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中扎心的一句話,忍不住落淚,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2020-12-27 趙趙的期待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你覺得你是有好看的皮囊,還是有有趣靈魂,還是二者皆有呢?這句話人人都會說,但是誰會想讓自己真的用一張醜陋的皮囊面對世人呢?又有誰能夠真的接受有趣的靈魂、醜陋的皮囊呢?

在之前我覺得皮囊就應該是好看的,或者是醜陋的,或者是平常的,但是今天我所理解的皮囊不再只局限於外表,它可以有很多的定義,讀完《皮囊》以後你就會懂得它應該是什麼?

《皮囊》中扎心的一句話,忍不住落淚,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找的最初的自己,找的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方式

人們可能都是有一種誤解的,都覺得皮囊之下必定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不一定是有趣的,但是一定會有,可是皮囊之下真的會有靈魂嗎?

《皮囊》只自傳體散文中的一篇,手中的故事基本都是在作者的家鄉中發生的,這是一個福建的沿海小鎮,書中講述的是作者的阿太、父母、鄰裡、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

「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句話是這篇文章的開頭,這是作者的阿太經常說的一句話,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翻開書的讀者買下這本書。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會覺得作者只是在感悟世間的人情冷暖,可是細細品讀以後就會發覺,這裡面的人是那樣的真實,真實到仿佛在寫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副沉重的皮囊,在皮囊下,我們這些普通人都在努力的生活著,我們想要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方式。

起初的吸引到最後讓讀者的內心有所觸動,《皮囊》每一篇文章的後面,每一個看點都會讓我們不得不撕開偽裝的面具,卸下沉重的皮囊,面對真實的自己。

白巖松是這樣評價《皮囊》的,他說:《皮囊》這本書說的不是關於成功的事業,不是詩和遠方,他寫的是每個人的內心,讓我們在內心中尋找真實的自己,直面自己需要面對而又一直逃避的問題。

《皮囊》不寫成功、不寫名人,寫的是每個普通人的內心,讓我們拋棄拖住我們的肉體和欲望,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輕盈,讀過《皮囊》以後才知道原來生命本該是輕盈的。

《皮囊》中說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集合在一起才構成了我們本身,它說皮囊標誌著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而不是局限於外表。

《皮囊》之下也絕對不只是靈魂,而是更加真實的自己,一個輕鬆沒有偽裝的自己,不管皮囊之下時好時壞,只有撕下偽裝的面具,卸下沉重的皮囊才能看到現實的自己。

剛來到世界的我們,全都是沒有沉重的「皮囊」的,我們就是那個最初的自己,輕盈的生命,活潑而又真實,但是現實生活的那些殘酷的打磨,讓我們的開始披上了一件沉重的「皮囊」,路越走越遠,皮囊也越來越重。

漸漸地忘記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麼,為了那個不明確的目標,開始迷失自己,丟失了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人,但是卻依然不自知。不經意間自己也不再是那個輕盈活潑真實的自己了,不知何時自己也會虛偽的微笑,虛偽的與不喜歡的人寒暄。

面對生活中的磨難,不再是勇往直前地與之抗衡,慢慢的被這幅「皮囊」拖垮。而《皮囊》這本書卻能夠讓你一層一層卸下這個沉重的外表,在外表之下尋找真實的自己。在《皮囊》中一個個描寫的鮮活的人物、一幕幕或溫馨、或冷漠、或殘酷的場景中看到了那個真實的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皮囊其實就是一個面具,我們不想看清現實的殘酷,同樣也不想讓別人看透自己,我們以為用這幅面具就可以讓自己變得強大,但實際上面具下是疲憊迷惘的自己。

人要學會跟自己妥協,直面生活的殘酷,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不管現實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直面它們,既然它出現就必定有解決的方法,不要總是用自己的面具去逃避這些問題,即使你現在逃避了,問題依然存在,總有一天它還是會冒出來。

在讀《皮囊》的時候,你讀著讀著就會發現,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你,他經歷的過的你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他仿佛是昨日你的寫真。這些故事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往事如同電影一般與他們重合,最終形成自己的經歷。

