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臨門一腳!新基金份額迭創新高,基金經理帶貨納入績效考核

2020-12-18 新經濟e線

原創新經濟IP新經濟e線今天

公募基金「蛋糕」越做越大。

一方面,2020年公募權益基金牛市持續上演。截至2020年11月27日,市場權益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數為40.63%,同期滬深300收益率為21.58%,平均超額收益19.05%。

2020Q3基金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募偏股基金報告期持股市值達到2.89萬億元,相比2020Q2上升了28.13%,而2018Q4權益市值僅0.98萬億元,公募權益基金已實現連續7個季度的持股規模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偏股型基金數量也從2014Q1的579隻,增長到2020Q3的2800餘只,6年時間裡增長近4倍。

另一方面,「買股票不如買基金」的賺錢效應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年內新發百億偏股型基金達到28隻。巨大的財富效應下,今年以來新基金成立規模已迭創新高。截至2020年12月13日,按成立日期計算,年內新成立基金1327隻,累計規模已高達2.98萬億份,距離3萬億份僅剩下臨門一腳。

而去年全年,共計有1034隻基金成立,發行總份額為1.42萬億份。可見,較同樣創紀錄的2019年相比,今年年內新成立基金數量新增293隻,份額增速更是驚人,激增1.56萬億份,增幅高達110%。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在公募規模比拼背後,對基金經理引入規模績效考核也正被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所採用。比如,在對主動管理基金經理的考核中,除了以業績排名佔主導的業績考核指標以外,包括管理規模和淨管理費貢獻在內的規模與收入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權重。

基金髮行兩極分化

不過,新經濟e線注意到,儘管面對近3萬億的新基金髮行盛宴,兩極分化卻是市場參與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行業龍頭們分羹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今年以來,這一局面更是演繹到了極致。

前十大非貨幣基金公司統計

來源:Wind

Wind統計表明,今年共有128家公募機構成立了新基金,新成立基金數量在30隻或以上的公司有10家,均被大型基金公司所包攬。另有85家公募機構新成立基金數量不足10隻,佔比達到2/3。與此同時,在可比的145家公募機構中,江信基金、國融基金、恆越基金餘下17家機構今年以來缺席新基金髮行,顆粒無收,佔比超過一成。

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截至12月11日,今年來共計有6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份額超過了千億大關,累計發行總份額高達8987億份,佔全部發行總份額之比超過三成。其中,居首的易方達新成立基金37隻,合計規模高達2105億份。緊隨其後的匯添富基金雖然發行數量下了一個臺階為25隻,但成立份額仍高達2037億份,二者相差不到70億份。

排在第三的南方基金今年新成立基金39隻,發行規模為1353億份;廣發基金則以1258億份位居第四,年內新成立基金1258億份。華夏基金新成立基金規模也超過了千億份,達1010億份,新成立基金數量為38隻。

此外,另有十家基金公司年內新基金份額介於500億份至千億份之間,分別包括嘉實基金、富國基金、銀華基金、中歐基金、博時基金、景順長城基金、招商基金等,上述7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規模分別達952億份、947億份、707億份、675億份、660億份、654億份、652億份。

而冰火兩重天的是,在今年來有新基金成立的128家基金公司中,多達56家機構新基金髮行份額均在百億以下,佔比超過四成,高達44%。如前海開源基金年內有6隻基金成立,發行總份額約96億份。同體量的還有格林基金、嘉合基金、中加基金這3家基金公司,新基金髮行總份額分別約93億、94億不等。

同期,年內發行總份額在50億份以上、90億份以下的基金公司還有中泰資管、中郵基金、信達澳銀基金、中航基金、渤海匯金資管、浙商基金、圓信永豐基金、諾德基金、惠升基金、博道基金、東方基金、睿遠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16家。

如方正富邦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已大幅縮水,最新資產規模僅百億元左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公募基金資產規模290.5億元,行業排名從今年上半年的75/141倒退至79/141。

