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報國,他們為理想奔赴戰位;光榮退役,他們繼續為夢想打拼!在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9月27日晚,「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宣傳推介活動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共有15位優秀退役軍人受到表彰,收穫「最美禮讚」。
副省長舒慶、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習曉軍少將等出席發布儀式。
當選「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的人員分別是:河南省四通鍋爐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坤,河南省衛生健康委艾防辦主任劉心想,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成全明,兵創匯創始人、河南漢宏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鵬洋,駐馬店市確山縣三源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確山縣誌願者協會會長張大生,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信息室一級主任科員張小平,河南省紀委監委駐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李萬奇,濮陽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特勤大隊教導員李太利,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院康馨病房副主任醫師張洪亮,鄭州市快捷家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負責人宗永傑,河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一級調研員胡萬欣,南陽市鄧州編外雷鋒團政委姚德奇,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三級高級檢察官賈佳,鶴壁市鼎鑫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竇東海,三門峽市社會失業保險中心主任燕索超。
他們中,有的在疫情發生後不顧個人安危勇敢「逆行」,連續多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甘當「抗疫急先鋒」、「生命擺渡人」;有的紮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投身鄉村振興,幫助鄉親們過上有滋有味好生活;有的退役後創新創業,闖出一片天地,帶活一方經濟,同時不忘回報社會,傳遞人間大愛;有的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到最好」,有的不忘軍人情懷,當雷鋒精神的傳承人,當退役老兵的貼心人…………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脫貧攻堅,無論是危急關頭還是尋常歲月,從這些最美退役軍人身上,讓人們看到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和無處不在的榜樣力量。
「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宣傳推介活動,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等單位共同主辦,旨在選樹退役軍人典型,講好退役軍人故事,展現退役軍人風採,進一步激發廣大退役軍人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教育引導廣大退役軍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揚正氣、樹標杆、展風採、續傳承,自覺珍惜榮譽、積極投身河南建設發展、建功新時代,讓退役軍人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啟動後,組委會辦公室共收到候選人事跡材料126份,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流程,評選出15位最美退役軍人。
此外,本次活動還推選出了15名「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宣傳推介活動優秀獎。
據悉,發布儀式將於9月30日晚21:20在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首播。
「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劃排序)
1.馮坤,男,漢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1年12月入伍,1994年12月退役,現任周口市河南省四通鍋爐有限公司負責人。退伍後創辦企業,產品獲得國際體系認證,暢銷全國並出口東南亞、歐洲、中東、北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周口市太康縣鍋爐行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0多年來,積極回報社會,多次參與資助學生、關愛特困老人、抗震救災、扶貧、修路等公益事業,累計為社會捐贈善款800多萬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始終保持軍人本色,主動向武漢紅十字會捐款30萬元;親自購買生活物資送至全縣23個鄉鎮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為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啟動建設項目,援助鍋爐及相關配套設備,西安市政府專門發信以示感謝。
2.劉心想,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7月入伍,2004年7月退役,現任河南省衛生健康委艾防辦主任。2005年駐愛滋病重點村期間,以村為家,視病人為親人,辦實事、解難題,深得群眾好評。2020年初,臨危受命,率領河南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重症救治)馳援武漢,靠前指揮、精細管理、科學謀劃,善於探索創新,指導醫療組建立危重症患者「3311」救治模式,累計收治危重患者70人,其中病危18人,救治工作高峰期同時15名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機;累計治癒出院60餘人,病死率下降到3%以下,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零事故零傷亡」目標,圓滿完成組織賦予的援鄂危重症救治任務。
