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萊西:基層黨組織「一統領三融合」開拓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14 大眾數字報

  萊西市原來的經濟薄弱村溝東村,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大力發展高效葡萄產業,較傳統種植業畝均增收6000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專業村」。

  產芝村的開心農場。

  萊西市經濟薄弱鎮馬連莊鎮的甜瓜喜獲豐收。

  萊西市日莊鎮溝東新村民主研究項目建設。

  萊西市夏格莊鎮雙山政德教育基地。

  院上鎮徐家屯民俗館。

  沽水菜鄉,蘿蔔小鎮。

  聚焦答好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山東青島萊西市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按照「一統領三融合」思路(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思維,抓鎮促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把「人的文章」「錢的文章」「產業的文章」打通來做,統籌推進農村組織體系重構、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通過「分散經營」向「抱團發展」轉變、「村民自治」向「多元共治」轉變、「粗放服務」向「精準配置」轉變,把群眾參與主動性調動起來,讓鄉村發展緊貼群眾需求,穩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緊跟新時代鄉村振興步伐。
  農村基層黨組織
統領鄉村發展融合

  「俺村2016年以前是經濟薄弱村,後來黨支部帶領全村種葡萄,大伙兒都富裕起來了,像我這樣原來的困難戶,現在一年也能收入兩三萬元。」萊西市日莊鎮溝東自然村王人良的幸福感溢於言表,「看到我們村好了,周邊四個村也加入我們村,成立了溝東新村,如今,我們一塊發展葡萄產業,共同致富。」 
  據了解,王人良口中的溝東新村,是2019年由溝東、徐家寨、青峰嶺、南埠、玉池5個自然村組成。新村黨總支成立後,選配了政治素質好、遵紀尚德好、群眾口碑好、擔當精神強、帶富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三好三強」新村班子,縱向構建起「新村黨總支—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橫向成立葡萄產業、鄉村旅遊、社會治理、鄉風文明、老年協會5個功能型黨小組,由支部委員擔任黨小組長,完成了黨組織區域整合、黨員分類管理。這5個自然村中,過去有4個是省定貧困村;而如今,「抱團」發展的溝東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專業村、休閒度假的「打卡勝地」。
  「傳統的小農戶分散經營方式制約了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提高統籌資源能力,以產業為紐帶,有效整合區域內各類要素和發展資源,加快調整農村生產關係,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由『分散經營』向『抱團發展』轉變。」萊西市日莊鎮黨委書記王安慧深有感慨。
  溝東新村黨總支充分發揮統領作用,整合5個村莊的土地、資產、人才等生產要素,藉助資源整合後帶來的新發展空間,創新「黨總支+合作社+農業公司+農戶」模式,延伸發展「陽光玫瑰」「玫瑰香」等8個葡萄品種,在過去5個村地盤上擴大土地流轉面積,發展無核葡萄基地12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形成6000餘畝的無核葡萄產業集群,實現產業規模化、抱團式發展,促進村集體、群眾雙增收。鄉村旅遊黨小組依託葡萄產業做好鄉村旅遊文章,去年,溝東新村承接了青島·萊西第三屆大沽河國際休閒節活動,累計吸引遊客6萬餘人,銷售葡萄17萬餘斤,溝東新村人均收入增至20800元,成為國家鄉村旅遊重點扶持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溝東新村的美麗嬗變是萊西農村基層黨組織區域化重構效果顯著的生動詮釋。