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淺、大魚越難釣,釣點水深低於1米,你要牢記3件事

2020-12-10 小飛的釣魚閣

有一句話叫做「深水有大魚」,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吧。從理論上來講,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它只是說深水有大魚,而沒有說深水一定有大魚或者大魚只待在深水。可實際上,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時,無論面對的是養殖水域還是自然水域,想釣大魚總會優先考慮深水,甚至認為淺水是一定不會藏大魚,如果是這樣去考慮,那就有問題了。

我認為,釣魚下杆前,一定要先分析魚情和水情,然後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再結合當下的季節、天氣去選擇釣位,而不要什麼事情都沒搞明白,就先把淺水區給排除了。包括有些陌生的釣點,可能你一次也沒去釣過,別一測水深只有七八十公分,就立刻下結論說沒魚,這樣可能會令你失去很多次與大魚交手的機會。

什麼時候該釣淺水?

大家認為淺水沒有大魚,我想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大家總習慣將淺水和近岸聯繫到一起,因為越靠近岸邊一般水都會淺一點,而岸邊比較嘈雜,大個體魚一向謹慎,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下是不敢待的。其次,水越淺,魚在吃餌的時候就比較謹慎,尤其是那些水淺的同時水質又很清澈的地方,大魚就不太敢進窩。

其實如果排除人為影響,大魚還是會去淺水的,甚至會常去岸邊的淺水,畢竟水淺、離岸近的地方食物會比較多。要想儘可能排除人為幹擾、給魚一個安靜的環境,那麼只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少、車輛少,而且光線岸,大魚就會放低警惕;或者是在釣魚人少的地方,你能夠保持安靜,那也能在淺水釣大魚。

第二種是岸邊有大樹,能夠在水面形成一個陰涼區的情況下,大魚也會來淺水。這一點在昨天的文章裡也提到過,夏天溫度高,魚也要避暑的,那麼橋底下、深水區以及大樹形成的陰涼處都是魚會常去的地方。而且樹越大,樹上的昆蟲也越多,掉落到水中又能給魚飽餐一頓,要是果樹的話對魚來說就更幸福了,酸酸甜甜的果子最解暑。

第三種情況是魚在產卵期的時候,肯定也要上淺水,因為淺水溫度高、可以受到更多更強的光照,這樣才有利於魚籽的孵化。不過選擇春季已過,大部分魚都產籽完成了,再討論也沒什麼意義。

淺水釣魚會遇到哪些問題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魚會主動去淺水之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這個水域都是淺水,比如水深普遍不足一米,那麼這種情況下魚就只能待淺水,我們想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為什麼要說硬著頭皮上呢?因為水越淺,魚肯定是越不好釣的,像有些釣友他可能明明知道,淺水也是有魚的,但自己還是把釣位選在深水區,原因就是淺水的魚太難釣了。

難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水越淺魚越警惕,不敢輕易靠近窩點、更不敢輕易咬鉤。

第二點是淺水中魚後,魚會拼命逃竄,而且會往深處、遠處逃,哪怕這個水域遠近都是1米的深度,那魚在中鉤後也是會擺頭往遠離岸邊的地方跑,這樣就極容易形成拔河、切線。

第三點,如果魚極力往外衝,而你硬生生把它牽回來了,但後面它還是會亂竄,這樣就非常容易把窩子給攪掉,我們打下的窩料會被攪散、窩中窩邊的魚也會被驚跑,也就是常說的「炸窩」。

如果魚就在淺水或者不得不釣淺水的情況下,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一定要做好三件事

咱們先不要去考慮能不能把魚釣起來、或者釣多釣少的問題,不管你是去江河湖庫還是人家養殖的魚塘,釣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魚誘進窩,如果魚不進窩,你竿子再結實、餌料再香、遛魚手法再厲害都沒用。

第一件事,如果做好窩子,把魚誘進來

淺水的話首先不建議做重窩,尤其是不能手拋重窩,水越淺、水域面積越小大家越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個人是認為水深低於1米,在小河道、廢棄的野塘、小型的水庫等垂釣環境下,最好不要打窩,要麼你提前打,但提前打窩子也不能太重。其實你可以這樣想,打多了也沒什麼用,中一條魚,來回竄個兩下,窩料全散了。

我個人建議這種地方,最好是搓餌。

魚口比較生你可以把餌料開成幹散狀,然後加一些酒米進去,前期鉤上搓硬幣大小的、快速拋個十幾竿、二十幾竿,這樣底下已經能夠形成很大的一攤了,哪怕後面中魚把窩子攪亂,我們再快速抽個十幾竿,還是一樣能快速把窩子做起來,關鍵這種散餌對大魚來說是完全吃不飽的,屬於一個「虛窩」。

