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

2020-12-23 中國財經信息網

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時間:2020-12-21 15:15:09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

「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

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受訪者自稱「社恐」,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

在遇到心儀的異性時,62.4%的男生和78.8%的女生呈現被動態度。其中,21.2%的男生及30.2%的女生表示「等待對方先開口」。往往愛在心口難開,有23.1%的男生及33.6%的女生無奈選擇「低調暗戀」。

這或許也是近年來青年婚戀問題上升到「國家關注」層面的原因之一,「婚戀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進行選擇的結果,是社交的一種高級形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表示,「社恐」很可能會對社交渠道、社交能力、社交效果等造成較明顯的負面影響,由此使青年自身在婚戀競爭中處於劣勢,增加婚戀成功的難度。

「社恐」背後:過半人「缺乏溝通技巧」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文華認為,醫學概念中的「社恐」與社會學層面的「社恐」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需要進行嚴密的臨床診斷,後者更多指一種生存狀態,當下大多數青年口中的「社恐」均非病理性的。

雖然多數青年「社恐」在專業人士眼中,只是個人精神上的自嘲或幽默,但其造成的影響,卻肉眼可見。

調研發現,34.3%的人表示社交障礙給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其中14.2%的受訪者表示其帶來的影響非常大。「社恐」們偶爾的「被迫營業」也是實在沒躲過去的不得已為之,他們在有意識地迴避社交。

然而,迴避的背後是什麼?

在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看來,「社恐」一詞被泛化的現象,潛藏著豐富的社會意義。首先,它可以解讀為年輕人個性化態度的彰顯:聊得來的人就瘋狂地聊,聊不來的就索性貼一個「社恐」標籤避而遠之。其次,它也可以理解為年輕人對「社交泛化」的「反制」。「他們似乎被困在當下的社交系統裡了,社交已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一個『盾牌』」助其逃離。」

當然,社交技巧學習不足、經驗不夠、缺乏社交自信,也是「社恐」存在的原因。調研中,52.7%的受訪者表示缺乏與人溝通的技巧,55.6%的人表示不夠自信,而38.3%的人則歸咎於自身性格內向。

與此同時,當代人生活節奏較快,社交關係並不牢固,圈內圈外的社交關係薄弱,所以「懸浮感」也成為導致其社交障礙乃至「社恐」的原因之一。

青年恐懼的不是社交,而是「社交距離」

「社恐」是否只是一時的現象,會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嗎?

《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的數據顯示,高達38.56%的受訪者表示獨居是因為「享受獨處,喜歡自由」,而獨居之中疏於社交也導致社交技能的弱化,獨居與「社恐」似乎互為因果,螺旋向下的趨勢讓青年「畫地為牢」。隨著「社恐」及相關社交焦慮話題在年輕人之間愈受關注,其所造成的影響短期內並沒有明顯消解的趨勢。

然而,「社恐」真的猛於虎?大可不必如此慌張,青年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文華告訴記者,「社恐」並非僅僅是一個孤獨與否的命題,更多是一種對於距離感的焦慮。而本次調研數據也在某種層面上呼應了她的觀點:人們並非完全恐懼社交,43.6%的受訪者傾向於社交軟體的非接觸交流方式。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下,「雲上生活」更被凸顯。但與此同時,虛擬社交又為「社恐」青年找到了新的適應方式,他們在網絡上分享著自己的新式「社交禮儀」,如能打字說就不要發語音,能發語音就不要視頻,能視頻就不要線下見面等等,期待用這種方式守護自己內心能接受的社交距離。

除此之外,文華還提供了一種思路:身處網絡時代,「社恐」作為當下不少人生活狀態的衍生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在尚未達到病理性的嚴重程度時,年輕人可以學著與之和平共處,學著從線上交往走入現實生活。