「以黨支部為核心,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是『萊西會議』的最大貢獻。進入新時代,從深刻變動的農村經濟結構、組織結構、社會結構出發,打破就農村抓農村、就村莊抓村莊的慣性思維,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由單純抓村級組織建設向全面統領區域內各類組織轉變,把區域內人才、土地、資本、產業等各類資源要素整合起來,把區域內各類組織有機聯結起來,著力解決黨組織選人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黨員管理難等突出問題。」萊西市委副書記張升山對此感觸頗深。
  風景如畫、古樸秀麗的萊西市水集街道產芝自然村,雖然靠近城區、毗鄰產芝水庫,但幾年前村集體年收入還不足3萬元。萊西市根據鎮村實際,推行「街道黨工委+平臺公司+新村黨委+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校+農戶」的鎮村聯動發展模式,走抱團發展的新路子。新建組培中心,建設1200餘畝高效農業園區。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吸引社會資本發展特色旅遊,打造「產芝老家」特色旅遊品牌,建設鄉村旅遊景區。產芝村黨支部成立了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資金、資產等入股,村民以勞動力、土地等入股。每逢周末、節假日,產芝自然村的「開心農場」、露天燒烤、採摘園、農家樂餐館幾乎家家爆滿,村裡110套閒置房屋、500多畝耕地一下子成了能分紅的「寶貝疙瘩」,2019年,產芝自然村集體年收入增長到80多萬元。現如今,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開門就能看風景,原來外出打工的人陸續回來了,王世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距離村頭百米開起了興芝小院,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他說:「都是做餐飲,外面哪有家裡好。」
  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充分發揮後,為農業農村融合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把農民組織起來、資源整合起來、產業發展起來,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閒資源」變成「活資本」,村莊更有精氣神,村民更有歸屬感和獲得感,黨組織也更有凝聚力。
  「村級組織帶領群眾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萊西會議」為村級組織確定的中心任務。萊西通過加強農村基層區域化黨建,打破了小規模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推動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更加有力地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區域發展由「各自為戰」向「集群作戰」轉變;重構了黨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實現了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2019年萊西村莊發展融合遍地開花:南墅鎮東石新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80餘萬元;日莊鎮溝東新村集體經濟收入101萬元;河頭店鎮龍泉湖新村集體經濟收入180多萬元;姜山鎮垛埠新村集體經濟收入252萬元;水集街道產芝湖新村集體經濟收入467萬元;沽河街道莊扶新村集體經濟收入820萬元;萊西經濟開發區南龍灣莊集體經濟收入600多萬元,集體資產2億多元……如今漫步萊西村莊,處處都是繁榮景象,群眾幸福指數、滿意度不斷提升,在2019年青島市民生工作評價中萊西位居各區市第一名。
農村基層黨組織
統領鄉村治理融合

