鹿業研發組成員張華拜師國醫大師唐祖宣
    唐祖宣大師生平   自古以來,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就是「師承」,一代一代延續,中醫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這種「中醫師承」的培養模式造就了無數的名醫大家。現年78歲的國醫大師唐祖宣就是其中的傑出一員。
  • 國醫大師唐祖宣學術經驗傳承人尊禧鹿業藥師張華拜師典禮圓滿
    儀式上,中醫祖庭醫聖仲景智庫副會長、尊禧鹿業研發專家組成員張華向國醫大師、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張仲景研究會理事唐祖宣大師行拜師禮,成為國醫大師的學術繼承人。 生長於醫聖故裡的唐祖宣大師,是全國聞名的國醫大師,研究造詣頗深。
  • 國醫大師唐祖宣為義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開具預防新冠中醫方
    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之際,中醫藥的確切療效受到了全球多國的高度關注!3月11日,來自醫聖故裡南陽的國醫大師唐祖宣通過遠程視頻,出席同仁堂全球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第1次六地會議,並向義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開具了預防新冠肺炎處方。
  • 國醫大師唐祖宣坐鎮,鄧州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該市組織了以國醫大師、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為首的攻關科研團隊,參照湖北省預防診治經驗,結合鄧州市氣候等特點,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屬溫病中的溫疫,其病因是疫癘之氣肆虐,其症候為溫熱偏盛兼夾溼邪的特徵,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成功的擬定出「國醫大師唐祖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處方」
  • 京東健康中醫院迎中醫巨擘 國醫大師唐祖宣受聘血管疾病中心帶頭人
    中醫藥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愈發凸顯的價值也促使中醫藥獲得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11 月 20 日,國醫大師唐祖宣與京東健康中醫院達成合作,正式受聘為中醫血管疾病中心學術帶頭人。
  • 國際戰「疫」,鄧州國醫大師唐祖宣在行動!
    「新冠病毒」已成為全球挑戰,為了構建健康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效幫助各國抗擊新冠肺炎,同仁堂國藥集團發揮全世界149個分公司的優勢,發起設立全球防疫專家組,邀請國醫大師唐祖宣為專家組組長,加入國際戰「疫」。
  • 國醫大師唐祖宣牽頭編纂海外抗疫專著
    國醫大師唐祖宣牽頭編纂海外抗疫專著- 新華網河南頻道近日,國醫大師唐祖宣聯合多名國內外中醫藥專家,啟動了海外抗疫專著編纂。國醫大師唐祖宣牽頭編纂海外抗疫專著2020-05-19 09:25:02來源: 新華網
  • 著名周圍血管疾病專家、「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尚德俊去世
    著名周圍血管疾病專家、「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尚德俊去世 趙秋麗 馮帆/@光明日報 2020-02-07 06:36
  • 疫情一線,國醫大師唐祖宣的一天
    2月15日早上6時30分,河南鄧州市中醫院院長、第二屆國醫大師唐祖宣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進行放鬆活動,梳理當天的工作任務。簡單洗漱,用完早飯,他便往醫院趕去。
  •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國醫大師楊春波當選首批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名譽院長楊春波榜上有名。楊春波。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由代表中醫藥行業及相關領域最高學術水平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組成。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及國醫大師路志正等。
  •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 國醫大師楊春波當選首批學部委員
    東南網12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近日在北京成立並公布首批學部委員名單。國醫大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名譽院長楊春波榜上有名。據悉,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由代表中醫藥行業及相關領域最高學術水平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組成。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及國醫大師路志正等。楊春波是我省首位國醫大師,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八十名「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獎者之一,耄耋之年仍堅守臨床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