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1月6日至8日晚上12時,石家莊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全部結束並有了結果。檢測對象是10251875人,累計檢出陽性人員是354人。
石家莊市代市長馬宇駿表示,儘管這兩天新增確診病例出現下降,但據專家判斷,還不能確定已經出現拐點。溯源工作還在進行,病情蔓延的狀態還沒有萎縮趨勢,擴散風險依然存在。
來 源:央視新聞、人民網、南方+、科普中國,丁香園、金域醫學公眾號
9日下午,河北省召開疫情防控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河北累計確診183例本土病例
年齡最大89歲
1月2日以來,河北全省累計確診本土病例中,所有重症病例年齡偏大,最大89歲,均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無症狀感染者,最大年齡91歲。其中兒童40例,最小1歲。
【據最新疫情消息(編者注):2021年1月9日0—24時,河北省新增46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其中石家莊市報告44例(27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邢臺市報告2例(均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1月9日0—24時,河北省新增13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均為石家莊市報告。
截至1月9日24時,河北省現有本地確診病例183例(重型6例、普通型177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例(普通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67例(含境外輸入34例),累計死亡病例6例,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522例、境外輸入病例36例。尚在醫學觀察本地無症狀感染者18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5例。】
石家莊累計檢出陽性人員354人
發布會上,石家莊市代市長馬宇駿介紹,1月6日至8日晚上12時,石家莊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全部結束並有了結果。檢測對象是10251875人,累計檢出陽性人員是354人。初步分析看,這次檢測有以下特點:
● 集中度高:檢測發現的陽性人員分布在石家莊市12個縣市區,主要集中在藁城區。藁城區共有298人,佔總量的87%;新樂高新區、正定、橋西區等11個區共有46人。
● 關聯性極強:除行唐縣1例陽性病例以外,其他10個縣市區陽性人員均與藁城區有關,特別與藁城區的增村鎮有關。
石家莊將儘快啟動並完成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
發布會上,石家莊市代市長馬宇駿表示,1月6日至8日,石家莊利用72小時對全市1025萬居民進行核酸檢測。之後石家莊市將儘快啟動並完成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第二次全員檢測時間會更短一些。
已集中隔離11708人
啟用隔離場所120個
截止到今天早上8時石家莊全市各縣區共準備隔離用房接近4萬間,現已集中隔離11708人,啟用隔離場所120個,同時我們切實做好餐飲、測溫、檢測、生活服務等保障工作,嚴格按照規定處置醫療廢物和糞便汙水,避免交叉感染。
石家莊:本輪疫情還不能確定出現拐點,溯源工作還在進行
8日,石家莊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消息稱,完成全員核酸檢測任務後,廣大群眾繼續居家7天。
對此,馬宇駿表示,儘管這兩天新增確診病例出現下降,但據專家判斷,還不能確定已經出現拐點。溯源工作還在進行,病情蔓延的狀態還沒有萎縮趨勢,擴散風險依然存在。
石家莊公交地鐵今起停運
1月9日,石家莊軌道交通發布消息,自1月9日9:40起,石家莊地鐵各線路停止運營。
此外,石家莊市公交車、計程車也於9日上午陸續停運。
石家莊商超暫停線下營業
轉入線上銷售
在生活物資方面,石家莊市商超全部已暫停線下營業,轉入線上銷售,實行網上下單和無接觸配送,確保居家期間群眾生活物資不斷檔。
相關負責人表示,對醫護人員、公職人員、快遞小哥等特殊群體會進行優先核酸檢測,憑證出入,確保正常生產生活。9日晚上到10日起,就能看到快遞小哥活躍在城市街道上,為家家戶戶送去生活必需品。
一社區工作人員倒在防疫一線
前天(1月7日)18時左右,河北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
