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2019)》首發儀式暨優秀建築設計項目創作交流會落下帷幕。630項建築設計作品從1365項建築設計類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建集團首席總建築師、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設計)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迪向大會做201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評審工作匯報。據悉,該「行業獎」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主辦,建築分會承辦並組織審評,每兩年一屆,面向全國工程勘察、建築設計行業和市政公用工程頒發,是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的行業權威性評獎項目。
據悉,《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至今已出版四部,展示了中國建築師的文化自信和暢想,以及越來越揮灑自如的設計藝術、技術和技藝,記錄了新時代中國優秀建築設計工程的發展足跡。
本次評獎嚴格執行《全國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目錄》規範,力求實事求是、科學嚴謹、優中選優,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綜合來看,本次評獎呈現出幾大變化:一是申報項目創歷史新高,獎項認可度進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優秀項目評選指標體系,不因申報項目數量增加而擴大獲獎項目數量,嚴守評選結果的質量底線;三是評選過程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採用了功能更強大的新評選系統,提高了申報及評選效率;四是評審專家中院士大師增多,評審力量和水平進一步充實提升。
針對一些國內項目以歐美風格設計為高端,忽視中國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元素的現象,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秘書長汪祖進指出,「中國的建築設計要力推原創設計,在項目中多注入一些中國文化。建築設計首先要堅持保護原則,其次才是改造原則。改造的目的是提升,在此基礎上,堅持文化原則,在設計中更好地表現地域文化,特別要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如何結合。」汪祖進認為,人和自然是建築設計永恆的主題。「建築設計的核心問題不僅是解決人的問題,同時一定要平衡人和自然的關係。所謂心中的自然,應該是一種意境,是建築設計師的一種追求。心中的自然是美好的,設計出來的產品自然也是美好的。我們不需要硬貼符號,而是要追求人群骨子裡心中的自然狀態。」
為進一步推動建築原創作品產生,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推出了多項舉措:一是對非原創項目進行申報約束;二是通過公示環節接受社會對擬獲獎項目進行評議;三是開展宣傳活動,激勵建築設計師開展創新、創優和創作。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建築設計分會會長文兵表示,中國建築師努力追求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築「中國性」本源。他們不僅完成了大量高品質的建築作品,同時也積累產生了大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並逐漸登上世界建築舞臺,贏得國際建築界的關注與肯定。中國建築師既要堅守本根又要不斷與時俱進,保持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創新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國建築文化基因,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結合城市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中國當代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具有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的魅力城市。
圍繞業界作品如何順應「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國家建築新方針,以及對防疫設計投入、安全與健康等建築設計的補短板之需,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2019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宇表示,中國建築師在探索功能、技術、方法、審美、材料、環境、營造等諸多創新的同時,也要以世界眼光、建築審美覺醒來應對當代及未來建築設計挑戰,推動行業設計氛圍的健康發展。面對新時代與新常態,更應敏銳地意識到:城市與建築「家園」設計要聚焦「新基建」的新內容,建築師們不僅應關注建築、社區的空間設計,更要伴隨城市化高速發展下的智慧賦能、數位技術置入手段,打造人與數字科技和諧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