淺水作釣避免不了脫鉤跑魚,所以如果魚經常被鉤傷錨跑,那我們就要考慮到滑口了,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把餌料開成軟粘,然後也是一桿杆抽,同樣抽十幾竿二十幾竿,按照雙鉤算,那底下也有三四十顆窩料了,雖然不多,但咱們窩子做的很精準。你要是覺得這點窩料對大魚誘惑力不夠,可以用軟粘餌去粘顆粒、粘玉米。

如果這個魚是養殖的或者有養殖經歷的,咱們也可以採取用打窩勺少量高頻地往窩點投餵顆粒,每次往窩點打三五顆、七八顆就行了,前期可以快點,感覺第一勺顆粒差不多到底後接上第二勺,後期有魚進窩可以放慢節奏。

第二點,要降低拔河跑魚的概率

要避免拔河,魚竿不能太硬、不能拋滿竿、起竿不能太重,如果要降低跑魚概率,還要記住魚竿要長、魚鉤要大、線組要粗,釣得要鈍。

其實魚竿越長,對魚進窩是有幫助的,因為長竿肯定遠離岸邊,對魚來說遠離岸邊肯定就安靜安全,尤其是水質清澈或者釣魚人較多的地方,誰的魚竿長誰就厲害。另外魚竿長也就代表遛魚半徑大,我們能夠和魚進行持久戰。

魚鉤大是為了讓魚在吞餌後很難將鉤子吐出來,而且在拔河或者後面的遛魚過程中,魚反抗的力氣是很大的,會反覆地擺頭,魚鉤小了必然會掉落弄不好還會把鉤子別斷。

魚線粗也是防止魚的橫衝直撞,像剛起竿的時候,魚直接往外衝,我們不能及時將竿子豎起來,如果魚線粗至少還能抗一下,若是線細了,可能起竿就崩斷了。反正淺水釣大魚,我建議魚鉤和魚線都要比平時大一到兩個號。

靈鈍方面主要是看浮漂,其實釣大魚而且是在淺水釣大魚,根本就不需要靈敏度了,反而我們要主動調鈍。這種情況下,我首先建議用短而粗的、吃鉛量較大的浮漂,然後調低目釣高目,讓餌料能老老實實躺在水底,甚至你都可以用小跑鉛。在水特別淺的地方,比如1米都不到,那咱們甚至可以使用阿波、七星漂,前者釣大貨後者釣中小體型魚。像不拋滿竿、不用硬竿、起竿輕柔點這些問題大家都懂的,不多說了。

第三點,為了釣得更多,要儘量避免魚把窩子攪亂

釣過大魚的人都知道,在中獲大魚以後很難保持冷靜,甚至你都沒辦法把魚控制住,可能明明你想把它遛到左邊的,但它偏偏往右邊去了,一點辦法都沒有。那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在遛魚中把窩子攪亂呢?我這裡有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老手和新手設計的。

第一種:在發現浮漂有信號後,提前做好準備,浮漂下頓輕輕抬竿刺魚,只要保證魚鉤穩穩刺入魚嘴即可。輕起竿,魚不會發瘋般的衝刺,但還是會衝刺,不過沒有關係,我們不要和它硬剛,它往左我們馬上把竿送出去,然後起身往魚遊的方向走,等遠離窩點後再和它剛。魚如果往右邊衝,我們也是一樣,跟著它往右邊走。

如果魚要是往前衝怎麼辦呢?其實道理差不多的,我們只要不和它形成一種對拉的情況就好,如果魚往前衝你非要把魚竿頂起來往後拔,那麼魚線受力是非常大的,結果要麼線斷魚跑,要麼魚被你拉回來,但途徑窩點時把窩子攪亂。魚往前跑,我建議是將魚竿往左邊或者右邊倒,迫使它改變方向,方向一遍我們馬上起身,遠離窩點,方向不變就一左一右地擺動竿子。

第二種辦法:這種更簡單,只要你準備一根失手繩,一端連好魚竿一端綁在自己手腕上就行。在看到浮漂出現頓口後,用力刺一下魚,這樣魚受驚肯定拼命往外逃,這時不要硬剛,馬上鬆手讓它拉著魚竿衝出去,只要避免第一下衝擊,等魚跑到窩子外面差不多速度也慢下來了,這時我們再拉回魚竿,當然人肯定要遠離釣位才行。

