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

2021-02-17 外祖母牌永川豆豉

豆豉是中國漢族特色發酵豆製品調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黴、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和淡豆豉。

豆豉,古代稱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記載見於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一書中,譽豆豉為"五味調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紀的《食經》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藥,對它極為看重。《漢書》、《史記》、《齊民要術》、《本草綱目》等,都有此記載,其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據記載,豆豉的生產,最早是由江西泰和縣流傳開來的,後經不斷發展和提高,使豆豉成為獨具特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調味佳品,而且傳到海外。我國臺灣人稱豆豉為"蔭豉",日本人稱豆豉為"納豉",東南亞各國也普遍食用豆豉。

出自《本草匯言》。

1.《肘後方》:傷寒有數種,今取一藥謙 療。若初覺頭痛,肉熱,脈供,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錦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兩,不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諸名醫方皆用此,更有加減法甚多。今江南人凡得時氣,必先用此湯服之,往往便瘥。

2.陶弘景中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暑熱煩悶,冷水漬飲二、三升。依康伯法,先以醉、酒溲蒸曝燥,麻油和,又蒸曝,凡三過,乃末椒、乾薑屑合和以進食,勝今作油豉也。患腳入恆將其酒浸以滓薄腳皆瘥。好者,出襄陽、錢塘,香美而濃,取中心彌善也。

3.《綱目》:豉,諸大豆皆可為之,以黑豆者入藥。有淡豉、鹹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鹹者,當隨方法。其豉心乃合豉時取中心者,非剝皮取心也,此說見《外臺秘要》。

4.《本經逢原》:淡豆豉,入發散藥,陳者為勝,入湧吐藥,新者為良。

概述

豆豉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早在漢代就被譽為能"調和五味"。豆豉鮮美可口、香氣獨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等營養物質。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大量生產豆豉供應志願軍食用,以增進食慾、補充營養。但因為它營養豐富,所以很容易變質,一旦沾了生水,就容易發黴。所以,最好用陶瓷器皿密封保存,這樣保存時間最長,香氣也不會散發掉。

摺疊方法




 1、拌上香油等作料做小菜.2.豆豉炒菜,香味十足,最著名的就是"豆豉鯪魚"。做法如下:(1)鯪魚洗淨切塊,放入鹽和料酒,醃10分鐘;







(2) 而後炸至金黃色;
(3) 最後,將豆豉鋪在魚上,加入醬油、糖,小火燒制。3.蒸豆豉,特別鮮。比如"豆豉蒸扇貝":扇貝洗淨、醃好後,將豆豉和蒜蓉塗抹在扇貝上,蒸5-7分鐘即可。4.調製成豉汁。將豆豉、醬油等調料下鍋烹製,最後放入水和澱粉勾芡,就成了風味獨特的豉汁醬了。
5、取少量豆鼓與豬瘦肉加油加鹽蒸約15分鐘出鍋即可。

