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識的七個女人中,就有一個在經歷婚外情。
以前,只要一提到出軌,我們腦海很容易閃現的詞就是:
男人。
其實,出軌這件事,並不只是男人的「專利」。
從女人婚內出軌率來看,這個群體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有一組統計數字:
截止2015年,每3個男人中,就有一個婚內出軌。
而每7.5個女人中,就有一個婚內出軌。
並且,中國女人的婚內出軌率已經排在了世界第一。
就在前段時間,綠地高管張雨婷被爆出軌。
緊接著,耶魯大學女碩士侯嶽也被爆出軌男下屬。
類似這樣的事件,在生活中並不鮮見。
那麼,那些出軌的女性,身上有哪些特徵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02
一、過度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感
男人以物質為籌碼,女人以身體為交換,表面看似穩定,其實危機重重。
「以物易物」的情感結合,容易導致不平衡的出軌心理。
想想之前鬧的沸沸揚揚的「馬蓉出軌事件」。
這件事的熱度為什麼居高不下?
因為王寶強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努力工作掙錢,疼老婆,愛孩子。
結果,連這樣的男人都被辜負了。
其實,這個結果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
馬蓉選擇王寶強,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物質生活的提升。
女性在進入一段婚姻前,對男性有一定的物質要求,這是刻在基因裡的特徵。
但如果只為了物質而選擇一個男人,必然會造成不平衡。
這種不平衡不是男女之間需求的不平衡,而是自我需求的不平衡。
一個人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有三點:
承諾、陪伴、激情。
馬蓉確實通過王寶強,實現了自己的核心需求。
但這種物質上的滿足,僅僅是承諾層面的。
陪伴和激情的缺少,必然會引起內心需求的不平衡。
並且這種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一定會體現到情緒和行為上。
比如從嫌棄的情緒,到最終出軌的行為。
想依靠一方的經濟資源,實現階級跨越的人,並不在少數。
但真正用這個方法得到幸福的人,卻少之又少。
一個人的內在需求,其實是分程度、分階段的。
比如,一個人在這個階段,就是想有錢,就不顧慮其他因素找了個人傻錢多的大哥。
當她對於物質的渴望被滿足後,就會逐漸想去填補內心其它的空缺。
精神上的匱乏,最容易引起內耗。
要麼,通過情緒上的發洩,把家裡鬧到雞犬不寧。
「我過得不幸福,你們也別想過好。」
要麼,落實到行為上,出軌一個能夠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人。
過度追求物質的人,也是在追求金錢所帶給她的快感。
這其實也是一種「癮。」
但這種快感是有閾值的。
當物質生活條件長時間的保持不變,已經內化為一個人的習慣時,金錢所能提供的快感也就漸漸消退。
如果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可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緩解或者代替這種「癮」。
比如出軌的刺激和快感。
而對某一方面存有極度欲望和目標的人,是不懂滿足的。
結果很容易是,落個人財兩空。
03
二、容易被「付出」感動
有時候你以為的愛,只是被愛,以及因被愛而產生的感動。
而感動,本質上只是自以為是的假性愛情以及戀愛享受。
李小璐在一則綜藝上坦言:「我接受賈乃亮,是因為爸爸媽媽。」
其實,更重要的是,賈乃亮給了李小璐戀愛的快感。
只要是李小璐想買的衣服,他在只有3萬餘額的情況下,也願意刷去2.9萬;
哪怕是自己生病,也要堅持飛到李小璐身邊,陪她過聖誕節;
下雨天,怕雨水沾到李小璐的鞋,乾脆就把她抱起來過馬路;
李小璐喜歡什麼樣風格的男明星,賈乃亮就努力往她喜歡的風格靠攏...
這很容易給人一種愛的錯覺。
「我享受了你的好,我接受了你帶給我的感覺,我處於一種貪戀又感動的氛圍當中。」
「我好像愛上你了。」
沒錯,只是好像,並不是真的。
因為這種關係的存在,靠的只是一個人的維持。
這樣的假性親密關係,脆弱的像泡沫,一戳就破。
雨果說:愛情是各種熱情的混合物,包括對肉體的崇拜和精神的崇拜。
女人真正愛上一個男人,往往是從崇拜感開始的。
如果你愛上的是一個人的穩定價值,比如財富、才華、修養、顏值等等,那麼你在關係中的情緒也會相對穩定。
如果你只是喜歡對方對自己的付出,出於感動而盲目接受,其實是害人害己。
第一,內心對於愛情的缺失,對方無論做多少都是無法彌補的。
第二,這樣的情感關係,看似你處於高位,其實主動權在對方,你的安全感來源於他是否繼續對你付出和投入。
那麼處於這樣關係中的女人,既沒有對愛情的滿足感,也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其實現在很多女孩談戀愛都有這麼一個誤區,問到她們的擇偶標準,十個有九個回答:
「我就想找一個對我好的。」
這個標準沒有什麼錯,但感動式的假性愛情,無疑是給兩個人的關係埋下了一顆危險的種子。
要麼,女孩遇見真愛,陷入糾結,甚至出軌。
要麼,男孩疲於付出,結束關係,雙方受傷。
就像李小璐和賈乃亮的關係,一人付出,一人感動。
當第三者身上出現了李小璐無法拒絕的魅力價值,產生了崇拜感時,這種感覺衝擊,是很難抵擋的。
而抵擋不住的代價,是巨大的。
04
三、過於強調「性解放」
「女權」不是出軌和濫交的藉口。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張圖片。
這句話想表達的是女性的性自主,但卻成了偽女權利用其出軌和濫交的藉口。
微博上,有一男性分享了自己和女友的聊天記錄。
標題是:我的文青女友上了大叔的車,在西藏出軌不叫出軌,叫天性解放。
女生對男友口口聲聲的說要追求詩和遠方,轉頭就跟大叔在高原上做愛做的事。
被男友發現藏在行李箱裡的安全套後,她說:
「這只是一次天性的解放,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次體驗和感悟。」
把出軌和約pao說得如此的清新脫俗。
性自由在現在看來,無可厚非,但至少應該保持雙方都是單身的情況下。
出軌就是出軌,關性解放什麼事?
05
出軌這件事,沒什麼好洗白的,無論男女。
兩個人既然選擇走進一段婚姻,就代表認可了彼此關於忠誠的承諾。
很多時候,出軌與愛不愛關係並不大,它體現的更多是一個人的責任感和道德水準。
確實,誰都不能保證在進入一段關係後,就不會愛上別人。
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相對無害的處理方式,比如在結束一段關係後,再坦然的進入下一段關係。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人能克制自己的本能衝動,用克制和理性來面對自己的各種需求。
出軌者用本能來做藉口,無非是想給自己再貼上一個「人」的標籤。
在感情中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其實也沒有真正尊重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