3.成全明,男,漢族,1961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79年11月入伍,1983年11月退役,現任濟源示範區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保持革命軍人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本色,堅持科技創新,實現產業質量與技術水平質的飛躍,研發「節能減排綜合技改項目」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被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委員會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建議推廣應用」;研發的「底吹熔煉-熔融還原-富氧揮發連續煉鉛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已獲國家專利52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集團公司捐款124.39萬元,其中個人捐款17萬元,組織黨員捐款7.39萬元,支持防控工作,並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圍繞就業、教育助學、脫貧攻堅、構建和諧社會等,累計捐資3000餘萬元。
4.閆鵬洋,男,漢族,197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5年12月入伍,2006年5月退役,現任兵創匯創始人、河南漢宏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熱心公益事業,幫助1000多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和創業,先後為困難退役老兵捐款捐物100多萬元,為雅安地震災區義賣100萬元,為貧困山區學校和困難學生捐款捐物近30萬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率領團隊,先後援建武漢「雷神山」、湖北鄂州「雷山」醫院、鄭州「小湯山」醫院、北京「小湯山」醫院、湖北鹹寧通山醫院、南陽鎮平「小湯山」醫院、山西長治城區人民醫院等,提供防火門6000扇;通過慈善總會捐助100多萬元的抗疫物資,送到鄭州市、民權縣疫情防控第一線;採購7萬元醫療物資,捐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
5.張大生,男,漢族,196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1983年10月入伍,1986年12月退役,現任駐馬店市確山縣三源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確山縣誌願者協會會長。退役後堅持走自主創業之路,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心關愛抗戰老兵、慰問駐軍、看望困難退役軍人、資助貧困學生、關心環衛工人等,受到各界好評。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帶領人員,到確山縣高速路口、國道、縣道及鄉村道路等卡點慰問一線防疫人員,風雨無阻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人員送飯,傾力傾情做好疫情捐贈,個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0萬元,有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6.張小平,男,漢族,197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95年12月入伍,2016年3月退役,現任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信息室一級主任科員。退役不褪色,崗位當戰位,負責省委信息工作,把當好「參謀智囊」作為事業來追求,在擔責擔難中奉獻出彩,起草的《河南實現夏糧連續十六年連豐》《河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向農業強省邁進》《河南打好糧食生產王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等3篇信息在全國交流,撰寫的《蘭考脫貧的調查與啟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保護》《服務保障退役軍人的實踐探索》《編外雷鋒團傳承雷鋒精神建功新時代》《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建議》等60多篇信息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撰寫的《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布局臨空經濟打造「空中絲綢之路」》等35篇建議信息進入中央和省委決策。
7.李萬奇,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1980年11月入伍,2008年3月退役,現任河南省紀委監委駐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退役後保持軍人本色,堅持做實監督,創新「兩辦法兩清單一報告」制度,力推「兩個責任」落實;堅持嚴格執紀,先後處理信訪舉報1258件,初核434件,立案272件,給予黨政紀處分271人,組織辦理的案件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直機關優質案件第一名;堅持創新方式,建設實體和虛擬兩種廉政教育基地,實現廉政教育全覆蓋、零距離、常態化,主持開發廉政監督管理系統;堅持帶好隊伍,以黨建高質量推動派駐工作高質量,所在黨支部被省直工委表彰為先進黨支部。
8.李太利,男,漢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1989年3月入伍,2005年10月退役,現任濮陽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特勤大隊教導員。新冠肺炎爆發後,被任命為濮陽市公安局駐京工作組組長,隨防控專班赴北京執行防控任務,共接待轉運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入京來豫人員2218人,發熱疑似病例22人,協助核酸檢測86人,送交北京小湯山醫院和地壇醫院觀察治療52人,圓滿完成任務。主動到社區一線,與社區人員和物業保安人員一起,為社區行動不方便老人幫助購買生活用品、送去糧油蔬菜,解決疫情期間兒女不在身邊生活困難問題。在濮陽市血液庫存告急,毫不猶豫趕赴血站獻血,為搶救患者生命提供幫助。日常工作中,參與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026人,破獲案件365起,參與處置群體性事件1721人,救助群眾900餘人。
