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佔比超20%,溫哥華為什麼有這麼多華人?

2020-12-14 環球情報員

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航空距離有將近1萬公裡;雖然說裡程漫長,但無礙加拿大成為長期以來華人主要移民聚居的國家。據加拿大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華裔人口目前已經成為了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數量達到近200萬,約佔總人口比例的5.1%。

在分布於加拿大各地的華人群體中,尤以溫哥華地區的華人比例最高。整個大溫哥華地區(溫哥華市及其周邊市鎮組成的都市圈)的華裔人口達到了50萬左右,佔總人口逾20%。而大溫地區中的列治文市,華人比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可以說走在街上一眼望去,無時無刻都能看到熟悉的黃種人面孔。

▲加拿大主要城市的華裔人口比例,溫哥華獨佔鰲頭

地理距離遙遠,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華人不斷來到大洋彼岸的楓葉國?而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他們是因何選擇溫哥華作為自己的落腳地?在異鄉的生活中,他們又形成了什麼樣的文化特色和社群氛圍?

▲溫哥華唐人街。這裡是當地華人最初的聚居地,也是全加拿大歷史最悠久且規模最大的唐人街

一、「情定」溫哥華

華人最早出現在加拿大的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左右。當時的北美大地,被多個殖民國家進行了勢力劃分。而如今的加拿大大部地區,則處於英國和法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為了進一步挖掘蘊藏的豐富資源,殖民當局在當地發展了多種形態的經濟部門,涉及種植業、木材業、煤炭業以及鐵礦開採業等。

那個時候東部法屬加拿大(今魁北克),一直是發展相對較好的重心區域,人口也十分集中。而西部的英屬哥倫比亞,則顯得較為落寞。從19世紀開始,因為金礦等資源被開採,當地掀起了一股「向西部進發」的熱潮,這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的西進運動。

而18世紀的中國,正處於封建王朝的衰落時期。百姓們民不聊生,階級矛盾又不斷升級惡化,因此產生了大量向海外奔走謀生的人群,他們大多數來自沿海地區。在這些人當中,有乘著南海風浪向南洋行進的,也有到歐洲探尋資本奧秘的,更亦有跨越汪洋至新大陸發現賺錢商機的。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因為被強制販賣到異國的悲慘勞工。

1788年,一群來自澳門的木工跟隨英國海軍隊長來到了英屬哥倫比亞,這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批到達的華人。而湊巧的是,這批木工當時登陸的地點恰好是現在的溫哥華地區。

▲「每英尺的鐵軌下就躺著一個中國人的靈魂」。對於在加拿大太平洋公路修建中有過突出貢獻的華人勞工,曾有人這樣生動形容

修建鐵路的工人徵用,雖然是對華人勞工的極度剝削,但也算是為處於生活底層的他們,提供了一條謀生的出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隨著服務於西進運動的太平洋鐵路等基礎設施修築完成後,加拿大也不再需要他們。

而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出逃而改善生活。1867年,在北美及美洲國家獨立運動熱潮的影響下,加拿大聯邦也宣告成立。為了防止大量華人湧入加拿大,搶奪這個新生國家本就匱乏的工作崗位,加拿大政府開始向進入加拿大的華人收取每人50加元的人頭稅。後來又因為效果不顯著,最高曾漲到500美元。

第一批群居在溫哥華的華人,甚至比這座城市的歷史還要悠久。1884年,一個超過100人的華人團體來到布拉德內灣(在今溫哥華地區),他們當中有鋸木工、廚師、洗衣工以及商人等。而這一年,距離溫哥華正式建市還有兩年時間。

▲溫哥華成立時因火災而臨時搭建的市政廳

雖然加拿大當局幾次想通過稅費提高的手段,去限制進入加拿大華人數量,但總體而言,華人數量仍呈現一個持續上升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中國,正處於改革不斷、推翻封建的動蕩時期,統治極其腐朽,人心渙散;其次是聯邦建成不久的加拿大,正處於一個建設熱潮時期,提供相當多的工作機會,同時又傳說著金礦等令人無比神往的財富資源。