  「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設」,是「萊西會議」的重要創新。進入新時代,農村不同群體的價值觀念和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單純依靠村民自治,已經難以適應鄉村治理的現實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有效整合各方治理力量,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形成鄉村治理共同體,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鄉村治理由「村民自治」為主向「多元共治」轉變。
  萊西市馬連莊鎮仲格莊自然村近些年比較亂,支部書記如走馬燈似的換。這樣的村莊怎麼辦?馬連莊鎮實施基層黨組織區域化重構,組建馬連莊新村黨委,崔格莊自然村「治村能人」於樂美走馬上任黨委書記,她從黨員抓起,調動黨員發揮先鋒作用,強化黨組織戰鬥堡壘建設,立村規民約有序推動村莊自治法治德治,有效地解決了「氣死公安、難死法院」等難題,把這個原本出了名的「窮、亂、差」村莊,變成了「綠、富、美」的村莊。
  農村財務是基層治理普遍存在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對此,於樂美始終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對村裡的財務支出進行研究,凡是超過300元以上開支,必須兩委成員集體籤字確認,並及時進行公示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多年來未發生一起財務問題。
  「全市推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機制,把加強黨的領導有關要求寫入村民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相關組織章程,釐清政府管理權和村民自治權的邊界,實行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健全基層協商民主制度,推動村民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從而實現村莊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萊西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坤山告訴筆者。
  為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萊西市大膽探索,在全國率先全域推進農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建設,對農村黨組織書記由「區域封閉」向「開放融合」轉變,全域統籌調配,推進鄉村治理。原日莊鎮東白石山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孫永建,把貧窮落後的村莊建成「山東省文明村莊」,日莊鎮黨委調任他擔任該鎮河頭新村黨委副書記,帶動發展周邊一整片,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高效農業發展都有很大起色。原馬連莊鎮草泊新村黨委書記孫萬榮工作出色,被市委組織部調任水集街道韶存莊新村黨委書記,他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村民自治良性互動,短時間內把村裡的陳帳、亂帳全部處理完,完成了「三資」融合,發展起經濟合作社,村規民約立起來,村民正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前進。青島正局級幹部張建東,抱著到農村幹實事的初心,到萊西經濟開發區七星河新村任黨委書記,吃住在村裡,治理村莊軟弱渙散問題,組織群眾發展智慧農業、高效農業,想幹的事兒正如火如荼進行著。57歲的張建東語氣堅定:「我想把這一輩子積攢的工作經驗和資源,都用到七星河新村發展上,全力打造一個鄉村振興的『七星河模式』,讓城裡人願意來,村裡人不願走。」
  如今,萊西在全市村莊完善了黨組織領導的法治機制,健全了協商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集中開展《村規民約》修訂活動,推進全市村莊「三會一約」全覆蓋,構建起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推動村莊由自治、法治向德治邁進。「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德治機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萊西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紀玉水對鄉村德治信心滿懷。
  萊西市馬連莊鎮朱耩自然村徐林75歲的父親患腦溢血、母親患乳腺癌,家庭年均收入只有6540元。徐林因無資金無技術,只能靠傳統種植業生活。由於生活困難,徐林從沒給過老人生活費等,未能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引起老人不滿。村民道德評議會對其進行了評議和說服教育,並及時幫其找準窮根,從改善家庭生產條件入手,幫其致富。村裡推薦他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培訓班,通過培訓,徐林掌握了大棚甜瓜種植技術,在村裡幫助下建設了2.5畝大棚,當年收入達到5萬多元。徐林生活改善以後,自覺給足了父母贍養費、醫療費。
  通過用道德評議會的方式,萊西市把諸如精準扶貧、孝道養老等內容具體化,是非功過由群眾評說。同時,充分讓法律顧問參與進來,積極開展贍養法規宣傳、違法案例解讀、孝老敬老勸誡,讓法定之責深入人心,樹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鮮明導向,並在全市各鎮、街道成立了扶貧維權志願服務隊,專項構建「老人維權四維網絡」。
  萊西市夏格莊鎮雙山村黨總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家風」「家訓」重要論述,深入挖掘傳承600餘年的「清、慎、勤、智、仁、勇」張氏家訓內涵,一直堅持以德治村,走出了一條從傳說到傳承、從積德到積分、從古風到新風、從治家到治村的鄉村善治之路。通過打造雙山政德教育基地,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開展黨群道德教育,讓家家傳家訓、戶戶定家風成為新風尚。通過健全道德積分管理體系,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身邊事入手,將村莊重要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使道德的軟約束有了硬抓手,用「小積分」解決了「大問題」。通過整合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等力量,成立「五老」話心室,讓大家有話敞開了說、有事商量著辦,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通過做細做實網格化治理,依託鎮黨委建立的「青雲」微網格管理服務平臺,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掌上治理」機制,提升了村莊治理水平。
  2019年,萊西市承辦了全省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現場會,獲評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試點市。今年一季度,在青島市公眾安全感和社會治安滿意度調查中,萊西市公眾安全感、社會治安滿意度、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滿意度三項均列青島各區市第1名,其中,公眾安全感、社會治安滿意度兩項獲得滿分。
農村基層黨組織
統領鄉村服務融合