再次扒開自己的過往,這個過往或許甜蜜、或許悲傷,對我們讀的人來說或許會有幾分殘忍,但是卻能夠讓我們直面自己的內心。

有的人永遠不懂得與自己妥協,終其一生都沒有成為真實的自己,當暮年的時候,回首往事,發現自己身上背負的東西真的非常的沉重,他們也一直都沒有感到快樂,這是因為他們始終捨不得放棄那副偽裝真實自己的「皮囊」。

人這一生會遇到挫折是一定的,有的人或許從此一蹶不振,有的卻能夠藉此迎來自己的新世界;有的人一生都忙忙碌碌,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有的人對於一件事情非常的執著,可是最終也沒有得到心中所想……

如果你也是這些人其中的一個,不妨空閒一段時間,讀一讀《皮囊》這本書,找到最初的那個自己,找尋自己與世界和平共處的方式。

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卸下偽裝的「皮囊」,找尋最真實的自己。

生活本沒有那麼累,一本好書找尋真實的自己,讓生活不累。

感興趣的朋友記得點擊下方連結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誰的世界裡也沒有容易二字
    沒有聽說過蔡崇達的《皮囊》這本書,一定聽到過這最辛辣一句話吧。如果說韓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夢幻派」,那麼蔡崇達就是「真相派」。在蔡崇達的筆下,文章暖心而細膩,描述了一系列發生在福建一個漁業小鎮上的故事,表現出了那些刻在骨肉間的風土人情,以及作者對鄉土、父母的緬懷之情;在一個個冷靜卻又冷酷的角度上,描寫出了「靈魂」這個字眼的豐富內蘊。
  • 《皮囊》中經典的15句,句句扎心,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皮囊》中很扎心的一句話,僅28個字,卻成了成年人的指明燈
    人生在世,如果僅是一副皮囊和沉睡的心,那便與行屍走肉無區別了。蔡崇達的《皮囊》,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書中有14個溫柔卻又殘酷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個背井離鄉,卻在路上舉步維艱。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似曾相識的場景,仿佛是我們的親身經歷一般。
  • 《人生海海》最心酸的一句話,扎了成年人的心,董卿忍不住落淚
    正因他「剖開」胸膛直面殘忍的真情實感,才使得無數讀者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人生海海》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扎了成年人的心很多人都會問:《人生海海》到底哪裡吸引讀者呢?我認為腰封上的那句話,是這本書最辛辣的一句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如今,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總會感覺到焦慮和不安,尤其是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更是如此,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 《人生海海》中辛辣的一句話,扎了成年人的心,董卿忍不住落淚
    麥家的幼年時期是填滿著痛苦的,兒時因為一件事,爸爸扇了他兩耳光,此後父子倆間出現了芥蒂,麥家以前20年沒有回過家。之後,因為汶川大地震,麥家親臨指導,看到了居無定所,錯失親人的情景,此刻他才搞清楚,自身終究是要回家了的,不但是寬容沒有爸爸,童年時代要跟自身的兒時和家鄉來一次調解。
  • 看完《皮囊》哽咽地發不出聲:生活殘酷,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
    ——蔡崇達《皮囊》在某天不經意的一瞬間,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忽然怔住了。看到這句話中生命本來是輕盈的,只是被肉體和欲望困住,所以變得沉重。我下意識看看自己的身體,又想想腦子裡的欲望,思考自己有沒有被肉體和欲望困住。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被3.8萬人銘記,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被3萬多人銘記,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生活就像一片海,看似平和寧靜,卻暗藏洶湧,每個人都漂浮在這海上,起起落落,相互交織,不斷經歷,不斷感受,不斷得到,或者失去。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皮囊》最辛辣的一句話,被3.8萬人銘記,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 《皮囊》中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成為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劉德華覺得《皮囊》中有共鳴,主動為他寫序:「視人生無常曰正常,或許是頓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關己的距離,自我保護;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
  • 《皮囊》中隱藏的人生哲理:成年人的生活中沒有「容易」這兩個字
    可是,等到真的長大,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不容易。長大以後就覺得自己仿佛披著一層皮囊,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是啊,皮囊有心。