這波來自東方的移民集團讓加拿大的領導人們感到越來越不安,他們認為華裔人數的持續上漲,會對本土的就業環境甚至是統治基礎造成威脅。為此,在增加稅種舉措依然不力的情況下,他們決定以嚴苛的法案去限制華人對加拿大地區的輸入。

1923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取消人頭稅的規定,同時通過了《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法案規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員,留學生和特別個案以外,禁止華人進入加拿大境內,到後來適用範圍擴大到所有亞裔。這是一部明顯針對特定族群而設定的法案,旨在以強硬的法條去控制亞洲人進入加拿大。一經出臺,就受到了加拿大少數族裔尤其是亞裔的強烈不滿。

▲20世紀初加拿大排華成風,這樣的歧視性標語隨處可見

民怨的激怒,就勢必會倒逼加拿大政府的轉變。而他們的轉變,始於二戰時期。1939年9月,加拿大正式宣布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外作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此加拿大曾以政府名義發行了特定的戰時債券。

此時加拿大中華會館本著大度的胸懷,在呼籲華人購買中華民國債券的同時,也鼓勵他們入手加拿大的戰時債券,為自己籍國的正義抗爭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從此之後,華人在加拿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觀。

基於二戰期間華人對加拿大軍方資金的大力支持,加拿大政府於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案並恢復了在加華人的公民權力。經過長達數十年的付出與抗爭,加拿大的華人群體終於得到了他們應該享受的居留權。

▲當時加拿大的一處中華會館

雖說加拿大國土面積廣大,但真正坐擁卓越的地理位置和發展契機的城市,可以說並不多。而溫哥華,就是其中的一個。和東北部常年嚴寒不同,溫哥華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既能「迎面」感受到來自北太平洋吹拂的暖流,也能夠讓落基山脈的寬大「臂膀」,阻擋住突襲而來的寒流。溫哥華的如此氣候,不僅十分適宜人生存,同時也是城市發展絕好的先天條件。

▲溫哥華的地理位置及坐標

從第一條大型太平洋鐵路修建開始,溫哥華的基礎設施建設便走上了正軌。19世紀末建成城市電車系統、溫哥華港逐步成為全加最大的港口、生物科技及電影業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溫哥華城市競爭力的不斷上升,吸引了越來越多到加拿大的華人移民,將其作為自己居住的首選。而溫哥華的崛起,只是西部這些年來逐步趕超「老大哥」東部的一個縮影。

▲大溫哥華地區的二級行政規劃。強大的輻射能力,使得周邊形成了一個以溫哥華為中心的巨大都市圈

溫哥華現今已經發展成為全加第三大都會區,也是西部最大的都會區。悠久的華人移民史、宜人的氣候以及繁華的都市風貌,讓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青睞於選擇這裡。溫哥華也成為了北美僅次於舊金山之後,第二大的華人聚集地。

二、特色與烙印

溫哥華不僅華人數量眾多,祖籍地也有很強烈的地方特色。第一批來到加拿大修築太平洋鐵路的華工中,就大多是來自中國廣東地區。此後,由於前人的開拓引導作用,使得不少廣東地區的居民,經過親戚和朋友的介紹,先後來到溫哥華地區謀生。

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次華人人口普查中,全溫哥華16700的華人居民中,北方人只有50人左右,其餘的均為四邑廣府人(分布在今廣東江門及中山一帶)以及客家人。

▲2011年大溫哥華地區華裔人口普查情況

華人群體的壯大,尤其是祖籍地的深刻影響,豐富了溫哥華的語言文化。由於廣東地區華人眾多,讓粵語、客家話以及潮汕話等語言,在當地十分盛行。尤其是粵語,曾長期是當地華人主要的使用語言。近年來隨著華人移民加國的地區越來越寬泛,普通話才逐漸開始挑戰到了粵語在溫哥華華人圈中的主導地位。

▲粵語和國語的普及程度,無論是在溫哥華都會區還是全加拿大華人圈中,都佔據著領先的位置

不止是語言,中國的漢字、飲食等傳統文化,也已經深刻地紮根在溫哥華的土壤裡,成為當地多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在溫哥華,不僅僅是唐人街,很多的街頭巷角,你都可以看到賣剪紙、對聯等中國特色的百貨店;而中國菜餚的餐廳,更是不計其數。