9.張洪亮,男,漢族,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12月入伍,2004年3月退役,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院康馨病房副主任醫師。參加過非典防疫,有多年駐愛滋病村工作和急診工作經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作為河南省第四批援鄂醫療急救轉運隊員出徵武漢,急救和轉運新冠肺炎患者。在鄂期間,為了節約防護服並高效安全完成任務,每天極少喝水,一趟轉運從三四個小時到六七個小時不等,期間不吃不喝,外加紙尿褲,即便是這樣,有時脫下防護服,內衣都能擰出水。作為一名黨員醫生,始終衝鋒在前,從進駐武漢第一天起,連續在抗疫前沿陣地度過了45個日夜,匆忙往返於生死之間,勇敢地擔負起「生命擺渡人」的光榮使命,以實際行動,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
10.宗永傑,男,漢族,197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11月退役,殘疾軍人八級,現任鄭州市快捷家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負責人。自主創業,創辦民營企業,構築了組織設置與工作運營模式相匹配的公司黨組織管理機構。多年來,服務客戶5000多家,帶動就業10000多人,其中幫扶退伍軍人就業3000餘人,扶持創業300餘人。積極參與家政精準扶貧公益活動,為新鄉、信陽等地投入扶貧資金200萬元,直接對接救助,帶動貧困人口800多人脫貧致富,成效顯著。積極參與公益獻愛心活動,投入資金50多萬元,免費為紅軍老戰士、殘疾軍人、困難退役軍人、五保戶義務服務1000餘次。
11.胡萬欣,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82年10月入伍,2007年7月退役,殘疾軍人七級,現任河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一級調研員。汶川地震後,積極參加河南省對口支援四川省江油市恢復重建工作,多次冒著餘震威脅,深入山區學校摸清校舍受損情況,研究重建方案,圓滿完成中原愛心學校、中原江油職教中心等教育援建任務。參加河南省援疆工作,認真做好支援哈密、兵團十三師教育援疆規劃,確保了援建工程、教師交流及新疆未就業大學生來豫高校培訓等任務的圓滿完成。2016年以來,他承擔省教育廳教育脫貧攻堅綜合協調和推進任務,克服協調任務重、工作難度大,要求標準高、落實任務急等困難,全力推進工作落實,得到國家考核組的充分肯定,為省教育廳連續三年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單位做出了突出貢獻。
12.姚德奇,男,漢族, 194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60年8月入伍,1984年5月退役,現任南陽市鄧州編外雷鋒團政委。作為雷鋒戰友,二十年如一日,始終把學雷鋒當成畢生的事業和追求,將鄧州編外雷鋒團由當初的3個營、560名雷鋒戰友發展到現在32個營連、2萬餘名成員的全國最大學雷鋒社會團體。先後應邀到鄭州、四川、湖北、遼寧、濟南等10多個省市參加學雷鋒報告會1000多場,聽眾90多萬人次;接待全國參觀編外雷鋒團展覽館團體900多次;起草編寫各類學雷鋒報告、材料、講話、總結、書籍100多萬字。
13.賈佳,女,漢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94年7月入伍,1998年7月退役,現任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三級高級檢察官。首創「民事檢察辦案一體化」工作機制,工作經驗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轉發推廣3項、省人民檢察院轉發6項。2起案件被評為「全國十大精品案件」,3起案件被評為「河南省十大精品案件」。推動黨建與檢察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帶隊建、促業務,趕在實處,走在前列。帶領二七區人民檢察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範檢察院、全國文明接待示範窗口、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河南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等30餘項集體榮譽。未成年人檢察、民事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案件管理等10餘項工作做法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省人民檢察院轉發,被評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幹警、全省檢察業務專家。
14.竇東海,男,漢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87年11月入伍,1990年12月退役,現任鶴壁市鼎鑫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退役後自主創業,創辦勞務公司,向省內外派遣各類勞務人員20餘萬人次,其中安排退役軍人創業就業2000人次;創辦「八一」慈善分會,每年開展多種形式的慈善公益捐助活動,累計捐贈金額600多萬元;幫助4000名貧困退役軍人及親屬度過難關;為300多名現役軍人提供免費體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工作人員贈送價值200萬元的體檢套餐,個人向鶴壁市慈善總會捐款1萬元,通過「八一」慈善分會向多家單位捐贈4萬元的口罩等防護物資。
15.燕索超,男,漢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80年10月入伍,1994年10月退役,現任三門峽市社會失業保險中心主任。
駐村扶貧16年,一心為民辦實事。先後幫扶8個貧困村,累計爭取扶貧項目資金3000餘萬元,涉及修建公路、攔河壩工程、飲水工程、土地整理、農網改造、危房改造、移民搬遷、建設煙房及煙水配套工程、改建學校、村委、衛生室等50餘個項目。在扶貧工作中兩次身受重傷,被勞動部門鑑定為工傷九級,但仍堅守在扶貧一線;1999年開始,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達20年,植樹5萬餘棵,綠化面積達500餘畝,是三門峽地區荒山綠化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