李瑞芝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李瑞芝的同事孫婧介紹,這段時間石家莊特別寒冷,最低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社區工作人員也是採用兩小時換崗的方式在一線值守,7日17時,李瑞芝再次上崗,約1小時後,她突感身體不適,現場工作人員和開展核酸檢測的6名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現場救護,同時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第一時間將李瑞芝送醫搶救,約2小時後,李瑞芝因搶救無效去世。
1月9日,其兒子安先生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採訪時介紹,1月6日起,石家莊全市範圍內全面啟動核酸檢測。他母親負責登記核酸檢測信息,需要來回走動,手寫信息、往電腦裡錄入。
安先生說,「從6號那天,我母親確實是起早貪黑的,早上5點多走,(次日)凌晨兩三點才回來。」
安先生說,母親已從事社區工作15年,平時血壓高,這次是因心梗去世。
新冠病毒正用「熟悉套路」回歸
但這一次我們有了更好武器
圖 / 圖蟲
新的一年,病毒沒有遠去。
河北疫情突然襲來,石家莊進入戰時狀態,全民居家隔離7天,地鐵停運,江浙兩地檢測醫療隊緊急支援。
圖 / 新華社
「源頭不清晰,但病例之間存在關聯性,目前發現的陽性者都是由一起疫情串起來的。」1月8日,河北對疫情作出了新判斷。
溯源工作仍在進行。
「首例確診者不是零號病人,肯定比我們第一個發現的病例早,病毒通過機場輸入可能大。」今天,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師鑑在接受央視採訪說。
變異病毒,復陽、多次檢測才呈陽性……新冠病毒正在用「熟悉套路」重返大眾視野。
這一次,我們準備好了嗎?
1月9日,國家衛健委稱,新冠變異毒株不影響我國新冠疫苗保護力。目前,我國核酸檢測能力更強大,物資儲備更充足。
應對疫情,我們有了更強硬的盔甲。
農村包圍城市
新年第一天,河北省一切如常。第二天,疫情急轉直下,短時間內,病例激增,石家莊告急。
1月5日,央視《新聞1+1》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他表示,病人數量仍在增加,說明病毒已經隱秘傳播一段時間。
隱秘傳播,不是說病毒本身發生了變化,其傳播性、致病性與此前基本一致,只是說病毒在社區已經出現小範圍傳播時,沒能被及早發現。
確實。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多位患者在確診前,都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但並未被確診。
相比過去,這一次病毒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人口密度較低的農村成為疫情的暴發地。基層防疫成為了疫情防控的短板。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李建國分析,農村防控有三難。
一是村民的個人防護意識弱,對發燒、咳嗽等症狀的重視程度不高。「村民發熱後,就有意識地居家隔離,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二是基層衛生院條件有限,醫生辨別能力弱。李建國說,在診斷上,流感季當前,基層醫生遇上發熱病人,難以區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
三是基層疾控人手不足。現實中,由於檢測能力無法下沉,村民一旦發熱就要奔波至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這過程存在暴露風險。而安排人員下鄉採樣,對人手不足的疾控部門來說是一大考驗。
農曆春節前夕,返鄉高潮即將來臨,基層防疫,尤為重要。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諮詢委員會專家吳浩強調,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醫療機構能力比較薄弱。要發揮基層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哨點作用,發揮監測排查作用,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及時轉診,閉環管理。基層醫生發現疑似患者後,要做到及時轉診,把不能判斷的可疑病例向上級醫療機構轉診,要能夠保證閉環管理,保證疑似患者不會到社會上接觸更多人。
基層醫院與社區配合,在遇上發熱患者要提前一步讓其居家隔離,等待檢測結果。
「從個人基礎防護,到發現發熱症狀個人以及衛生院該如何處置應對,都要一一宣傳到位。」李建國說。
變異毒株帶來新挑戰?
短短十天內,上海、廣東、山東公布了英國變種病毒確診案例。1月6日,廣東報告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病毒從來沒有國界,新冠毒株的變化,讓不少人都產生了擔心:毒株突變是否病毒「厲害」了。
1月4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何劍峰迴應:目前在臨床上,沒有發現病人症狀、重症率、病死率方面的變化,大家不必恐慌。
金域醫學呼吸道疾病學科帶頭人陳敬賢教授持相同觀點。英國沒有因為這個變異病毒株而導致重症或死亡病例比例的異常增加。
也就是說,病毒「殺傷力」沒有爆發。那現在檢測技術能發現變異病毒嗎?
