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9月18日,中國藥學會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於在上海召開。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鹹澤,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組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曉東,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相關領域專家和代表等5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部分醫藥生物分析工作者參加了線上會議。
孫鹹澤理事長代表中國藥學會致辭,祝賀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成立。他在致辭中提到我國醫藥生物分析工作者多達上萬名,分布在臨床醫院、高校科研院所、醫藥研發機構、製藥企業以及CRO公司等。在匯聚我國業內專業人員集體智慧的基礎上,《中國藥典》2015版首次引入《生物樣品定量分析方法驗證指導原則》,標誌著我國生物分析標準與國際接軌;醫藥生物分析在臨床試驗數據核查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得到了實質性改進,保證我國製劑質量一致性評價的快速推進;臨床醫院檢驗科產生的臨床分析數據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和有效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藥學會醫藥生物分析專委會將為本領域的科研人員和試驗操作人員搭建深入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科技術進步和人才成長。醫藥生物分析工作者的任務光榮而艱巨,承載著人民對醫藥衛生系統的信任,承載著我國新藥研發的希望。最後孫鹹澤理事長強調,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提出的科技工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號召,促進醫藥生物分析領域的技術進步,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多做貢獻。
張曉東副理事長代表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介紹了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籌備及成立過程,宣讀了首屆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名單。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鍾大放研究員當選主任委員,張金蘭、胡蓓、湯曉東、姜宏梁、董菁當選副主任委員。45位來自醫藥生物領域的專家學者當選為委員。孫鹹澤理事長向第一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頒發了聘書。並同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醫藥生物分析學專委會成立的啟動儀式。
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鍾大放研究員代表專業委員會發言。他回顧了中國醫藥生物分析發展歷史、國際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平臺建設以及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在發揮作用、專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等提出了建議,他提出,專業委員會應該發揮製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CRO三位一體的橋梁優勢,搭建組織平臺,人才和學術交流、政策法規等平臺建設,滿足創新藥物研發及藥品質量一致性評價等需求;從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本領域的難點、熱點問題,提出有意義的建議,與國內外學術期刊緊密聯繫,能夠成為國內有權威性的學術組織;有計劃、針對性地培養本學科、本領域的科學家,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醫藥生物分析專家群體。
專業委員會討論了明年工作規劃。計劃鼓勵青年科學家積極參與學術年會以及各地生物分析領域開展局域的學術會議;在生物分析領域新藥研發有關的法規討論和解讀;開展生物分析鄰域的國家間合作與交流。
在學術會議中,鍾大放研究員作了題為「創新藥物的代謝和藥動學研究」的報告;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張金蘭研究員介紹了「中藥多成分藥代動力學探索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姜宏梁教授作了題為「非臨床和臨床研究中生物分析的關鍵考慮因素」的報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的範國榮教授作了題為「藥物代謝分析的臨床轉化研究與精準藥學服務」的報告;軍科正源(北京)藥物研究公司總經理董菁博士介紹了「生物分析在生物技術藥物研發中的機遇和挑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陽國平教授匯報了「臨床試驗生物樣本編碼和標籤行業指南建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劉佳博士報告了「抗新冠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代謝和藥動學研究進展」。
中國藥學會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嘉賓與委員合影
它,
不僅僅是一個碼
原標題:《中國藥學會醫藥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上海召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