  「搞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是「萊西會議」的實踐探索。當前,農村各類服務資源和力量相對分散,這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不相適應。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權力下放,整合區域內各類服務資源和力量,構建「大服務」格局,推動鄉村服務由「粗放供給」向「精準配置」轉變。
  「有的村莊黨員全是黨支部書記自家親戚,有的村莊宗派爭鬥,服務群眾意識淡薄。」有著15年鎮村工作經歷的河頭店鎮黨委書記崔旭升告訴筆者,「要真正把基層群眾服務好,必須深化改革,建好村級黨組織班子。」
  為強化幹部為農服務宗旨意識,萊西市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努力為鄉村振興貢獻黨組織的力量。萊西改革創新黨組織設置,把861個自然村的黨組織調整為142個新村黨組織,織密農村基層區域化黨建服務「網際網路」,形成「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鏈條,及時選舉產生新村「兩委」,合理劃分網格,建強網格黨組織,確定黨員中心戶,構建起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區域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體系。
  「區域化黨建體制下,對萊西村幹部是有陣痛的。一次陣痛,是原支部書記當網格員了。二次陣痛,是資產融合把利益固化的藩籬打破了。」萊西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坤山介紹,重塑新的基層黨組織架構,真正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同時,積極推進農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建設,並參照事業單位標準落實專項激勵。新政並不意味著給農村黨組織書記送上了「鐵飯碗」。崔坤山說,萊西實施嚴格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加強專業管理監督,對不稱職、不勝任的,堅決及時進行調整。
  「我要把這項工作當作終身事業。」河頭店鎮龍泉湖新村黨委書記宮榮基自家有一個育苗基地,他決定把在外上班的兒子叫回來接管,自己則把全部精力投入服務村莊發展。為合理有序推進集中居住,降低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成本,龍泉湖社區在建設、搬遷中始終堅持從群眾需求出發,住房面積、戶型、基本裝修都經過村民大會、村代表會議協商,通過後才實施建設,建好後才搬遷。一二期竣工後,兩個自然村的719戶、1470人已入住社區新居。住下了,還要過得好。53歲的王任君說,「住進社區以後,地流轉出去一部分,每畝能拿到1000元的流轉費用。我這個歲數種地算年輕的了,很多人種不動了。流轉不僅輕鬆,而且可以在周邊農業企業打個小工,一年下來,有五六萬元收入呢。」
  在萊西村莊,一張張看不見的網格已被劃定,所有涉及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項,統一都納入網格服務管理內容,實現了鄉村服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每名網格員只負責30-50戶,他們既熟悉每戶村民的情況,又了解各項惠民政策,為民服務代理開展得有聲有色。
  日莊鎮鮑格莊自然村村民劉雲花要辦老年證,一個電話,網格員丁雲就全程代辦了。「孩子們都上班,俺腿腳也不好,一有急事難事愁事,首先會想到找網格員。現在村裡人不論是辦理業務、鄰裡之間有矛盾,還是衛生不乾淨了、牆壁裂縫漏雨,只要一個電話,網格員都能幫忙解決。」
  萊西市沽河街道郭旺莊自然村,以強化黨支部核心作用為目標,建立黨員幹部「街長制」,將全村劃分為12條街巷,由威信高、責任心強的黨員幹部擔任街長,包聯所有普通群眾、低保戶、五保戶、精準幫扶戶。每個街長建立了村民微信群,群眾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找街長,實現了「村民事、村民辦,難事不難,事事好辦」。
  萊西有黨組織統領的堅強有力服務體系,更有與之相配套的先進服務理念。「萊西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實施便民服務精準化,建好用好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和村莊黨群服務站,並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從政府的『供給側』向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側』轉變。」萊西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封芝寶介紹,聚焦流程再造,全市推出了一系列「放管服套餐」,發揮農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區域化服務平臺作用,將適合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村莊黨群服務站承接的服務事項全面下放,建立直辦、代辦和諮詢事項清單,提高信息化建設和服務水平,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黨群服務平臺,變「群眾圍著窗口轉」為「窗口圍著群眾轉」,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的同時,助推企業穩產擴產達產增產,讓群眾辦事更加省時省心。
  9月23日傍晚,在萊西市望城街道後塔黨群服務中心,經過手機掃碼後,望城街道南望城自然村村民王玉玲打開智能儲存櫃,拿著已經辦理好的養老保險手冊說道,「俺昨天去地裡幹完活,到咱服務中心辦理的時候,工作人員都已經下班了,俺就把要提交的材料放到儲存櫃裡,今天來一看,工作人員已經給辦理好了,現在辦事真是又快又方便!」
  望城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德香介紹,現在大廳每個窗口對進駐的86個便民服務事項,均能無差別一窗受理,形成了「前臺綜合收件、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務模式。在推進服務下沉、延伸,實現全領域受理的同時,本著「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理念,還在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安裝了一套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可以實現醫保、社保、住房公積金、不動產等45項便民服務事項的查詢、辦理,配合智能文件櫃,可實現建設、文教衛生、社保等754項行政審批材料、證照等投遞和領取,實現24小時的全時段服務。
  據了解,萊西市還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農村社會事務,加快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配套服務社會化,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農村社會組織發展,注重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採取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方式,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的短板,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程強 馮連營 李克忠) 