陳敬賢說,上海、廣東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都是用國產的試劑盒檢測出來的。不同試劑盒檢測的位點不一樣,「我們通常使用兩種或以上的試劑盒檢測,以免漏檢變異的病毒。」
當然,病毒變異目前沒有影響到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不代表未來沒有影響。
陳敬賢說,要不斷對病毒的變異做實時監測,以便必要時對檢測試劑加以調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2家中國IVD企業研製出針對全新B.1.1.7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
病毒變異,影響疫苗接種嗎?
陳敬賢說,病毒變異沒有改變S蛋白的基本結構,目前國內上市的新冠肺炎疫苗用的是滅活病毒,這種疫苗能夠激發機體產生更為全面的免疫反應,而不是只產生對刺突蛋白的免疫力。
1月9日,國家衛健委稱,目前看來,新冠病毒的突變不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
簡單理解是,病毒變異都還在射程範圍,當前研發的疫苗仍然有效。
復陽、假陽性、超長潛伏期……類似詞彙曾在2020年引發大量關注。今年捲土重來了。
「這其實是一個實驗檢驗誤差的問題。」李建國說, 一方面,病人在潛伏期或者隱性感染過程中,攜帶病毒載量不高;另一方面,在採樣環節或者保存環節都有可能導致「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結果。
2020年3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指南,在原有的確診標準上增加血清學檢測,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作為病原學診斷標準之一。
但抗體檢測也有相應的局限。李建國說:「現在有些人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那他就有抗體,就存在假陽性情況。「
「不能因為一個假陽性或者一個假陰性,就覺得設備不行,檢驗不負責任。這個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沒辦法避免的,希望大家理解,不要恐慌。」李建國說。
1月8日,在廣東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黃飛說,海珠復陽個案傳播風險低,密接與環境監測均為陰性。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蔡衛平曾對復陽問題作出回應。他說,隨訪患者的陽性檢測結果普遍處於陰性和陽性之間的「灰色地帶」,或稱「可疑陽性」。「這說明這些『復陽』患者病毒量不多或者不是完整的病毒。」蔡衛平解釋。
不過,廣東還是強化入境人員健康管理,嚴格執行「14+7」政策,對境外來粵人員嚴格落實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社區健康監測的閉環管理措施,並在入境後第1、7、14、21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除了戴口罩,還要勤洗手
1月起,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古先後通報了部分汽車零部件標本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吳尊友在接受採訪分析表示,「此次為『人汙染物』,是汽車配件工作人員感染後帶病作業造成零部件汙染,非境外零部件被汙染後帶入國內致人感染。
人傳人、物傳人、人傳物,從核酸檢測陽性的汽車零部件,到頻頻爆雷的冷鏈,再到這一次農村地區,新冠病毒似乎無孔不入。
流調顯示,石家莊疫情首例確診患者在參加婚禮當天戴了口罩,有人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天天戴口罩,還能被感染呢?
其實, 世衛組織早有提醒:僅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
對此,李建國表示,一是可能口罩佩戴不規範,或口罩本身的產品質量問題,二是在婚宴上很有可能摘過口罩。
「經過一段時間,很多人就放鬆了,不重視手消毒。」李建國認為,要應對環境傳人的情況,最關鍵的還是做好個人防護,做好手衛生。
李建國倡議,在地鐵、公交車站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在確保公共安全的情況下,應該更多地設立免洗消毒的設施,提供凝膠洗手液或消毒紙巾給民眾,對於電梯等更要加強定時地消毒。
看來,勤洗手+ 戴口罩才是預防病毒的「王炸」組合。
春節將至,人口流動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將增大。
1月9日,國家衛健委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各地紛紛出臺措施,發布倡議,目的只有一個,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
不管怎麼說,2021年,我們還是不能放鬆,挺過去,就會迎來更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