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張雲雷唱《探清水河》,粉絲們不敢「deidei」?你品你細品!
德雲社人才濟濟,每個角兒成長過程都各有其故事,更難得經歷波折磨難後的角兒個個眉目疏朗,低眉眼波不失清漣,舉首眉宇盡透溫潤,挺身擔事磊落坦蕩,不爭不搶,氣度寬和,留下來成角成腕的雲字輩都成了德雲社的梁柱,真不容易。最難得的是,除了雲字科之外,鶴、九、霄也在成長,人才傳承不斷檔,發展有後勁。
雲字科成員們有很多專屬小調,像嶽雲鵬的《送情郎》,陶陽的《照花臺》,張雲雷的《探清水河》,自從老郭把這些歌傳給徒弟之後,自己基本就不唱了。郭德綱是一個非常好的師傅,而徒弟也沒讓師傅失望。
《探清水河》這個曲子一開始就是窯調,就是靠唱三更四更幽會那段來吸引聽眾,後來經過一些老藝人改編成了一個乾淨的版本,主題也具有了反封建、追求婚戀自由的時代性,再後來就被德雲社撿了過去,給改頭換面了,有些先生的版本還是保留了一些原始印跡,比如「花蝴蝶」、「採花心」這類。
現在這首小曲兒可以說是張雲雷的專屬了,這首歌傳到張雲雷這裡,張雲雷將它改成了「情歌版」,讓這首小曲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首歌也被不少其他成員唱過,可每次唱的時候,觀眾就會打斷,每當唱完「桃葉兒尖上尖」,底下就有人跟著起鬨喊「deidei」,而唯獨張雲雷唱這首歌就不會。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張雲雷唱得太投入了,觀眾不忍心打斷。張雲雷唱《探清水河》的時候,不像其他成員,拿這首歌當包袱使,而是非常投入非常認真地去唱,觀眾自然就能互動,也沒人敢打斷。張雲雷臺下的女粉絲很多,你敢打斷一個試試,女粉絲肯定會對你投來帶殺氣的目光。
還有張雲雷跟其他的藝人還不太一樣,自帶傲嬌屬性,別的相聲演員得哄著觀眾,而張雲雷的觀眾都得哄著他。(顏值果然是正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雲雷的身體原因,當時張雲雷曾出過一次事故,他的肺被切了一塊,全身一百多塊鋼板,做手術插了那麼多根管子,才休息幾個月就上臺唱,嗓子身體我覺得都沒咋好,只是勉強能站,還虛著呢,瘦得只剩皮包骨了,所以當他唱《探清水河》的時候,觀眾們從不忍心打斷他。
但有一說一,部分德雲女孩真的過分,我沒有一棒子打死的意思,就是這些年來,刨包袱,送雞頭,送房卡,送綠帽子,他們覺得很好笑,覺得說相聲就可以隨便開玩笑,但是這些角兒不這麼認為啊!他們缺的不是粉絲,是觀眾。
最後希望德雲社能發展得更好,也希望所謂官方及主流也能正視和寬容些,以引導扶持的態度而不是一棍子掄死除異類似的,畢竟中國的傳統藝術發展自己都不支持還指望外國人來珍視發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