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路設計院專家解讀全長222.72公裡的成都「二繞」,到2020年——
□本報記者 王代林 實習記者 蔣君芳
7月19日上午11時,記者走進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設計院公路一處孫浩的辦公室,他正埋頭在一疊厚厚的圖紙堆裡。「連續畫了幾天線,腰都伸不直了。」
不能不急。一處處長王金平介紹說,孫浩負責成都「二繞」東段15個互通立交橋的圖紙設計,全線開工後,所有的圖紙都急著要,設計人員都在加班加點。
急切背後,是「二繞」凸顯出來的重要性。根據規劃,到2012年,成都對外放射性高速公路將達12條,2020年將達16條。「二繞」,將成為串起這16條高速公路的「項鍊」,串起一個全川進出的高速交通交換網。
為什麼有「二繞」?
三選一,220公裡方案脫穎而出
成都「二繞」全名為「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全長222.72公裡。起於廣漢境內新豐場南側龍居寺附近成綿高速公路K20+800m處,沿順時針方向環行,途徑廣漢、青白江、金堂、龍泉驛、簡陽、雙流、新津、崇州、溫江、郫縣、新都、彭州共12個區市縣,閉合於起點成綿高速公路。
成都已有一條繞城高速,為什麼又要建二繞?而且「二繞」平均距「一繞」僅20公裡,這又是為什麼?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後,成都既是重災區,又是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物資的中轉站,路不暢、網不通、交通轉換率低的矛盾暴露無遺。
而根據成都市的規劃,到2030年,成都市區人口將達到北京市區現在的人口規模,而目前城市的發展向繞城高速方向擴散靠近,繞城高速的城市功能特徵越來越明顯,對外交通壓力大,上第二繞城項目勢在必行。
2008年8月,成都提出了修「二繞」的想法,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至交通運輸部爭取並得到支持。由此,「二繞」正式「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公路設計院接到了「二繞」工程可行性的勘察設計任務。有20多年設計經驗的王金平帶著上百號人開始不分節假日的勘察設計。
最初,提出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是連接成都二、三圈層的220公裡方案,第二種是280公裡方案,第三種是連接綿陽、德陽、中江、眉山、資陽等地的380公裡方案。
決策層分歧集中在一、三方案上。第一種方案,對於過境交通和主城區出入境交通的分流作用較明顯,有利於引導主城區功能向組團拓展,有利於引導產業向二、三圈層延伸和轉移。第三種方案,可帶動周邊城市經濟發展,但對分流過境交通和成都經濟組團的服務功能較弱。
專家的意見一錘定音。2009年年初,來自國家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四川大學、西南交大等單位的12位專家教授,對三個初步方案進行了可行性研究。最終,一致認可了220公裡方案。專家組意見上報後,很快得到了官方批覆。
讓位地方發展
一舉多得,貼地走改成高架橋
「多了2公裡多,是在線路局部穿越時進行的優化調整。」這也是「二繞」最大的難處:地處平原地區,工程技術本身沒有太大難點,但沿線的城鎮、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居民區眾多。「比如沿線經過了廣漢境新豐場南側龍居寺、青白江國際貨櫃物流園區東側、簡陽三岔湖景區等。」
協調異常艱難。「修路的土地賠償也就是幾十萬元一畝,但商業用途可達數百萬元一畝。」王金平坦言,成功協調各方意見是該項目成功的一個關鍵點。
按照規劃,「二繞」要經過成溫邛高速上的羊馬鎮,這個鎮是連接崇州與溫江的中間點,高速公路穿過,肯定要影響這一片城鎮的連片發展。「一開始,地方政府並不接受這個方案,希望我們能從外圍走。」
實際測算,從外圍走,高速公路線長要增加10多公裡,造價因此也將增加十幾個億,此外還會佔用更多土地。
最終,考慮到資金投入、土地佔用和地方城市發展,項目負責組決定不改變原來路線,而是將原來貼地走的方案改成高架橋。「這樣既節省了部分投資,節約了土地,也保障了地方政府的未來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二繞」還有著很人性的一面。在穿越的密集居住區中,青白江區清泉鎮花園新村是比較典型的一個。「二繞」斜穿居民小區三分之一而過,這意味著小區必須要拆掉三分之一。
讓不讓?這是個問題。地方政府不願意拆除小區,因為小區才建好一年多。改道變向,必須要跨越成遂渝高速鐵路,而且「二繞」的高度必須要20米以上,才能保證以後的通車安全。最重要的是,改道變向要增加投資上億元,這個BOT項目的業主方也不幹。
如何在服從全局利益的情況下,又能保護好局部群眾的利益?經過三次大會若干次小會後,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採用架橋的方式讓高速公路跨越鐵路,將對居民區的影響基本減小到零。
29座互通式立交
罕見高密度,為成都二機場預留接口
成都「二繞」擁有29座互通式立交,大約每7.7公裡就有一座互通式立交,如此高密度的立交在全國高速公路中少有。
29座互通式立交中,有10座是難度較大的樞紐互通立交,要實現高速與高速的互通。樞紐互通立交有投資大、佔地多、造價高的特點,一座普通的樞紐互通立交佔地達四五百畝,投資動輒上億元。
同善——成綿樞紐互通立交是其中投資最大的,投資約9億元。其特點在於,既實現了一般地方道路與高速公路互通,也兼顧了高速與高速的互通,同時還跨越了成綿樂高鐵。
值得一提的是,29座互通式立交中,6座為預留,其中一座是專為成都第二機場預留的。