  • 《皮囊》: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
    如果皮囊朽杯,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人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皮囊》蔡崇達人生不易,請你努力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有位讀者在這本書的評論裡寫了這樣一段文字:「無形的壓力,讓我像個病人一樣,毫無來由地向親近的人發脾氣。
  •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行走在人世間,如若只是一副皮囊裹挾著一顆沉睡的心,與行屍走肉無異。《皮囊》中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皮囊》中有這麼一句話,被近4萬人銘記,並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據該營業點主管彭先生介紹,程鵬今年40歲,送了一年多快遞,工作中勤懇樸實。今年家裡添了二胎,老婆產後恢復不太好,雙方父母年紀大了,都在老家。他一個人早上要送大寶去上學,中午要回家給老婆做飯,還要忙著去送件。由於頭一天晚上程鵬帶老婆去醫院,沒有休息好,送件時才犯了困。他本人覺得挺不好意思,並婉拒了採訪。
  • 蔡崇達的《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世界中的指路明燈
    《皮囊》這本書是蔡崇達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阿太在被人眼中是一個涼薄、沒有心的神婆,外婆50多歲時就撒手人寰,阿太已經是一個老人了,還是要體會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親戚們都怕她想不開,但是阿太這個人卻一滴眼淚都沒流,反而嘴裡罵罵咧咧,一會掀開棺材看看,一會跑到廚房裡看看,這讓人感受不到他的悲傷。
  • 《皮囊》中一生必讀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太現實
    蔡崇達是一位1982年出生的作家,24歲的時候擔任《生活》月刊《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導總監,《皮囊》這本書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阿太在被人眼中是一個涼薄、沒有心的神婆,外婆50多歲時就撒手人寰,阿太已經是一個老人了,還是要體會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親戚們都怕她想不開,但是阿太這個人卻一滴眼淚都沒流,反而嘴裡罵罵咧咧,一會掀開棺材看看,一會跑到廚房裡看看,這讓人感受不到他的悲傷。
  • 讀完《皮囊》,忍不住落淚:寫盡世間百態,從書中看到真實的自己
    阿來評價說:「《皮囊》是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這個書名具有指向本質的意味,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情,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敘說出來,講述一個一個生命的故事。」下面摘錄幾句《皮囊》中的經典語錄,感悟一下人生。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 《百年孤獨》扎心的一句話,說出成年人痛點,讀完忍不住落淚
    前幾天突發奇想又把這本書翻了出來,讀了幾遍,發現了書中最扎心的一句話,也是戳中了我痛點的一句話: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這句話可能不如其他的一些句子有名,但確實出自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中,原句說的是:「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 《皮囊》裡最戳心的一句話,只有28個字,卻說透了人生
    昨天終於把蔡崇達的《皮囊》讀完了,心裡一直有一種意猶未盡,不想讀完的感覺。就像韓寒說的那樣:「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好,達到更快。」在讀的過程中曾幾度被感動到落淚,也許是我和作者一樣來自於南方小城,所以在南方的生活有很多共性;也許是被作者的父親、母親的很多事情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是每一個小人物的故事都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 《皮囊》很戳心的1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給你勇氣直面生活
    翻開扉頁,是一段韓寒對《皮囊》的感慨:好的文字往往帶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捨不得讀完。我覺得《皮囊》是屬於讓人捨不得讀完的那一種。這本書應該是少之又少能讓我為之落淚的書。讀完後我總想為它寫些什麼,可每次拿起筆我都覺得如鯁在喉。
  • 《皮囊》最戳心的一句話,只有28個字,值得一生品讀
    她是一個神婆,沒有文化,但是她卻明白一個道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都說阿太的心腸很硬,他可以把自己的孩子一次次丟進海裡,讓他學會遊泳;在手指被切斷的時候,也表現得很淡然,她把皮囊看得很輕,把靈魂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