▲在市場裡隨處可見的中文廣告牌。這不單單成為了華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更多溫哥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幾代移民人的影響下,今日的溫哥華,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鮮明華人特色的城市。語言、文字、餐飲以及商業等,越來越多的中華特色,融入到當地原本的生態中,增添了一抹來自東方的亮色。

三、當代的移民們

和原先的門檻較高不同,新時期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呈現出了較為寬鬆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當地族裔呈多元化形態上。據加拿大本世紀初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加人口突破十萬的族群多達34個,而其他的小族群更是不計其數。這其中很多是後來搬遷而來的新移民。

▲亞裔在加拿大的人口比例僅次於歐裔,而華裔又是亞裔族群中佔比的佼佼者

而隨著國內社會環境的穩定,如今向加拿大移民的人群,不再是將謀生作為直接需求,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特點。總結起來,主要有社會福利、薪資待遇、教育保障以及醫療體制等。

從溫哥華的少數族裔新移民勞動人口數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現在新移民的華人在數量上佔優,但從事工作勞動的比例,卻遠比其他族裔低得多。這其中很多是辦理戶籍卻不在本地上班,亦或是在當地讀書的移民學生等。

▲溫哥華都會區少數族裔新移民勞動人口參與率情況

除了在數量上呈現了持續上升的特點,華人還給當地社會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力,尤其是以溫哥華都市區表現得最為顯著。在政壇上,包括聯邦國會議員、省議員、市議員以及各單位公職人員等,均有華人分布,他們致力於服務溫哥華地區;而在商界或文娛界上,也有不少人是來自溫哥華。他們以華裔的身份,在大中華區甚至北美都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

▲溫哥華議會特別會議中出現的中文,是華人在當地政壇影響力卓著的一種表現

強大影響力的另一面,是新移民來到西方社區後的不適感。近年來,溫哥華社區裡陡增的華人數量,經常會引起其他族裔居民些許的不滿。這表現在對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的冷淡以及對社區環境的治理維護的不力等。

