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學院校園
黨委書記陳小虎與學院師生一起參觀延安精神校園巡展
校長劉永彪給新生講開學第一課
2020年迎新文藝演出
金科院第十八屆運動會「冬季樂跑活動」
行源於心,力源於志。如何點亮青年學生心中的理想信念,用信仰的力量引領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執著攀登,收穫精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奮鬥目標。金陵科技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遵循,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著力構建新時代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堅持把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多措並舉、多維發力,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1 書記校長開講第一課,溫暖而振奮
學校黨政高度重視思政教育,校黨委書記、校長率先垂範,充分利用多個時間節點為學生講好思政第一課。
今年五四青年節,校黨委書記陳小虎為全校學子講授五四精神的形成過程和歷史傳承,並結合學校青年志願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的表現,寄語廣大學子要始終堅持學新思想、擔新使命、樹新形象、行新作為。他說,五四精神是一盞明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心繫民族命運,心繫國家發展,心繫人民福祉,希望金科學子也可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釋放自己的家國情懷,揮灑自己的青春汗水。
今年10月,在為學生黨員和入黨發展對象講專題黨課時,陳小虎書記又提到了青年學生應該履行新使命,展現新形象、新擔當、新作為。在他看來,學生黨員和入黨發展對象作為時代新人的核心力量,更應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做到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在陳小虎書記看來,青年學生一定要對新時代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對自己同樣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他希望青年學生可以學會明理、感恩、知時、明志,成為真正能擔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論我走到哪裡,變化的是祖國日新月異的美麗山河,不變的是我為國盡責、為民服務、真誠做人的初心。」今年春天,校長劉永彪結合自己的豐富閱歷,為全校學生上復學第一課。他說,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學校有大量青年學生志願參加了家鄉的防疫工作,展現了金科學子的朝氣蓬勃和愛國情懷。他勉勵同學們通過戰「疫」去培養自己學習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講政治大局,抗責任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無私奉獻中煥發絢爛的光彩。
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劉永彪校長通過一張張歲月留痕的老照片,帶大家走進學校的前世今生,追憶崢嶸往昔,砥礪築夢前行。為了讓新生順利開啟自己的金科新篇章,劉校長送給他們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珍惜」,要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情懷,珍惜大學生活;要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迫切,珍惜學習的最佳時機。第二個關鍵詞是「勇敢」,要有「吹盡狂沙始到金」的精神,勇敢開拓創新;要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決心,勇敢戰勝困難。第三個關鍵詞是「踏實」,要有「日日行不怕千萬裡」的堅持,踏實做好平凡事;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的覺悟,踏實走好腳下路。
書記、校長用親切質樸的語言和鮮活生動的故事,把思政課講得「有滋有味」,使得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鮮活生動的視聽體驗,潤物無聲的文化滋養,這樣的思政教育迅速贏得了學生的喜歡。
2 專業教師育人先育己,虛懷而善誘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學校推出《金陵科技學院2020年立德樹人重點任務清單》。隨之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會上,陳小虎書記對清單進行詳細解讀,要求全體教師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進一步加強學習思考,強化育人先育己的思想意識。在2020年新入職教職工的崗前培訓會上,劉永彪校長也要求新入職教職工要為未來而教、向未來而學,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在不斷學習中提高鑄魂育人能力。
學校邀請黨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教授作師德專題報告。在「聚焦鑄魂育人,彰顯思想偉力——談談思政工作怎麼做?」的主題報告中,徐川基於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保障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應循路徑,讓廣大教師進一步加強了對「老師是第一身份、教書是第一工作、育人是第一責任」的理解。
學校邀請河海大學教授到校作課程思政專題報告,從「課程體系——課程——課堂」三個層面,通過顯性矩陣分工和隱性課程融入兩個視角,了解河海大學土木類專業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實踐探索,並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工作是一項課程革命,是社會、學生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與我國課程建設中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的一種解決,學校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授課角色定位,真正將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整場報告邏輯嚴謹、案例詳實、語言生動,對學校教師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好課程思政工作有很好的啟迪。
除了專題講座,學校還先後召開多次課程思政研討會,圍繞課程思政的相關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馮年華說:「我們研討會的內容涉及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專業類課程思政建設標準等多個方面,對教師而言,研討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好的做法,激發出一些好的點子。育人先育己,只有教師自己的思政育人能力上來了,才能打造出更多有溫度的思政金課。」
學校十分注重教師的思政學習,並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全國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會」等各類相關培訓,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各二級學院也充分利用教工政治學習、基層黨組織「統一活動日」和黨員活動日的時間,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思政教育。如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組織教師參觀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領略南京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史,將愛國主義情懷厚植教師心中,激發他們教書育人的使命感。
3 課堂教學浸潤悄無聲,系統而鮮活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一直以來,金陵科技學院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劉永彪校長在調研馬克思主義學院時強調,學院要把握好「戰略機遇期」,切實把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進行建設。