最後補充

前面講的都沒問題,就是最後的遛魚方法,要操作好得有個前提那就是釣點沒過多的障礙物,如果水裡有樹枝、有木樁,那就不能隨意操作了。大家在開始選位的時候最好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像七八斤十幾斤的鯉魚草魚,無論你竿子多硬、線多粗,也不可能省去遛魚過程直接把魚飛上岸的。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冬至一過,想要釣得多,釣點可以這樣選,還不用釣太遠
    可是冬至一過,釣點選陽、選草、選深倒是變化不大,釣距就不能選太遠了。過了冬至,氣溫一天一降,釣距遠,釣竿長,操作不方便,視距也不方便。所以,過了冬至,釣點的釣深,最好選擇釣距不那麼長,但是又比較深的區域,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因為對釣得遠,才能釣的深,釣得近,釣竿短,水深就不太夠。
  • 釣魚技巧大全:需牢記的八個口訣,輕鬆釣大魚
    記住以下八個口訣會讓釣魚輕鬆很多:春秋釣淺灘,冬夏釣深潭。春季因為溫度不高,魚兒一般會選擇在水比較淺的地方覓食。而在夏季和冬季,魚兒一般都喜歡在水比較深的地方避暑和避寒。早晚釣岸邊,中午釣陰涼。大河寬釣窄,深釣淺,淺釣譚。一般大河寬的地方魚少,魚一般喜歡呆在窄的地方。大河一般水比較深,垂釣的話就要選擇較淺的水域打窩坐釣。但如果大部分淺的,就應該選擇水深的地方。在大河垂釣時,要選擇急流區與平緩區過度的水域,一般來說,魚兒喜歡在大河水流湍急和平緩區之間活動及覓食。
  • 天氣越來越熱,鯽魚越釣越小?從釣位到用餌都得因魚情而改變
    因為水越淺,對魚來說就比較危險,尤其是那些光禿禿沒啥障礙物的地方,大個體魚是不太喜歡去的,早春它們是沒有辦法,因為要產卵嘛,只有在溫度較高的淺水、能夠經常曬到太陽的地方,才利於魚卵的孵化。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魚已經產完卵了,它何必在冒著風險去淺灘呢?
  • 那些年跑掉的大魚,教會我出釣前要仔細檢查這些細節
    那些年跑掉的大魚,教會我出釣前要仔細檢查這些細節 回家後,我一覺睡到傍晚,醒來想起了水邊的老唐,打電話一問,老唐居然釣了
  • 光水釣鯽魚那點事兒,用長竿太累,但能比別人釣得更多
    常規釣魚,野釣用的魚竿要比黑坑用的魚竿長,釣大魚的魚竿要比釣小魚的魚竿長;同樣是野釣,冬天用的魚竿要比夏天用的魚竿長,光水區用的魚竿要比障礙區用的魚竿長。以上說的這幾點,並非絕對正確,這只是在常規魚情下選竿的一個參考,比如說你對所釣的水域不了解、或者你初學釣魚,那麼暫且可以這樣去做。
  • 湖庫野釣魚竿越長越好?其實不然,許多時候選擇短竿才上魚多
    這種地型就沒有必要去使用長竿了,只要能找到水深達標最近的「坎」,即使是短到3.6米的竿子,也可能比用長竿魚獲好的多。這在實釣中許多釣友都有過體驗,戲稱:魚就在腳底下~趙家窯水庫此處釣點就是相反的地形,大面積淺灘,所以釣臺搭得遠,此時主釣鯉魚我用了4.5米的魚竿:樺尖「引領」的魚竿長度野釣中使用長竿者多數為了釣大魚,一來認為大魚多在遠處,二來偶遇大魚更容易控魚。
  • 三伏天也能釣大魚,時間、釣位以及釣大魚技巧一次說明白
    先來說一下釣點的情況,水深大概1.5米左右,斜坡處最深不會超過2米。誘餌還是自製的玉米,成本低。前幾天釣了幾次白魚,今天還是選擇鯽魚吧。下午過去的時候釣點大概有七八個人,幸運的是,我的老釣位沒有人佔,於是便在老釣位上架竿、打窩,準備戰鬥。這個天氣真遭罪的,但是我忍了。
  • 在1.5米和2米水深釣魚,如何選擇浮漂吃鉛大小?
    先做一個假設:在我們垂釣鯽魚的時候,所釣鯽魚大小差不多,外界的水溫、氣壓都是一樣的,所使用的線組、餌料也完全相同,只有所釣的水深不同,一個深1.5米,一個深2米。那麼在選擇浮漂時,在這兩種水深情況下,該如何選擇浮漂呢,哪一個水深要選擇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呢?
  • 水廣魚稀的大水域只能用拋竿釣大魚?方法用對了,手竿也能大彎弓
    可是大水域作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習慣了釣小水域的釣友,一下子去大水域作釣會蒙圈,總覺得水域面積太大很難找得到魚,想要釣大魚最好是用拋竿陣,打上幾十根才能釣到,或者一連守上三五天才能釣獲大魚。其實只要方法合理,用手竿在有限的時間內一樣可以釣到大魚的。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3個規律4個技巧幫您搞定