▲溫哥華列治文的華文媒體增多,讀者表現出的「另類」情緒

雖然說華人是溫哥華的外來移民,是少數族裔中的一部分。但經過了數百年、幾代人的艱苦奮鬥,他們已經從被排斥的一群人,蛻變成了具有廣泛號召力的一群人。華人在溫哥華的故事,必將會繼續精彩。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溫哥華唐人街: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華人,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
    我們要介紹的是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溫哥華唐人街。自打1979年加拿大政府開放了移民政策以來,溫哥華就吸引了大批喜歡溫暖氣候的中國移民來此居住。曾經有人統計過,在溫哥華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華人,然而最早來到溫哥華的華人,其實並不是為了這裡溫暖的氣候,優美的景致,在這片以楓葉為標誌的和平土地上,中國人的故事竟是從地獄開始的。1859年美國建成了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之後,溫哥華所在的bc省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進行了一次談判,如果政府不修建一條同樣的大鐵路,這bc省就要投奔美國政府的懷抱去了。
  • 移民加拿大,華人最愛的竟然不是溫哥華,而是這個大溫城市
    眾所周知,華人移民加拿大,很多人都會優先選擇BC省、安省定居,大溫哥華地區和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佔比在整個加拿大排名都是數一數二的。大溫地區是加拿大華人最密集的地區,雖然溫哥華市內有一個規模僅次於舊金山中國城的溫哥華中國城,被譽為北美第二大中國城,但實際而言,緊鄰溫哥華的列治文才是真正的中國城。
  • 加拿大究竟有多少華人?
    有很多藝人都是加拿大華人,比如彭于晏、趙又廷、蔡卓妍、竇驍,他們都是加拿大華人,加拿大的總人口不多,但華人比例卻相當高,甚至有些城市,華人已成為主體族裔。華人移居加拿大的歷史,已超過兩百年早在1770年,即清乾隆三十五年,有120名華人勞工抵達加拿大西海岸的溫哥華島,這是最早的華人抵達加拿大的記載,1788年,一名叫做詹姆斯梅爾斯的英國皮毛商人,從澳門帶了50個華人木工抵達溫哥華,相對於之前,這次華人抵達溫哥華,留下了具體名冊與其他內容,這是華人抵達加拿大最確鑿的記載。
  • 深度對比|美國西雅圖VS加拿大溫哥華,華人移民選擇定居哪裡好?
    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電影,為什麼大部分外景卻在溫哥華拍?西雅圖、溫哥華同處北美西岸的兩座城市,對於華人移民來講,到底選擇哪裡定居?美國還是加拿大、溫哥華還是西雅圖?一、氣候差異先看看氣候,由於溫哥華和西雅圖兩地相隔僅僅230多公裡,所以氣候區別不大,夏天都很涼爽,冬季也都多雨。稍有不同的是溫哥華碧海藍天再配上雪山,看上去比較有氣勢,而西雅圖則河流湖泊縱橫,顯得更富有靈氣。
  • 從加拿大溫哥華看出華人現狀
    三是華人社群過往在社會議題上長久沉默,幾無話語權,向來就是率先歧視打擊的對象。這方面就不用多說了,如果誰認為華人在當地社會議題中很有影響力,政客們都很重視華裔,舉個例子來。一個反證是,試問,當今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是美國,有誰敢質疑印裔的「忠誠度」?又有誰敢質疑西亞裔的「忠誠度」?
  • 加拿大溫哥華華人醫生開設華人醫療熱線助力抗疫
    中新網多倫多3月24日電 由加拿大卑詩省(又譯卑詩省)一群華人醫生組建的加拿大華人醫療熱線,於當地時間3月24日正式開通。加拿大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包括卑詩省在內的多個省份和地區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移民溫哥華的華人太多了?北美小加州基隆拿歡迎你!
    加拿大作為一個傳統移民國家,每年都有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外來人口定居加拿大,尤其是加拿大政府推出三年百萬新移民計劃以來,在友好的移民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國人也加入了移民隊伍。加拿大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華裔是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華裔人口總量接近200萬,約佔加拿大總人口比例的5.1%,這個數據對於總人口還不足四千萬的加拿大來說,已經非常龐大,所以加拿大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但是在一些華人密集的省市,遇見華人面孔的概率並不低。
  • 反思 ¦ 參選華人多分化了華人票?華人票到底有多少,誰該滾蛋?