經過不停地實踐摸索,馬克思主義學院最終總結出「一體兩翼三支撐」的思政教學模式。「一體」是構建系統講授、專題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兩翼」是構建研究型教學和互動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三支撐」是構建教學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基地等保障條件支撐思政課教學。該教學模式自實施以來,以江蘇省首批思政課教育教學創新示範點項目為依託,不斷深化基本內涵,並創新「三動」實踐育人機制,讓學生在實踐中「動腳」「動筆」「動口」,建成獨具特色的思政課教學模式。目前已建成「移動法庭」「微公益」「傳承傳統文化」「追尋紅色記憶」「閱讀經典」「筆尖上的感恩」「微公益,點亮大學生活」「古城市行走,文化記憶」「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事例(時事)說哲理」等十多個實踐教學品牌。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思濤教授說:「近年來,我們還組織大型實踐教學成果匯報展演,學生通過話劇、小品等舞臺藝術展演形式參與活動,扮演角色,走進歷史,走進人物內心,進一步加深對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
學校在建設思政課程的同時,也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讓兩者同向同行、協同推進。2019年,學校全面啟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成立校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出臺《金陵科技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方案》,召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根據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和能力素質要求,深挖每一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黃浩是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副教授,在《跨文化交際學》這門課程中,她經常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中外文化的對比理解。比如漢語中有堂兄弟和表兄弟,而英語中只有「cousin」一個單詞與之對應,黃浩便引導學生思考漢語中堂兄弟和表兄弟的劃分標準,按中國傳統形式劃分,姓氏相同為堂兄弟,姓氏不同為表兄弟。通過概念釐清,黃浩進一步為學生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強調的是一種「根文化」,是一種帶有集體主義色彩的家族觀念。一堂課聽下來,學生們在學習英語文化的同時,更加深了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基於專業而進行,現在全校的課程思政已經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如果說黃浩的課程思政是通過中外文化的對比研究來進行,那體育部王曉倩老師的課程思政則是通過現身說法來進行。王曉倩是學校羽毛球課的教師,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原江蘇省羽毛球女隊隊員,曾參加過國內外多次羽毛球比賽,先後獲得過江蘇省運動會羽毛球雙打第一名、單打第二名,全國錦標賽團體第五名等成績。王曉倩認為,如果只是在課程中簡單地加入關聯的思政元素,而不去考慮怎麼加,那整堂課會顯得牽強附會,所以她認為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比賽過程都是很好的思政元素。「在上課時根據實際需要,講一些我個人的參賽經歷或者是一些為國爭光的羽毛球運動員的故事,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他們也可以更好地學習運動員不畏困難、頑強奮鬥、為國奉獻的精神。」王曉倩說。
4 校園活動薰陶強有力,豐富而有趣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在大學不錯啊,美麗江蘇成為我們共同第二故鄉啊。」今年的迎新文藝演出上,同學們唱起這首學校團委的原創歌曲《一封來自江蘇的家書》,表達對自己求學地的熱愛。整場演出分為「青春向金科報到」「我與金科共成長」「致新金科人」三個篇章,層層遞進地詮釋金科情懷主題,對新同學們進行生動的愛國愛校教育。
校團委書記周淼淼說:「我們經常會組織一系列學生活動,像高雅藝術進校園、金科青年思享會、校園文化藝術節等都備受同學們喜愛,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思政教育,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前不久,校團委組織的朗誦大咖進校園活動,由南京市朗誦協會攜手國家一級演員和南京著名主持人,為學生們朗誦中華經典詩詞,讓他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在藝術的感染中提升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
去年10月底,南京成功入選世界「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為了給學生一次散發著書香韻味的南京歷史文化之旅,學校圖書館舉辦了為期半個多月的「穿越歷史、共讀南京」文學主題書展,書展以南京十朝歷史為主線,通過82張展板、500多幅圖表文獻,系統展現了南京在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歷史成就,彰顯了南京璀璨而厚重的文化魅力。同時,圖書館還從館藏圖書中挑選了一批南京本土文學作品,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南京、走進南京、品讀南京的窗口。「南京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和450多年的建都史,綿延不斷的書香文脈一直滋養著這座古城,它的文化基因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真正地愛上南京、融入南京、奉獻南京。」圖書館直屬黨支部書記葉永勝說。
在金陵科技學院的人文學院,有一個叫「紅色詩詞研習社」的學生社團經常進行詩歌朗誦表演,這群學生的朗誦內容以紅色詩詞為主,曾配合江蘇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江蘇省詩詞協會組織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主題的毛澤東詩詞誦唱會,通過情景劇、舞蹈、評彈、二重唱等形式,展現毛澤東詩詞的藝術魅力,深入學習了解毛澤東詩詞中展現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史。紅色詩詞研習社的學生社長王業薪說:「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紅色詩詞研習社活動越來越豐富,傳播效果也越來越好,我們計劃邀請專家帶來與紅色詩詞對話的相關主題沙龍活動。」
金陵劇社也是該校人文學院的一個學生社團,自2015年成立以來,共吸納百餘名學生加入,演出過《大明城牆》《鋼鐵在這裡延伸》《慰安所》等多部話劇,成為學院在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載體。劇社先後在棲霞山風景區、南京圖書館、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等地進行演出,去年南京創新周期間,更是走進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結合館內情境設置,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沉浸式演出,表演了《桃花扇》《歐母教子》《範進中舉》《虎門銷煙》等片段,贏得了參觀者的陣陣掌聲。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並鼓勵青年學生積極投身體育鍛鍊,「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今年12月,學校舉辦中信銀行杯·金陵科技學院第十八屆運動會「冬季樂跑」活動,吸引了近400名跑友參加,大家秉持「全民健康、幸福人生」的工作理念,用激情和毅力演繹著冬日裡的別樣精彩。參與樂跑的李同學表示,自己不僅領略到運動的魅力,更樹立起科學的健康理念,為迎接2021年積蓄了積極樂觀的力量。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金陵科技學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打好思政育人「組合拳」,努力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為培養能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本組撰稿 張遠鳳 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