對號入座
省交通運輸廳公布5條高速公路的走向圖——
看一看這些高速路過不過你家門
□本報記者 王代林 實習記者 劉蘭
6個高速公路項目,5條高速公路,最直接受益的是沿線居民。省交通運輸廳特意公布了這些線路的走向圖。
●樂山至自貢高速
走向:
這是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漢源-樂山-自貢橫線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路線起於樂山市安谷鎮附近,與樂宜高速公路相接,經杜家場、九峰、茅橋、三江、長山、度佳、榮縣、橋頭,止於自貢自流井區永安與內宜高速公路相連,全長113.18公裡,概算投資69.81億元,建設工期3年。
意義:
該項目的建設對完善全省和區域高速公路網、增強川南城市之間的聯繫、增加川西南地區出省路徑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第二繞城高速
走向:
起於廣漢境新豐場南側龍居寺附近,之後沿順時針方向環狀前行,途徑廣漢、青白江、金堂、龍泉驛、簡陽、雙流、新津、崇州、溫江、郫縣、新都、彭州共12個區縣市,閉合於起點成綿高速公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路線全長222.72公裡,概算總投資285.52億元,建設工期3年。
意義:
該項目能有效緩解現有繞城高速公路交通壓力,分流城市過境交通,引導城市空間和產業合理布局,並將極大地促進成都市二、三圈層之間以及區縣市、廣漢市、簡陽市的經濟發展,對確立成都作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龍頭的地位將起到重要作用。
●遂寧-資陽-眉山(眉山段)高速
走向:
遂寧-資陽-眉山高速公路眉山段位於眉山市境內,起於仁壽縣北鬥鎮,順接遂資眉高速公路遂寧至資陽段止點,經仁壽、眉山、丹稜,止於洪雅縣,連接了成自瀘、成樂、樂雅3條高速公路。項目路線全長118.87公裡,項目概算投資77.05億元,建設工期3年。
意義:
該項目對加強川東北、成都、攀西、成渝經濟圈等幾大經濟區的橫向快速連接和區域合作,對構建眉山市、資陽市和遂寧市等次樞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
走向:
是成都至萬源、成都至大竹至重慶高速公路等重要出川通道的組成部分。項目路線起於南充市高坪區南充至廣安高速公路譚家溝,經蓬安、營山、渠縣、大竹,止於大竹縣石橋鎮川渝界,與重慶規劃的梁平至忠縣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142.226公裡,項目概算投資107.64億元,建設工期5年。
意義:
該項目對於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網絡,暢通我省綜合運輸東向通道,加強該地區與成都、重慶及華中地區的聯繫,促進沿線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綿陽繞城高速
走向:
綿陽繞城高速南環線起於成綿高速公路K89+500m磨家附近,與成什綿高速公路止點相接並形成十字形樞紐互通式立交,然後跨寶成鐵路,經富昌寺、楊柳灣、文家灣,跨涪江,止於吳家灣,接綿陽至遂寧高速公路並形成T字形樞紐互通式立交。項目路線全長33.3公裡,估算投資19.74億元,建設工期3年。
意義:
綿陽繞城高速南環線與京昆高速公路廣元至綿陽段、成渝環線綿遂段高速公路共同形成綿陽市的高速公路環線。
經典一筆
樂山有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自貢的小井溝水庫關係到當地群眾飲水質量,修建樂山—自貢高速公路給設計者們出了難題。
樂山—自貢高速:繞開大佛避開水源
□本報記者 王代林 實習記者 蔣君芳
為保住景觀,滿足當地群眾訴求,寧願繞道修路、增加投資改方案。這樣的事發生在樂山—自貢高速公路的設計中。
樂山—自貢高速公路,起於樂山市安谷鎮附近,與樂宜高速相接,經杜家場、九峰、茅橋、三江、長山、度佳、榮縣、橋頭,止於自貢自流井區永安與內宜高速相連。省交通運輸廳勘測設計院公路二處工程師馬俊說:「我們在設計這個項目時,反覆考慮了其與周邊環境的和諧。」
繞開樂山大佛景區500米
現行方案中,樂山—自貢高速公路的起點是樂山港區。但在設計之初,關於起點的選擇有多種方案。
方案一是靠北走,因擦過樂山大佛景區被否決了。方案二是靠南走,但會擠壓掉南部樂山港區的大部分,也不是最佳方案。
第三種是折中方案,從樂山大佛景區和樂山港區中間過,距樂山大佛景區500米左右,僅佔用樂山港區小部分土地,既完整保留了樂山大佛景區,也把對樂山港區的影響降到最低。
即使是第三種方案,也經歷了反覆考量。「樂山有個睡佛,高速公路千萬不能破壞其整體影像。」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烽萬分叮囑。馬俊和同事採用紅氣球模擬場景的方式,將眾多紅氣球升到建成後的高速公路高度,以觀察會不會對樂山睡佛造成影響。測試結果很樂觀,公路的起點就這樣定了下來。
為營造一種與樂山大佛景區相和諧的氛圍,設計者們還特意選擇了一種普通的連續梁橋建設,不採用現代化的橋梁,以與景區古樸本色遙相呼應。
避讓自貢水源地10公裡
規劃圖上,自貢留佳鎮段,一片藍色區域耀人眼。馬俊說,這是小井溝水庫,未來自貢等周邊幾個城市的水源地。樂山——自貢高速最初的規劃要穿越這片水源地。
即使架橋,當地也有顧慮,比如可能出現的汙染,比如說油罐車翻車等。顧慮不是沒有道理。設計者對自貢市政府和當地群眾的擔憂表示了理解。為保證市民將來的飲水質量,項目負責組決定改變原來的設計路線,在小井溝直線距離10公裡外修建高速路。為此,高速路要比原規劃繞道約20公裡,「雖然繞路會增加投資,但與當地群眾的利益訴求相比,這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