相關焦點

  • 青島萊西:基層黨組織「三變」統領鄉村振興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
    30年前,中央組織部等國家五部委在山東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被稱為「萊西會議」。從此,位於膠東半島地理中心位置的萊西市,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  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介紹,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萊西市聚焦答好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按照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思路;讓鄉村發展緊貼群眾需求,穩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緊跟新時代鄉村振興步伐。
  • 拓展"萊西會議"經驗 萊西以基層黨建促城鄉融合發展
    青島新聞網10月14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程強)聚焦答好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山東青島萊西市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按照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的思路,把「錢的文章」「產業的文章」打通來做,統籌推進農村組織體系重構、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通過「分散經營」向「抱團發展」轉變,讓鄉村發展緊貼群眾需求,緊跟新時代鄉村振興步伐。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分論壇暨TOP30論壇在青島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王紅12月5日下午,鄉村振興齊魯論壇分論壇暨TOP30論壇在青島舉行。論壇以「鄉村振興的基層實踐與理論發展」為主題,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交流研討浙江、山東兩省部分鄉鎮、村、企業實施鄉村振興的做法和經驗,積極探討政產學研合作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和機制,助力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
  • 青島推進鄉村振興攻勢有哪些新看點?一組關鍵詞帶您讀懂
    【關鍵詞·鄉村組織振興】膠州市人大代表、膠州市三裡河街道辦事處管理村聯合黨總支書記劉元徵:今年是「萊西會議」召開30周年,下一步我們將如何繼續深化「萊西經驗」,向哪些方面拓展?劉學俊:去年市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的總體思路,叫「一統領三融合」。
  • 嘹亮號角催振興——遼寧省以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黨建領航,號角催徵,鄉村振興正進行!遼河之畔,黑土之上,幹部群眾正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激蕩著新時代迴響,創造著鄉村振興的歷史,講述著遼河兩畔農業農村的故事。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實現五個振興,其中,關鍵是組織振興,組織振興關鍵是農村黨組織振興。
  • 漳州:引領鄉村振興 發揮基層黨組織主心骨作用
    6月3日,漳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阮開森先後到平和縣坂仔鎮西坑村、琯溪生態蜜柚產業園、小溪鎮厝丘村等地,深入村莊村落、村民家中、種植果園,看村貌、訪村民、問發展,與群眾面對面交談,共話老區發展、鄉村振興。  漳州市領導指出,鄉村振興事關民生福祉,事關群眾生活品質。
  • 萊西市馬連莊鎮以黨建為統領,統籌資金、土地、資源推進鄉村振興的...
    2017年以來,馬連莊鎮針對農民種植積極性低、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土地流轉不規範、流轉價格低,村集體作為土地所有者權益無法保障,村級黨組織服務弱化、邊緣化等問題,按照「黨建統領、鎮村聯動、一體推進」的思路,以基層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為抓手,挺起基層黨組織腰杆;以鎮級農業公司為平臺,統籌區域資金、土地、資源等發展要素,激活了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 青島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培訓高素質農民近萬人,319名「田秀才」「土專家」獲得專業技術職稱、每年涉農引才聚才2萬人……12月11日,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人才配置」現場會議在萊西舉行。為促進本土人才與農業技術的融合發展,萊西市以技能培訓為抓手,使2500餘農民變身農業產業「綠領」工人;以培樹鄉村技藝示範基地、鄉村技藝工作室為牽引,促進葡萄種植、花樣饅頭等涉農技藝的廣泛傳承;以舉辦掃帚加工、無人機植保等鄉村技藝大賽為手段,助力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促進和放大了「人才+技術」的效益,如通過平臺推廣泰國「甜玉米」專家在萊西試種成功的新玉米品種,每畝可為農戶增收1000餘元。
  • 建強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打造鄉村振興黨建引擎
    本報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蒙煥章 黃日強   近年來,賓陽縣堅持在抓組織振興促鄉村振興上謀求新突破,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黨員群眾創業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激發助推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在黨建引擎帶動下,鄉村「顏值」高了起來,產業「活」了起來。
  • 萊西市馬連莊鎮豐收節:助推鄉村振興 展現美好生活
    萊西市委副書記張升山,萊西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信齋,萊西市副市長王東嶽,萊西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孫永傳,萊西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洪才,萊西市融媒體中心主任翟春林,馬連莊鎮黨委書記左傑,馬連莊鎮鎮長劉光明,萊西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倪合才參加活動。
