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羽毛球運動員謝杏芳接受採訪,談了很多對婚姻的感受。
其中那句:不是離不開,而是不離開。
讓人很難不想起,2016 年她選擇原諒林丹那一場風波。
但公眾對謝杏芳的遭遇,卻始終是同情和不忿的。
正如上個月林丹退役,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很燃的告別信。
但是下面點讚 3.7 萬的留言是:感恩你老婆吧。
光回復都有 2 千 8 百多條。孕期出軌的黑點,終究是林丹無法抹去的歷史。
這件事同樣也圍困著謝杏芳。至今她的微博下,還有很多質疑「為什麼不離婚」「渣男留著過年」的留言。
網際網路上的記憶,沒那麼容易翻篇。它同時賦予了謝杏芳太多標籤,有人為她喊冤,有人怒其不爭。
可是謝杏芳真的需要別人替她喊冤,甚或指點人生迷津嗎?
真實的她,或許比許多人想像中清醒得多。
01
謝杏芳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
《成為媽媽後》的採訪裡,謝杏芳面對鏡頭講了最近幾年的生活。
她最為珍視的始終是家庭。
她的社交帳號上,最多的是兒子小羽的照片,偶爾林丹也會出境。
她坦言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都不擅長表達,這讓自己的性格也很安靜,關鍵時刻不敢去拼。但希望小羽能在有愛的家庭中,自信的長大。
2016 年對她也是一個轉折點。生完孩子後,她火速開啟了第二人生。
讀完了北大社會工作專業,更積極的參與公益事業,為廣州的社工工作代言。
創立了自己的洗護品牌,從產品研發到宣傳推廣,事無巨細的親自去抓。參與論壇、接受採訪,站臺宣傳、演講……
為事業打拼的謝杏芳,同時也開始學著打扮、健身,再出現在公眾面前,比運動員時期美的多。
謝杏芳漸漸成為別人口中的謝總,也會帶著林丹一起站臺。
回想 2016 年,當時謝杏芳雖然火速選擇了表態救夫,但她的微博簡介改成了一段歌詞:錯在明知是錯,快樂該怎麼選擇。我愛錯我只能選擇沉默。
而現在打破沉默,整個人的狀態都多了一份篤定。這份從容,更多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底氣。
謝杏芳的幸運在於,十幾年高強度競技運動的磨練,給了她讓自己活得好的自信,也給了她打拼的能力。這無關於是不是「林太太」。
這樣的女人「離開」或者「不離開」,都不會是委曲求全,而僅僅是選擇。
她的選擇,你可以不認同,但是不能不尊重。
02
現實的世界裡,往往沒有人們期待的爽劇。
就像不久前熱播的《三十而已》,因為結局裡女主顧佳沒有把出軌老公和小三踩進塵埃,觀眾在網絡上各種大呼不爽,聲討編劇。
但我卻覺得,編劇張英姬身為一個已婚已育的 30+ 女人,其實呈現了真正的婚姻生活。
其中一段,顧佳發現許幻山出軌後情緒崩潰,她在崩潰的邊緣還在問閨蜜:
如果到這個時候,我對這段感情還是不舍,你會不會看不起我。
殘忍又寫實。並沒犯錯的顧佳,卻在殘局裡承受最大的壓力。哪怕人之常情的不舍與眷戀,也會害怕遭受他人的質疑。
這不就是婚姻困境中,許多女性的縮影嗎?
怎麼選擇都是錯。
不僅僅謝杏芳,馬伊琍、鄭秀文、佟麗婭……許許多多女明星都曾遭受「離婚質疑」。似乎沒有怒甩渣男,果斷離婚的女人,都不配做獨立女性。
可是,真實的人生,不是找到一個對的人 「1+1=HappyEnding」 那麼簡單!
婚姻僅僅是一個開始,之後的風浪波折往往超出你的預料。怎樣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對每個人來說,都將是漫長的挑戰!
馬伊琍曾經說過一段話:「我不相信有一種『無菌式婚姻』的存在,那些白頭偕老走到底的夫妻,絕對不是說從來都沒有過問題出現,也絕對不是說雙方從來沒有過出軌的行為,哪怕是精神上出軌。想明白了,你就會覺得這些事情沒有那麼可怕,所以要做的就是隨時做好準備,去應對可能的變化。」
愛情曾經是完美的想像。但到最後你總會發現,曾經眼中完美的那個人,其實只是普通人。就像我們自己也是普通人,一樣。
我們會犯錯,也會有懦弱。
我們無法決定別人的選擇,只能斟酌自己的決定。
03
成年人每一個決定的前提是,你能承擔起這後果。
就像後臺一位媽媽的留言:「曾經在月子裡發現老公跟女同事的曖昧簡訊,當時非常崩潰,兩家老人也爆發了衝突。父母親人朋友全都勸我離婚,但我不想:一方面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另一方面對獨自養育孩子也沒信心。不過這件事還是給了我很大刺激,那之後我很快回去上班,只覺得上漲的工資才能給我安全感。雖然後來沒再發現他出軌的跡象,但是有娃之後他表現出的沒擔當、逃避家庭責任,還是讓我心涼了。
今年離婚的時候反而很平靜。大概是因為不論心理上還是經濟上,我已經能承受了吧。」
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節奏,只有自己才能把握。
婚姻過日子這種事,真的不必滿足誰的期待。畢竟最後要面對每一天生存挑戰的,是我們自己。
就像謝杏芳最終說出:「婚姻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選擇。」
其實完全可以預料到可能面對的質疑,但是對她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所以才會說出來。
時至今日,女人獨立奮鬥的意義不就在於,我們可以不再以男人為終身依靠。無論選擇分手還是挽回,都不再是改變人生命運的大事。
選對或選錯,都接得住。
不為他人的期待而活,才是一個女人活明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