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讓更多青少年感受冬奧會及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奧運喝彩組委會與奧運企業恆源祥共同啟動了「恆愛行動·至美之行」奧運文化進校園活動,以「體教融合」的素質教育為主,助力全國多地中小學生了解奧林匹克精神內涵,傳承中國優秀文化,開拓視野。
自2020年6月22日起,為奧運喝彩組委會先後走進了河北張家口、內蒙古鄂爾多斯、廣東河源,從北方走到南方,將奧運文化及冬奧競技項目傳遞到校園中,為學生帶去了知識與歡聲笑語。
「為奧運喝彩 恆愛行動·至美之行」奧運文化進校園活動即將在這個冬天開啟第四站,走進江蘇南通,這也是組委會第二次走進南方城市,助力校園及城市將「三億人上冰雪」和「冰雪進校園」號召在當地進一步深化落實。活動開始之前,組委會先帶大家提前走進南通,認識一下這座集眾多美譽於一身的城市。
「體育之鄉」南通
1981年以來,南通先後有21名運動員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三大賽事中101次獲得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數量名列江蘇全省首位,南通因此享有「體育之鄉」的美譽,並被國家體育總局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中國第一個遊泳世界冠軍」林莉、「乒壇常青樹」李菊、「羽壇驍將」葛菲、體操運動員黃旭、桌球運動員陳玘等都是來自南通。
中國第一個遊泳世界冠軍林莉
「教育之鄉」南通
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提出治國理念:父教育、母實業,按照這個理念建設家鄉南通,教育和實業並重,崇文重教從那時起成為南通人的文化基因。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在南通創辦,孫中山先生評價「開全國的先河」;此後南通又陸續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學校、中國第一所刺繡學校、中國第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發展至今,南通的教育,不局限在讀書認字、考取功名,而是涵蓋各行各業,教育文化哺育了南通這座城市,也成為南通城市最顯著的驕傲。
民立通州師範學校
「文博之鄉」南通
南通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素有「文博之鄉」的美譽。創建了中國第一座博物苑,並持續推動文化建設至今,目前南通市共有各類博物館25家,市區每5萬市民就擁有一座博物館,這一指數在國內地級市中處於領先地位。南通通過博物館這扇文化窗口,向外界展示了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在這樣濃厚的人文環境中,南通也湧現了眾多知名文化名人。
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張謇
了解過後,擁有眾多城市美譽的南通是否令你心馳神往呢?「為奧運喝彩 恆愛行動·至美之行」第四站將攜奧林匹克元素與南通的體育、教育、文化事業強強結合,通過教育、體育、美育以及最高人文平臺「奧林匹克」來達到「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的目的,讓更多青少年在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活動將產生怎樣的深度交流與碰撞?敬請持續關注我們的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