不僅如此,截至12月13日,今年來多達19家基金新發基金份額均在十億以下,佔比接近15%,分別包括長安基金、紅塔紅土基金、銀河基金、紅土創新基金、富安達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華融基金、長江資管、山西證券、合煦智遠基金、博遠基金、人保資產、華宸未來基金等。其中,規模最小的華宸未來基金僅成立了一隻基金,發行份額為0.84億份。

從資產規模來看,目前有39家公募機構管理規模未達100億元,佔比近三成。其中,明亞基金、華宸未來基金、國融基金、國開泰富基金及國都證券的管理規模均不足2億元。

基金經理帶貨潮

另據新經濟e線觀察,不同於往年的是,在規模為王導向下,今年來基金網絡營銷的風行催生了基金經理特別是明星基金經理的帶貨潮。

年內成立部分百億基金

來源:Wind

Wind統計顯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來有超過40隻基金的發行份額在百億份以上。特別是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有明星基金經理掛帥的基金是爆款頻頻。

其中,南方成長先鋒A以321.15億份的發行份額位居榜首。該由南方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茅煒以及TMT組長王博共同管理。而早在2019年5月,二人就曾搭檔管理了南方科技創新基金。去年同期,茅煒管理的南方信息創新基金在一年左右的時間也獲取了超過80%的回報。

此外,年內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A、鵬華匠心精選A、華安聚優精選、易方達均衡成長、匯添富穩健收益A等5隻基金的發行份額均在200億份以上。前四隻均為偏股或股票型基金,僅匯添富穩健收益A為偏債混合型基金。

同樣,對存量基金而言,基金的歷史業績往往是投資者選擇基金時的重要指標,基金經理優秀的歷史業績往往能夠吸引大量資金踴躍申購;代銷平臺也傾向於優先推薦業績表現出色的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排除今年新成立的業績偏短期的百億基金,43隻百億體量的老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3.01%,比同期老基金整體收益率高出9個百分點。排除以固收資產配置為主的6隻戰略配售基金,37隻主動權益百億基金平均收益率更是達到49.44%,超出同期產品15個百分點,斬獲了豐厚的超額收益。

從三年期維度看,具可統計數據的31隻百億規模基金期間平均收益率為103.45%,遠超同期滬深300指數17.1%的漲幅。

市場分析認為,明星基金帶貨潮背後,百億基金作為各家公司的重點產品,通常都會安排『精兵強將』管理,加之百億基金多是明星基金經理管理,基金公司安排優秀的投研團隊來配套管理這些「旗艦」產品,可以發揮團隊協作的管理優勢,彌補大規模基金在投資層面的劣勢。

截至目前,百億規模的主動權益基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連續多年處於較大規模狀態,規模一直都在百億以上;另一類是業績波動大但市場關注度高的基金,比如諾安成長等,這類基金也吸引了資金大量淨申購導致規模快速膨脹。

從持股結構來看,諾安成長超過99%的持股可以歸結為半導體概念,持股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都遠高於市場同類。這也導致了該基金業績的劇烈波動,最近一年加大回撤超過30%,高達31.21%。不過,儘管基金經理蔡嵩松被部分基金投資人視為「渣男」,但仍無阻於他作為網紅為基金帶貨,基金資產規模也是節節攀升。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諾安成長資產規模已高達277.31億元,較去年年末66.97億元相比,年內規模激增210.34億元。要知道,整個諾安基金全部偏股加股票基金規模合計近547.58億元。而蔡嵩松僅管理一隻基金的規模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對於基金經理帶貨,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規模和基金經理的業績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比如一些長期業績優秀的百億規模基金,已經實現了業績和規模的良性循環。而靠短期業績爆發吸引增量資金大舉買入的,業績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否則的話,規模終究還是會消退的。

