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在《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和《金剛川》都是認識了張譯那張質樸的面孔,且念念不忘的話,那你算好走運了。因為最近上映的張藝謀大片《一秒鐘》,也是以張譯為主角的片子,說今年就是張譯年一點都不足為過。這一次由十年軍旅生涯的張譯來演繹一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父親形象,依舊帶著他特有的率真、陽光的形象而深得大家喜歡。再加上這次走心的張藝謀的構思和致敬電影和記錄集體回憶的精良製作,使得這部電影在2020年的冬季颳起了一種溫暖人心,而又充滿回憶之美的輓歌式電影之風。
該片子的背景是設計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對於當時日夜勞作的中國老百姓而言,也在當時精神和無知匱乏的年代,集體看電影就是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故事發生在在西北敦煌,那是張藝謀最熟悉不過的成長之地,然後劇情講述的是沒趕上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被勞改中的農場偷偷走出來,為的就是看一場電影,因為當時的那場電影是一盤宣傳性質的新聞膠捲帶,他相信在那盤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為了找到這膠片,他開始瘋狂起來。在追尋電影的過程中,他偶遇了想要膠片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範偉 飾),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張藝謀嘗試過了很多種電影藝術的表達形式,如《影》中就可以一睹他對水墨的鐘情,而這次在《一秒鐘》中,是他最為走心的一次抒情電影了,畢竟那個時代也就是張藝謀的青年時期,彼時的他在工廠車間上班,雖然辛苦,但還是擠出時間去自學攝影,玩膠片。張藝謀的人生,就是和膠片的不解緣,並且他通過努力才破格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於是後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因為電影而成就了張藝謀,而這次就拍電影本身的題材,無疑張藝謀得花更多的心思去反哺和報恩電影的。於是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不是商業的,不是純技術的,而是純抒情的故事,並且又講得富有人情味、充滿回憶殺的《一秒鐘》這部電影了。
首先,從故事結構和節奏而言,是非常拿捏到位的。表面上,這個故事串聯起來是一個非常溫馨的電影的,如男主角去看電影是為了看「一秒鐘」的女兒;孤兒劉閨女去看電影一心想著偷一段膠片,但目的是給弟弟做燈罩;而在民眾裡極具聲望的放映員「範電影」,盡職盡責,想著保住自己的鐵飯碗。這三個都因為電影而交集在一起。但實際上,張藝謀已經最大限度地克制了一種悲劇情感的電影藝術表達,去將那個關於充滿苦楚的經歷帶有暖色的色彩去展現給觀眾看了。
畢竟,我們在故事裡可以看到他們活生生的,甚至有點野蠻的打鬥,如為了看電影拿膠片男主角會打小女孩劉閨女,而劉閨女也是被大時代折磨得不行才成為孤兒成為小偷,他們之間的掙搶膠片,就是展示了一種動物兇猛般殘酷,暴露了那個特定時期的人間的冷漠和不文明。其中最反映張導演表達那個時期的複雜人性的代表人物,就要數範電影這個人物了。在劇中,我們知道範電影這個角色本身也是多面、複雜和矛盾的。他一方面備受民眾的尊敬和崇拜,放映技術出眾也相當專業,這些都是可以看出他敬業和熱愛電影事業的,但他又提心弔膽自己放映員的位置不保而向權力諂媚,甚至做出自私,傷害他人的行為。
故事的結尾,雖然範電影和主角之間是很多衝突的,但範電影這個角色也並非全是惡人,他也會為男主角的深切的父女情打動,於是他也會冒著風險,剪下帶有女兒影像的膠片送給男主角留念。而在故事的最後的最後,男主角因破壞看電影一事的糾紛入獄但又被釋放了,與劉閨女重逢。這是反映人性的溫暖的一面,即使在那個複雜冷漠的時期。
這是敘事上由單線故事拓展到多線故事,最後都是圍繞致敬電影,記錄一代人的電影時光而服務的。於是在電影的結尾我們還可以瞭然導演十分巧妙的隱喻,那就是電影的結束的那幀「一秒鐘」的膠片最終還是悲催地被沙漠淹沒,這樣的隱喻寄託膠片時代的結束,數字電影時代的到來,但那些留下泛黃的歲月記憶都是彌足珍貴的。畢竟,我們都十分懷緬那樣的場景:放映機開始調試,白色的幕布被高高掛起,音響設備也連接妥當。全村的已經勞作完畢的人,也興高採烈地早早地搬著小板凳、長板凳、寬板凳坐在村頭的廣場上,盼著太陽早點公公下山睡覺,盼著那個轉動的機器,給勞苦大眾講述各種故事人物的喜怒哀樂的生動故事,此來抵禦那段難捱的時光和艱苦的歲月。或許,在那個時代,電影是他們唯一的最大娛樂,最大的精神寄託。起碼對於張藝謀是的,對於我們,以及我們的父母也是的。
是吧,我們都忘不了電影中多呈現的多為綠色為主的單帽,清一色的唐裝,還有老帆布包老挎包;還有清一色的黃色的吃飯盆,還有一雙雙褐色的竹筷子,還有印刷有毛主席字樣的搪瓷杯,等等,都是我們忘不了的屬於那個七十年代的美好意象。而對於電影的愛好者,張導演也挑剔地展現範電影洗膠捲、大循環的情節,還展現了電影的放映過程:從膠片如何被安置在放映機上,到放映機開始轉動,發出「噠噠噠」的響聲,再到一束光投射於遠處的幕布,人們在光影明滅中感受電影給予他們的歡笑或者憂愁。我們就是從那幾場關於放電影的戲,是讓我們看到張藝謀那中對電影的敬意和真愛,是多麼的深切的。於是被網友吹捧為「電影放映員的技術普及片」,也是一點都不足為過的。
《一秒鐘》記錄了一個七十年代的中國人們對電影的喜愛之情,也是記錄了張藝謀對電影的致敬之情。每一個愛電影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畢竟這是中國一流電影人對電影的自傳式的情感表達。這裡既反映那個社會的老百姓的真實生活,記錄了一段來自特殊年代的回憶,也完成了電影本身的使命。正如張藝謀說:大銀幕的魅力,和多媒體不同,一起看電影那種共享的磁場,很感人,是一種狂歡與夢境。希望你也喜歡這樣的一種集體狂歡和夢境,這一年就由張譯陪伴度過吧,下一年還有甲乙丙丁陪你度過呢。不管誰,到底最大的魅力還是電影一直陪伴著我們,一直豐富著我們的生活。最後,我們每一個觀眾都應該對電影衷心說句:謝謝。
《花城裡的語行者》,思衣谷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噹噹、京東、淘寶等以及全國各地新華書店有售
思衣谷:作家,自由撰稿人,現居廣州。著有散文集《花城裡的語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