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集團助推市北區大健康產業發展。百洋供圖
在中國鋼研青島所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凝神聚氣,努力攀登「科創高峰」;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動車組車體生產線上,數位化平臺源源不斷輸出「中國製造」……這是濱海新區普通的一天,也是市北打造中國北方濱海科創城的生動場景——
建設篇:四個千畝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
驅車沿環灣路自北向南而行,不時可見一片片正在開工建設的地塊,給人以無限的期許。在歡樂濱海城內,綠地海外灘的雙子塔項目地下部分已經完工,計劃建到51層的摩天大樓如春筍拔節。這是市北區千畝跨國企業區域總部集聚區的啟動項目,將打造環灣建築新地標。
行至傍海路19號,這塊原是青島啤酒麥芽廠的30.8萬平方米地塊,已交由中鐵集團建設青島鐵建廣場。作為主城區罕見的大宗地塊,這裡已被擘畫出千畝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的遠景。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周家偉介紹:「這裡將構建以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為引領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超過150米的高層商業建築,匯聚中鐵建優質產業資源及企業總部,引入酒店管理品牌並建設優質產業載體,成為集總部經濟、人工智慧、產業金融、創新孵化於一體的青島新名片。」
當下,市北區確立了「1+6+N」產業發展格局,其中「6」便是以6個千畝產業集聚區為支撐,其中4個都位於濱海新區。這讓周家偉感到重任在肩,同時又躊躇滿志:「今年以來,4個千畝產業集聚區全面起勢。千畝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率先啟動百洋國際大健康商務客廳項目,在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內,投資15億元的中國鋼研青島研究院和雙創科技園項目基礎施工完成了70%。」他介紹,百洋國際大健康商務城市客廳是我國首個健康城市綜合體的首開區,自7月份開工以來,已建到了地上4層。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在建項目13個,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
招商篇:內資到帳40億元,外資到帳5000萬美元
11月18日,在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的開工儀式上,25家企業與中車科技園(青島)有限公司籤署招商引資合作框架協議,看好了這片總用地面積42.75萬平方米的「黃金窪地」。計劃投資200億元、總規劃建築面積約77萬平方米的規劃藍圖,讓這些企業覺得大有可為。
「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將營造軌道交通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發展生態,目前已有25家企業有意向入駐園區。」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作為市北區打造北方科創城的龍頭企業,中車四方所充分發揮科研優勢,開展多制式公共軌道交通系統模式研究論證,目前已完成市北區部分區域TOD軌道交通建設方案初稿。
「今年以來,濱海新區招商引資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內資到帳40億元,外資到帳5000萬美元。」周家偉介紹,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管委會通過舉辦服務企業推進會、制定出臺18條集聚區專項扶持辦法,為190餘家企業累計節省費用200餘萬元。
在大健康產業方面,濱海新區引入了青島市醫療人工智慧科創示範基地、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百洋醫藥集團、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融匯財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融匯銀河百洋大健康新動能創投基金,基金規模10億元。在橡膠新材料產業方面,濱海新區引入中國500強京博集團,投資1.2億元在國家大學科技園內設立了京博(青島)技術中心,引入馮守華院士團隊,以及總投資2億元的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主中心青島實驗室項目,並依託中冶大廈、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等載體,建設全市首個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基地。
未來篇:四個「千畝」將有「大動作」
作為青島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濱海新區站在新百年、新城市戰略的起點上,將成為市北區未來發展的重點和主線。
目前,四個千畝產業集聚區建設已經由「動起來」到「跑起來」。四方智匯港項目城市客廳地塊已完成產業示範區、四方機車公園、城市客廳規劃設計方案初稿;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已邀請吳志強院士團隊完成核心區規劃設計方案,並完成核心區全部15個地塊共383畝土地的徵收等工作;千畝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則對標山東省高端材料生態圈體系建設示範基地、中國北方新材料科創研發和技術支撐先導區,蓄力加快建設。
隨著產業入局,硬體配套設施進度迅速。瑞昌路即將貫通,環灣長沙路立交已於11月開工,唐河路一期打通工程順利啟動,四流南路68號項目已於5月底完成保護性改造施工,舞陽路拓寬前期工程進展順利……
根據規劃,2021年濱海新區將進入「加速跑」,將有500畝左右的土地迎來蝶變,啟迪協信、捷能、魯商、橡膠谷二期以及跨國總部集聚區將進入開工、招商雙軌道並行的「火熱之年」。記者 丁飛 姜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