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衝擊,2020年高考較往年推遲一個月進行。在嚴密的防疫措施下,本屆1071萬考生完成了過往人生中可謂最難忘的一場考試。
然而在當大家逐漸將備考的緊張轉向對金榜題名時的期待時,還有一些家庭其實身處「灰暗的角落」——2020的新冠疫情對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情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部分成功考學學子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經濟壓力。
學生貸款供給不足現狀
興業消費金融公司調研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在校四年的開支達10萬到15萬元,約六成的受訪者表示以上開支對其家庭造成了經濟壓力。
國家助學貸款雖已做到「應貸盡貸」,但是,我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西部地區經濟寬裕的家庭,可能無法負擔東部地區高校的高學費,或即使能負擔起,也會極大地影響該家庭原有生活水平。同時,國家助學貸款的發放也存在著空間上的不平衡現象。
從全國範圍來看,中部、東部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能提供的生源地貸款數量較多;從校際範圍來看,教育部部屬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學生能獲得的高校貸款較多。這一不平衡的現象也導致部分急需助學貸款的人的需求沒得到滿足。
據悉,興業消費金融推出的「興才計劃」面向所有大學生,彌補了國家助學貸款的缺漏,解決了國家助學貸款無法覆蓋所有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讓每一位有需求的大學生都能夠得到資金支持。
「興才計劃」包括了獎學金、助學金、獎教金、勵志成長基地、高等教育貸款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興業消費金融負責人表示:「今年高考受到疫情影響延遲一個月。很多家庭經濟情況也受到影響。如何讓考生和家長更有底氣走向考場、邁進大學校園,是我們的『心頭事』。研究後,我們推出了『興才計劃』,作為國家助學貸款的補充,供家長申請,用於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最高額度20萬,在校期間及畢業後五年內只需還利息,期限長達20年。」
做「有溫度」的助學貸款
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各行各業普遍感受到較大壓力的情況下,何以能推出「興才計劃」和「立業計劃」兩個亮眼的產品?何以能準確響應用戶、市場、社會的需求?何以能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
這植根於興業消費金融的創新基因,興業消費金融創新開展「銀教合作」模式,深刻洞察學生們求學路上的難題,做有溫度的助學貸款,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尊嚴地完成學業。
「興才計劃」出臺之前,興業消費金融認真研究英、美等國外的助學貸款模式。以美國為例,2019年第二季度的家庭居民債務中,住房抵押貸款最高,達到68%;學生貸款規模僅次於住房貸款,佔比11%。而美聯儲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70%的大學生畢業時都身負助學貸款,正是這些貸款幫助美國學生完成了昂貴的美式高等教育。
相比之下,「興才計劃」更彰顯普惠精神——還款方式根據大學生成長周期量身定製,在校期間和畢業後緩衝期只付利息。
興才計劃」還將為學習成績、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提供獎學金,為家庭經濟困難或突發臨時性困難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提供助學金,並將搭建勵志成長基地,全面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習和就業技能提升。同時「興才計劃」也倡導「喝水不忘挖井人」,設立獎教金向脫貧攻堅和教育扶貧工作中做出積極貢獻的教育系統教師及工作人員致敬。
「立業計劃」助力「六穩六保」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六穩」工作、「六保」任務,就業都擺在首位。
多措並舉,需要多方發力,作為一家普惠的金融企業,興業消費金融還找到了獨特的發力點——推出「立業計劃」,凡是應屆畢業生和已在職場打拼多年的年輕白領能通過立業計劃實現至少一年房租的額度覆蓋,為這些期待在上海安家的年輕人減輕生活壓力,滿足他們從「上好學」到「就好業」的需求。
選擇教育事業為社會責任的主陣地,捐資特殊教育,助力教育扶貧,讓家境不寬裕的大學生有尊嚴地完成學業,讓受到疫情影響的年輕人有歸屬感地留在大城市,這是興業消費金融閃耀的光。
正如興業消費金融負責人所說:「選擇教育事業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主陣地,捐資特殊教育,助力教育扶貧,讓家境不寬裕的大學生有尊嚴地完成學業,讓受到疫情影響的年輕人有歸屬感地留在大城市,這是興業消費金融的普惠金融初心,也是企業『寓義於利』理念的最好註腳。」
來源:北國網
責任編輯: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