相關焦點

  • 中國好豆豉—永川豆豉
    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黴、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和淡豆豉。
  • 調味料——豆豉
    豆豉是發酵豆製品調味料,以黑豆或黃豆蒸熟發酵後製成。
  • 瀏陽豆豉和老乾媽豆豉為什麼不是一「國」的
    2000年前,辛追娭毑的飯桌上就已經把豆豉當作了調味料。2000年後,瀏陽豆豉每年銷量一千多噸,絕大部分流向了湖南人的餐桌。剁椒魚頭放些豆豉去腥,辣椒炒肉撒幾顆豆豉增味,沒什麼可配時,直接用豆豉炒辣椒當下飯菜,誘人的香也可讓人食三大碗白米飯。
  • 豆豉燒帶魚
    豆豉:黑黑的樣子,其貌不揚,但在川菜和湘菜中常常看到它的身影,可別小看這些黑乎乎的小東西,它們可是很多菜品必需的靈魂食材呢!
  • 民間青草藥:豆豉姜
    ----人們看到豆豉姜這個名字時,多會把它與平時吃的豆豉聯繫在一起,但今天在這裡要告訴大家,豆豉姜是一種中藥材的名字
  • 豆豉美味 下飯超讚
    圖為豆豉炒雞,色香味俱全。
  • 從小愛吃的蒸菜【蒜蓉豆豉蒸排骨】
    【蒜蓉豆豉蒸排骨】在廣東家喻戶曉,是一道經典的家常菜,好吃不上火,簡單又解饞的蒸菜。每一個家庭都有蒜蓉豆豉蒸排骨的獨門秘籍,這道菜陪著我長大,但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這道菜又在我的小家銷聲匿跡,我家小孩說不喜歡豆豉的味道,前兩周帶她在外就餐,一道豆豉炒油麥菜,她對豆豉這東西有了改觀,於是就有了這次的【蒜蓉豆豉蒸排骨】。
  • 讓老乾媽損失一千萬的水豆豉是什麼豆豉?
    陷入風波的老乾媽水豆豉(圖片來自網絡)統一中餐口味的調料對廣大西南和兩廣地區的朋友來說,豆豉就是居家旅行,配粥下飯必備佳品。但是對廣大北方朋友來說,這東西還挺新鮮的。我相信很多北方朋友了解豆豉還是從一道菜開始的。對,那就是風靡一時的豆豉鯪魚油麥菜。這道菜堪稱是中餐標準化,現代二次加工的典範。新鮮的油麥菜焯水之後,澆上豆豉鯪魚罐頭的醬汁,完美!
  • 雄縣傳統面醬和豆豉
    在保鮮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為了食物可以長久地食用,勞動人民發揮了許多聰明才智,發酵食品就是其中之一,而雄縣發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則非面醬和豆豉莫屬了
  • 中藥小課堂——豆豉
    豆豉的故事        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間),洪州(南昌)都督閻某,於重陽節為重修滕王閣落成而大宴賓客
  • 小小「豆豉」大大作用你知道嗎?
    豆豉的基本介紹豆豉,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是以大豆或 黃豆為主要原料,一般用大豆或黑豆蒸煮以後,經發酵製成(利用毛黴、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 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和淡豆豉。
  • 客家妹私房菜之豆豉蒸排骨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道適合產婦吃的菜,豆豉蒸排骨,這道菜是很正路的,如果用荷葉包著蒸更好吃,有荷葉的清香,現在夏天了,很容易就能摘到荷葉,摘不到荷葉的可以去淘寶網買。我的公眾號曾經發過做月子吃的滋補湯,點擊藍字閱讀:客家妹私房菜之豬腳姜醋客家妹私房菜之客家娘酒燉雞食材:肋排、豆豉、蒜蓉、辣椒醬、荷葉排骨加少量鹽、雞精、生粉、胡椒粉醃製片刻放入豆豉、辣椒醬、蒜蓉,攪拌均勻
  • 腐乳、臭豆腐、豆豉真的健康嗎?
    其中也不乏一些特殊食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的「化血栓第一豆——豆豉」。在生活中,豆腐乳、臭豆腐、豆豉……這麼多變了味兒的發酵豆製品,好吃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擔心「臭滷水」、「不健康」。豆豉是用黑豆或黃豆作原料,經過一番洗淨、蒸煮、冷卻後放入缸中發酵、鹽漬,最後曬乾而成的,按加鹽與否分成鹹淡兩種。生活中,豆豉已經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調味品和菜品。
  • 豆豉的製作及發酵·含香辣豆豉牛肉醬
    豆豉的製作及發酵在後半截,先看看豆豉牛肉醬有沒有食慾
  • 豆豉蒸鱸魚,豉香濃鬱,別有風味
    豆豉蒸鱸魚By 米拉Miira原料:鱸魚、豆豉、蔥、姜、油、蒸魚豆豉、鹽、料酒。第2步、豆豉準備就緒。第3步、鱸魚身打斜刀,抹入鹽和料酒,放入薑片和蔥絲醃製一會兒。第4步、鍋中入水煮沸放入鱸魚蒸四五分鐘。第5步、倒掉盤子中的水。第6步、挑出蒸後的薑片和蔥,放入豆豉。
  • 寧鄉媽媽家的豆豉炒燻肉
    其中的豆豉炒燻肉,是最有名的。那個地方的孩子,走出去了,這道菜就是他們的鄉愁。爐坑,是湘地人家的必備。房子再現代化,再金碧輝煌,爐坑絕對不能淘汰。爐坑上方,有一個從屋梁上吊下來的竹筒架子。架子的最上面,砍回幾根竹子,架在上面。底部,裝一個鉤子。有時鉤一壺水,有時鉤一鍋飯。水壺全身黝黑,可以刮下一堆黑灰。旁邊,母親準備一雙手套,隨時提水壺和飯鍋。
  • 豆豉味美還能入藥,尤其治感冒
    豆豉是受人喜愛並廣為流傳的佐餐良品,其出現最早可見於西晉張華的《博物志》。
  • 11款你不知道的豆豉菜品做法
    豆豉蒸香肘材料:主料:排骨500克輔料:豆豉30克、姜30克、蒜4瓣調料:生粉1勺、醬油1勺、食用油1勺做法:1、豆豉洗乾淨,瀝乾水分,並切碎。材料:主料:土豬五花肉片輔料:豆豉、小米辣椒顆、大蒜片做法:1、先把豆豉用清水浸泡5分鐘,撈出來控水待用。2、鍋入適量的油燒熱,把豆豉倒進去翻炒幾下,再加小米辣椒顆炒成鹹鮮味。
  • 豆豉魚與蔥酥魚的製作方法
    味型介紹:豆豉魚與蔥酥魚味型各有不同之處,一個是豆豉味,一個則是鹹鮮味,兩種魚的製作方式都是一樣;豆豉魚與蔥酥魚發源於嘉陵江邊,從舊時代清末年間四川南北地區的主要交通運輸就是通過嘉陵江的水路運輸為主,北始於廣元,南末於重慶長江交匯,而生活在兩岸的川渝人多數以嘉陵江水為生計,捕魚、縴夫、販運等,嘉陵江內花鰱、白鰱、鯽魚居多
  • 小時候,記得媽媽用它的葉子來做豆豉!
    摘來的葉子主要用來給豆子發酵,做豆豉最關鍵就是發酵,雖然現在發酵的辦法很多,但如果不用它,總感覺少了一點味道,想要吃到正宗的豆豉必須要用這種草葉子發酵。它就是今天的主角!當然,對扁竹葉花最深刻的記憶還是用它的葉子來做豆豉。豆豉是鳳岡人民非常受歡迎的一種佐餐小食,用黃豆發酵而成,很多外地人覺得聞不慣這個味道,說是臭的,這種味道只有我們鳳岡人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