    要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從魚的習性講起,有「釣痴」之稱的譚佛航老先生,為我們歸納了淡水魚的三趨理論,即我們常說的「趨溫、趨氧、趨食」,三趨理論立意鮮明,瞄點準確,是所有釣魚人都應該熟記在心的基本釣論要領。根據三趨理論選擇釣點、選擇水深,才有的放矢。找水深前我們也要先摸清魚的習性,和魚類生存的要素。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冬季筏竿釣鯽魚,天氣越降溫越冷魚越好釣
    一、越降溫越冷,讓魚群變得越集中晴天氣溫高、溫差大的時候,水溫也相對較高,並且水層溫差大、變化快。魚在這種水溫下,活動、覓食的範圍較大,相對魚群分散不集中。到了陰天或降溫天,隨氣溫下降水溫也開始下降。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淺水區,相對水溫下降要明顯的多。
  • 冬釣鯽魚,大雪之後找深水,並非水深就有魚,這樣的深水才有魚窩
    一、冬釣深的基本原則冬季釣深的原因在於深水中水溫更加穩定,而且水溫偏高,經驗來看氣溫不到10度,釣深水遠遠好於釣淺水。但是冬釣深有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就是不是越深越好,因為鯽魚不會生活在太深的水中,水深達到3、4米就完全可行,過深水壓過高,溶氧極低,不適合鯽魚生存。
  • 揭秘谷麥釣大魚之精準選位3——暗坎篇
    許多剛學谷麥釣法的新手,面對寬闊的野外水域,感到十分迷茫:這麼大的江河湖泊或水庫,大魚究竟呆在哪裡?該選擇什麼地方下鉤?敝人以近十年的谷釣經歷和用心探索,告訴你答案:慢慢看完這個谷釣選位的系列篇,你就不迷糊了。
  • 夏季手竿釣大魚4大秘訣,常用這些招數,大貨也能連竿上!
    有釣友說夏季是釣魚的淡季,但是比較矛盾的地方在於夏季是大魚最好釣的季節,很多傳說中的大魚,往往都是夏季釣到的。夏季魚難釣,因為氣溫高導致魚在深水,進食時間幾乎只在早晚,所以首先要把握住出釣時機和釣點的選擇,這樣釣到大魚的機會高了很多。
  • 春天鯉魚、草魚難釣?稍微調整下作釣技巧,讓你收穫滿滿!
    一般來說,水溫越冷,鯉魚覓食量會越少,運動範圍也會變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活性變低。同時,如果水溫較低,它感覺到不是那麼舒適的時候,它會躲進深水區進行活動。一般來說,越深的水,水溫會越高。因此,想要在春季釣獲鯉魚,建議初春的時候,可以適當釣深,仲春則可以稍淺,而暮春由於到了鯉魚的產卵高峰期,一般大部分鯉魚都靠岸產卵。
  • 夏季魚難釣?我來教教你怎麼滿載而歸!
    溫度越高,水中溶氧量越低。而且越靠近水底,溶氧量也越低。這就導致了底層魚如鯽魚、鯉魚的上浮或者靠流水。對於鯽魚來說,上浮是很正常的,但是一般新手不會調整,只會釣底,那麼必然難有收穫。當然了,一般垂釣大板鯽,還是釣底靠譜,但是收穫多少就不好說了。
  • 為什麼總有釣友說,河釣才是真正的野釣,衝著這幾點就知道了
    河釣的四個技巧,一是釣組選擇要大小兼顧,二是魚竿不僅要長,腰力還一定要足,關鍵竿身還不能太重,三是釣點是重中之重,四是窩點不能和釣點合一。咋一看,河釣和休閒野釣也沒什麼區別,但是只有親自上過手的釣友,才不會這樣想,為什麼呢?因為河流釣魚,有三大特色。
  • 骨灰級釣魚大師常說的釣魚8大口訣,牢記這些口訣輕鬆上大魚
    第一春秋釣淺灘,冬夏釣深潭。春秋溫度不高於,一般會在水比較淺的地方麵食,而夏季跟冬季魚一般會在水比較深的地方避暑避寒。第二早晚釣岸邊,中午釣陰涼。強調大江大河這樣的地方魚比較喜歡遊到下仔的地方,所以大河大部分都是深水垂釣,都要選擇相對淺的水域,大部分是淺的則選擇水深的水域。第四在大河垂釣不要放過急流區與平緩過渡水域,通常來說魚一般喜歡平緩處活動覓食。
  • 為什麼總有釣友說,河釣才是真正的野釣?
    野河垂釣,不管是釣組的搭配、魚竿的選用,還是釣點的選擇,抑或者是諸如打窩這些硬核的技巧,完全迥異於湖庫釣、溪流釣、池釣。 河釣的四個技巧,一是釣組選擇要大小兼顧,二是魚竿不僅要長,腰力還一定要足,關鍵竿身還不能太重,三是釣點是重中之重,四是窩點不能和釣點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