新經濟e線為界面JMedia聯盟成員,2019胡潤百富優秀財經自媒體,旗下有支付寶個人專欄「新資本論」。新經濟e線公眾號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大魚號、百度百家、企鵝號、網易號、和訊名家、螞蟻財富社區、同花順同順號、招商銀行招財號等平臺

相關焦點

  • 國金證券「賀歲基」火爆 明星基金經理掀起「帶貨」熱潮
    這隻由明星基金經理王筱苓管理的混合基金髮行首日便引爆市場,可見投資者借基入市的熱情高漲。一位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爆款基金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明星基金經理的號召力。在當前的市場下,明星基金經理的「帶貨」熱潮方興未艾,也彰顯了投資者對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高度認可。
  • 16萬億!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
    摘要 【16萬億!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合適?】今年2月份,儘管國內市場飽受疫情衝擊,但依然不改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之勢。
  • 如何分析基金?基金業績考核那些事
    在不同的行業,績效有不同的計量指標和依據。 在基金市場,對基金進行績效評價,也是在對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進行衡量。基金的風險水平 根據風險報酬理論,收益水平和風險是一種正相關的關係。 市場上有一些平均收益率看似很高,其實也承擔了較高的風險。 在對基金進行業績考核時,需要把風險因素考慮在內。 3.
  • 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突破3萬億,爆款基金持續「刷榜」 衝刺規模大決戰
    臨近年末,公募基金新產品發行依舊持續發力。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到18.31萬億,這也是公募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超過1330隻,合計發行總份額突破3萬億份,刷新往年記錄。
  • 新發基金3.16萬億 爆款基金「連環炸」
    來源:中國基金報受A股市場快速回暖和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影響,2020年新基金髮行也收穫超級大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成立新基金1431隻,募資總規模為3.16萬億元,創造公募基金成立22年以來歷年最高紀錄。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這是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年出現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3萬億元。投資者的「買新贖舊」已經不是新鮮話題。雖然市場總量突破18萬億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但總體增量也不過3.8萬億元。此外,《財經》記者研究發現,由於監管對基金經理管理產品的數量有不超過10隻的上限要求,「卸老發新」的行動正在悄悄進行,多位基金經理藉此實現了管理規模的百億級躍進。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成立新基金1355隻,平均每天有3.7隻基金問世,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這是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年出現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3萬億元。投資者的「買新贖舊」已經不是新鮮話題。雖然市場總量突破18萬億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但總體增量也不過3.8萬億元。
  • 年終規模戰:"國民基金經理"王宗合助力 鵬華基金衝進前十_基金動態...
    「大年」,截止12月7日,據Wind數據估算,全行業142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已達18.35萬億元,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達11.08萬億元。從基金管理人的規模排名來看,頭部公司正在與其他公司拉開差距。基金行業的「年終規模戰」,已演變成局部戰爭,頭部公司相互緊盯,貼身肉搏。媒體報導,頭部基金公司之間都互相盯著,聽說其他基金公司領導還放出了『非貨規模不進前十就取消年終獎』的狠話。  今年新基金髮行規模已突破2.9萬億元。截止12月8日,根據wind數據顯示,前十座次發生變化,鵬華基金躋身前十。
  • 2.2萬億!公募基金髮行刷新紀錄 這輪「爆款潮」有何不同?
    摘要 【2.2萬億!公募基金髮行刷新紀錄 這輪「爆款潮」有何不同?】2020年對公募基金而言,是刷新紀錄的一年——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新高。
  • 尚智逢源: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 「以老帶新」成主流模式
    年內基金髮行規模創下記錄,公募行業也在加快新人培養節奏。基金經理團隊中,老人帶新人的步伐在加速,而給基金增聘新基金經理的做法也為業內普遍採用。
  • 2萬億新基金「指日可待」!下周爆款基金又要來了
    2020年雖然波折不斷,但是新基金髮行的歷史性一年。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已經有930隻新基金成立,合計募集規模已經超過1.9萬億,正邁進2萬億大關,這可以說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募。南方創新驅動擬任基金經理駱帥,目前在管基金總規模為169.86億元。