不過,這種改變仍需多方合力。

「首先,社交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在家庭、學校的支持、教育、引導和創設好的同輩交流環境下才能得到培養和提升。其次,社會需要為當代青年的社會交往提供場所、路徑、空間,改變他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的被動局面和消極心態。」鄧希泉表示,最重要的是青年群體要對社會交往在自身發展中的重要性有更科學的認知,擺脫社交的自卑心理或恐懼情緒,通過親緣、學緣、業緣、地緣等逐漸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更主動、自信地進行社會交往。

相關焦點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中國青年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青年恐懼是社交嗎?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 網易產出萬人戀愛實驗報告,遊戲才是最佳脫單神器?
    有些年輕人,嘴上說著想戀愛,實際上卻寡的真實。除去部分享受單身的群體,更多人其實不知道該通過什麼方式脫單。來看看,這份報告的內容對大家的脫單是否有幫助吧~物質條件靠邊站,滿分男友必須會打遊戲如果還有人說自己單身的理由是因為遊戲,小編就要拿這份報告數據好好打他的臉。調查顯示,32.56%的女生表示完全不介意對象玩遊戲,甚至希望對方能和自己一起玩。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簽。   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 寫簡歷海投,嘗試「一周CP」……現在年輕人脫單都這麼拼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寫簡歷海投,嘗試「一周CP」……現在年輕人脫單都這麼拼了?&nbsp&nbsp&nbsp&nbsp抗拒相親,似乎成了年輕人身上的一個標籤。不過,在相親市場中,還有部分年輕人毫不掩飾對相親的渴望。十一黃金周期間,中新經緯記者採訪了多名有相親意願和經歷的年輕人,一起來聽聽他們的相親故事吧!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其次,社恐的表現之二,是主觀意願上的拒絕。例如不習慣當眾自我介紹、為出錯的朱丹尷尬,其實都指向了這屆年輕人對「身處聚光燈」的拒絕,許多人都不喜歡成為眾人關注焦點時的狀態。直到「社恐」一詞被定義,90後們才慢慢地集體發現,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社恐」的影子。不會、不喜歡、沒必要。倘若把社恐發作時的這三種主要表現分條縷析地分析,我們便會發現這代年輕人普遍社恐的端倪。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虎嗅網
    via 推辭學小組可以看到,年輕人陷入卑微社恐狀態的直接表現之一,是「不會社交技能」。例如不習慣當眾自我介紹、為出錯的朱丹尷尬,其實都指向了這屆年輕人對「身處聚光燈」的拒絕,許多人都不喜歡成為眾人關注焦點時的狀態。
  • 《金剛川》十七八歲的你,能否肩負起志願軍戰士肩上的重擔
    而我們也該反思,十七八歲的我們,能否肩負起志願軍戰士肩上的重擔。電影《金剛川》早已開播,但對這部由張毅、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主演的電影,有很多褒貶不一的爭論。尤其是在該影片上映之初,某些人糾結於影片中的錯漏,以及某些無味的英雄主義。這些人,似乎忽略了當年的志願軍才是十七八歲的年紀。
  • 《blueblue的少年》上演當代年輕人社恐日常 S.K.Y人間真實引發全...
    在最新節目中,S.K.Y天空少年開啟「水陸」環保之路,從分組收集垃圾上演當代年輕人「社恐」圖鑑,到入海學習潛水為保育珊瑚礁做準備,少年們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環保。《blueblue的少年》自日前斬獲豆瓣開分8.5分後,熱度一路攀升,每期話題更是被網友熱議,實現破圈。
  • 且遇APP千人脫單會,抽籤算姻緣,三天就脫單?
    且遇APP千人脫單會,抽籤算姻緣,三天就脫單?) 且遇APP首創ESP超感覺社交方式,帶你尋覓人生道路上的那個人。