    尤其是在溫哥華、列治文、本拿比等華人聚居的三大戰區,華人最終戰績退步明顯,如列治文上屆有6名華裔入駐市政府,而今年只有3位,其中只有區澤光保住議員席位;本拿比王白進成功連任,另有2名華人入選學委,與上屆2位市議員3位學委相比,失去2個席位;溫哥華,華人則全線崩潰,上屆尚有總共2個議員1個學委1個公園局委員共4人入選,這次則只有2位學委,市議會沒有華人。
  • 加拿大新老華人社團凝心聚力 助華人融入多元文化
    原文摘編如下:  加拿大華人社團由民間自發成立,自發組織,共同管理。百年老社團有自己的物業資產,基石穩定,有規範的組織機構和明確分工,定期換屆選舉,還有各自的堂會堂規和會館宗旨,呈現很強的非政府性和自治性。
  • 華人移民最喜歡去的5個加拿大城市,你覺得哪個最好?
    選擇移民國家倒不是件難事,加拿大一直以來就是華人移民的首選國家。不僅僅是因為加拿大有完善的福利制度,還因為加拿大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多元且包容的文化等。但加拿大有那麼多城市,到底哪個才是你心目中適合移居的地方呢?
  • 加央行:這位華人肖像或登上加拿大5元新鈔
    小僑相信,即便是在咱華人同胞當中,溫金有可能也是個陌生的名字。那麼,他的人生有哪些傳奇經歷?為何在去世多年後仍被大家記住?歷史記錄中最早生於加拿大的華人溫金有是歷史紀錄中最早出生於加拿大的華人。最早行使投票權的華人之一1904年到1936年間,在當時華人仍飽受歧視的溫哥華,溫金有憑藉努力成為溫哥華市警察局傳譯員,成為華人擔任加拿大公職的第一人。溫金有始終致力於為華人爭取平等權益。1949年,溫哥華市政府廢除市級排華法令,加拿大華人正式獲得了和主流白人同等的公民待遇。
  • 溫哥華華人社區感染率最低!「反華病毒感染者」遭數據「打臉」
    文章摘編如下:6月4日,在卑詩省發生新冠疫情4個多月後,官員們終於公布了分地區數據,顯示華人佔多數的里奇蒙——一度被認為可能是本省疫情原發地——實際上是大溫哥華感染程度最低的地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長時間隱瞞數據的目的本是為了避免對某些社區汙名化。這個目的或許沒有取得太好的結果。
  • 加拿大總理的兩面性:被姦殺的華人女孩視而不見,卻同情撒謊的穆斯林女孩...
    「為什麼特魯多寧願得罪所有華人,也不願得罪穆斯林?因為華人低調勤勞不喜歡參與政治,因為你們不會去投票。」
  • 又有9名加拿大人被確診感染!加拿大不是「世外桃源」,有加速爆發趨勢!華人社群緊急呼籲這麼做...
    加拿大有加速爆發的趨勢!現在,這世界並不存在「一方淨土」加拿大,更不是你想像的「世外桃源」!在過去短短的一天中,又有9名加拿大人被確診為新增新型冠狀病毒病例!這兩名病患分別是一名30多歲的男子和一名30多歲的女子。
  • 曝光加拿大房產市場潛規則:華人不許在這買房,房主僕人除外
    據加拿大《環球新聞》7月24日報導,一名在加拿大的華人表示,他溫哥華買房時,意外發現了當地房產市場的一個種族歧視潛規則,那就是打算購買的房契上寫著:非洲人和亞洲人,以及非裔後代和亞裔後代,不被允許在該地區居住,房主的僕人除外。
  • 加拿大華人學者:後疫情時代仍需警惕「政治病毒」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多倫多12月20日電(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華人智庫加拿大華裔百人會於12月19日舉辦的一場新書線上發布會中,有加拿大政界人士及華人學者認為,加社會各界在反種族歧視問題上仍需繼續努力,更需警惕「麥卡錫主義」在疫情背景下重新浮現。
  • 移民加拿大生活定居,最受華人青睞的城市有哪些?
    尤其是加拿大,作為華人最熱門的移民國家之一,其完善的福利、優美的環境、先進的教育和多元的文化都是考量因素。城市如此之多,該選擇哪個城市居住?當然,不少移民者會說:選擇華人比較多的城市去就好了。這確實會有一定好處,但是不是往裡面「扎堆」才是最好的選擇?
  • 想要移民加拿大,選擇多倫多還是溫哥華比較好?
    2020年,加拿大依然是國際上一流的移民大國,制定了百萬移民計劃之後,加拿大政府不遺餘力地引入新移民,哪怕是在疫情期間也沒有中斷移民審批事宜。很多想要移民加拿大的人都比較關心,移民到加拿大之後,到底是選擇多倫多還是溫哥華比較好,那麼哪個城市更利於生活定居呢?
  • 華人姓氏「李」成加拿大第一大姓 遠高於第二名
    (加拿大《世界日報》)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導,如果有人說加拿大的第一大姓是李(Li),你可千萬別不相信。根據加拿大各地電話簿登記的姓氏統計,排在前20名的華人姓氏就有4個,其中李(Li)排在第一,遠高於排在第二的Smith,這還不包括排第八的另一個華人姓氏李(Lee),而華人姓氏林(Lam)排在第三,陳(Chan)排第十九。報導稱,雖然華人在加拿大算是少數民族,只有區區160萬人,和加拿大3600萬人比起來差得遠,但李(Li)的確是加國第一大姓。
  • 加拿大一省公布各地新冠感染率,華人比例最大城市排名最低
    據《南華早報》30日報導,加拿大卑詩省公布了各地區感染率,華人佔比最高的列治文市感染率最低,似乎不到加拿大其他地區的三分之一,只有鄰市溫哥華的一半。Mark Lysyshyn博士VCH副首席醫療衛生官Lysyshyn在回答一名觀眾的問題時說,「病例最多的是溫哥華地區,我們病例中約有60%都在溫哥華。在溫哥華北岸也發現了大量的病例,大約佔我們病例的30%。還有大約10%的病例在列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