  •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出手 年末新基金該怎麼選?
    那麼目前的點位上買新基金是不是個好選擇?如何挑選一隻比較有潛力的新基金呢?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出手  今年以來,明星基金經理的帶貨能力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肯定,爆款產品頻頻出現。儘管年末市場行情震蕩,但資金的追星熱情卻不降反增。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3.06萬億元、1408隻、超1倍增長,公募基金新發市場的發展軌跡在2020年註定不平凡。在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內外雙循環」宏觀經濟背景下,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正在推動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強化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的格局,驅動公募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進程。驅動3萬億元新發基金背後的力量和邏輯是什麼?基金行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突破與挑戰?
  • 尚智逢源:今年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 多隻基金提前結束募集
    ,但仍然亮點頻出,多隻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實施比例配售,包括交銀施洛德內需增長一年持有期、中歐價值成長、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招商產業精選等,這些多是投資能力較為出色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所發行,或由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
  • 基金「大年」頭部公募加速「跑馬圈地」
    然而,在新發基金熱火朝天的盛況下,仍有11家基金公司年內「顆粒無收」,且以小型公募和成立時間較短的次新基金公司為主。發行市場烈火烹油年內新成立基金髮行規模即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標準,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已有1373隻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先後成立,累計新發規模約為2.99萬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且距離3萬億元僅差「臨門一腳」。同時,較2019年全年的1071隻和1.42萬億元,也分別增長28.2%和110.56%。突出的新發規模背後是眾多「爆款」的鼎力支持。
  • 2020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排位穩定
    根據太平洋證券的統計,截至 2020上半年末,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為31253億元,較2020年一季度末增長28.2%,較2019年末增長40.8%;而被動權益基金規模為10548億元,較2020年一季度末僅增長0.3%。而固收產品中,偏債混合型基金規模大幅增長,貨幣基金大幅縮水。
  • 私募股權基金份額轉讓破冰
    據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擔任人引見,目前國內存量私募股權基金範圍超越15萬億元,很多基金已到退出期,但目前國內主要退出渠道是企業上市,其他渠道仍不夠興旺。從美國等成熟市場看,經過份額買賣退出佔比達21.1%,IPO約為12.5%,併購渠道為66.3%。試點將開拓私募基金份額轉讓的新渠道,探究為這些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財政資金等提供新的退出方式。
  • 一隻爆款基金被28.8萬人搶購 基金髮行進入「網紅帶貨」模式
    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顯示,比例配售後,該基金最終確認的淨認購金額為59.31億元,認購戶數達28.8萬戶,其中,交銀施洛德基金從業人員認購了16萬元。包括交銀內核驅動在內,今年已有7隻募集規模超1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宣告成立,合計成立規模達329.45億元,其中,萬家科技創新、東方紅安鑫甄選一年持有混合、交銀內核驅動均是一日售罄,景順長城品質成長募集3天的成立規模達67.22億元,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混合僅用4天募集了113.2億元。
  • 北京率先試點私募股權基金份額轉讓
    為何要進行份額轉讓試點?據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存量私募股權基金規模超過15萬億元,很多基金已到退出期,但目前國內主要退出渠道是企業上市,其他渠道仍不夠發達。從美國等成熟市場看,通過份額交易退出佔比達21.1%,IPO約為12.5%,併購渠道為66.3%。試點將開闢私募基金份額轉讓的新渠道,探索為這些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財政資金等提供新的退出方式。
  • 泰達宏利基金為劉欣傅浩發新基,傅浩「一拖九」
    新發基金的數量、規模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超過1,400隻,募集規模超過3萬億元,其中權益基金募集規模佔比超過六成。在首募規模超百億元的44隻爆款基金中,有38隻是權益類基金,佔比高達86%。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18.75萬億元,比去年底增長約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