  • 人均社恐的年頭,可以一直叫外賣就好了
    /圖蟲創意真正讓人惆悵不已的狀況往往發生在兩個熟與不熟的人之間——比如,下班若是碰到一個半生不熟的同事,兩人不巧在電梯獨處,甚至還有可能走上同一個方向、坐上同一趟地鐵,難免內心躊躇,舉步維艱。對於普通的社恐來說,解決生存問題才是頭等大事,硬著頭皮也得走出家門。事實上,網際網路時代真的很適合社恐生存。不信的話,如果讓社恐們票選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發明,外賣多半會被投入前三甲。
  • 日本「一人食餐廳」走紅中國,社恐患者的福音,孤獨患者的機會
    如今的年輕人多數不愛過春節,雖然有假期時間,但少了年味還添了不少的煩惱。如果你是一個有戀愛關係的人那就還好,但如果你是單身,那問題就大了,三姑六婆會踏破你家的門檻,說親,介紹,相親等等的事情接踵而來。成為了許多年輕人不願回家原因。中國2.4億單身人口,年輕人不那麼愛談戀愛這樣的情況說真的還真不少,據了解中國共有2.4億的單身人口。
  • 陌聲APP相親脫單容易嗎?真愛能讓一個人越來越好
    與許多渴望快速脫單的單身年輕人不同,33歲的小軍是被父母逼著來陌聲APP相親擇偶找對象的。小軍父親戰友的孩子、母親同事的孩子中,有許多都是在陌聲APP平臺成功脫單的,所以小軍父母也寄希望於陌聲APP,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在國內大型同城相親交友專業平臺的陌聲APP,成功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另一半。
  • 這個雙十一憑實力脫單,會說情話的脫單錦囊必須pick!
    去年的你發誓要勇敢脫單然而至今仍是一條倔強單身狗!每天遭受一萬點來自身邊的虐狗暴擊!再也不要過光!棍!節! 為什麼身邊的好哥們都一個個脫單只有你沒人愛?其實你和脫單只差了一樣秘密法寶!推出會說情話的脫單錦囊助你甜言蜜語一擊脫單更有飛利浦#比武招親#大會來襲
  • 【脫單】他山之石:德國人都是怎麼脫單的?
    隊友在看書,我公婆買菜去了,我在他們的廚房裡把晚上要做甜點的提拉米蘇(手殘做法可見:微醺的「帶我走」:手殘版無蛋提拉米蘇)做好放入冰箱,坐到聖誕樹下繼續寫脫單作業。本篇無意催脫單。單身也好,脫單也好,說到底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只要不幹涉他人的自由,且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每個成年人都應當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式過活。
  • 哪所學校好脫單?英國大學脫單率排行榜
    今天善良的小U,就來給大家盤一盤英國哪所大學的脫單率高~來為你的脫單助一臂之力。根據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數據,在2017/18學年,英國大學全日制學生中,女生佔56%,男生佔44%,女生比男生多出了22萬人。其實,大學中「陰盛陽衰」的現象並非英國獨有。
  • 鄭州公交「脫單專列」已上線?牽線搭橋為你脫單「神助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通訊員 朱曼潔「雙十一」,一直以來流行於網絡,除了是瘋狂購物的日子,還被大家稱之為單身日,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大家都希望自己在這一天能夠成功「脫單」。鄭州公交S102車長海倫溥就是其中一位。
  • 理工男用數學建模解鎖「脫單攻略」,三天後竟然真的脫單了?
    馬上到過年了,眼瞅著親戚、父母的脫單追問殺又近在眼前了……不過,不用擔心,有個好消息告訴你,這一次你離脫單,只有一個數學模型的距離啦!一起來看看,理工男脫單的全新方式「數學建模」與「脫單秘訣」 在這裡完美結合網上的一篇文章「知識就是力量 CQUer的脫單最優化方法」火了。
  • 大學最容易脫單專業VS最難脫單專業,戳進來看看有你的...
    如今 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現狀是 脫髮容易脫單難 母胎solo屬性的我們流下了不爭氣的淚水 「為什麼我就是脫不了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