  • 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
    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陳志誠  「三化」建設是今年全省基層黨建的「一號工程」「書記工程」。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在城鄉融合、工農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等方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  這裡是一片黃河衝積平原,也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畜牧產區,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實踐區。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要求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  德州怎麼辦?  城鄉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 【鄉村振興】突出「三個聚焦」 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金山網訊 鎮江高新區蔣喬街道充分發揮黨工委統籌引領作用,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工作總要求,突出「三個聚焦」,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 鄉村振興:「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基層黨建是引領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兩者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環境保護意識是鄉村振興中對人類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要因素。以基層黨建促生態發展、生態發展反哺基層黨建,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多角度推進美麗鄉村的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在黨建助推優勢下,形成黨群合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的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一.正確看待目前鄉村振興新形勢 馬克思指出:「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得以獨立存在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 趟出別具特色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趁此契機,山東省萊西市水集街道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推進鄉村文明建設,趟出一條別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產業是基礎實體產業是村莊的經濟支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拉力機」。
  • 鄉村振興率先突破改革攻堅
    □王新慶 趙學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一是引進對接優秀人才。9個鄉鎮對接10所高等院校開展戰略合作,引進24名專家學者在鄉鎮、部門任職,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活力;招聘122名「三支一扶」基層人員。二是加強鄉村人才培樹。申報公費農科生計劃26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82人,安排農民培訓任務367人。三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 經驗交流範文: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材料5篇
    基層黨建「一鄉一品」創建活動開展以來,xx省xx市xx縣xx鄉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認真謀劃、紮實開展「一旗領三紅」(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黨旗引領隊伍紅、黨旗引領創業紅、黨旗引領鄉村紅)黨員創業實踐示範區創建活動,以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助力產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
  • 石排鎮委書記深入農村基層調研全力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赤坎村「摘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1月23日,鎮委書記嚴繼宗到掛點聯繫的赤坎村開展調研工作,鼓勵赤坎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通過黨建引領,帶動赤坎村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今年來,赤坎村大力加強黨建工作,進一步強化隊伍管理、完善制度建設、規範長效管理機制,全村黨員幹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成效明顯,已通過驗收,成功「摘帽」。11月25日,嚴繼宗先後到塘尾村、田邊村、燕窩村開展調研工作。在塘尾村,嚴繼宗表示,藝術家的入駐為塘尾古村落錦上添花,塘尾村必須保護好古村落這張文化名片,為藝術家們提供更好的藝術創作環境。
  • 領飛基層,振興鄉村:羊城村官從田間地頭走進大學課堂
    基層發展,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是頂梁柱和主心骨,其能力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基層工作成效,事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質量。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一線情況複雜,而上層部署皆要依靠一線的村(社區)幹部落實,對基層幹部素質要求較高,但目前村(社區)幹部的能力和文化素質並不能滿足新時代新任務的要求。隊伍需要領頭人帶。
  • 建設村史館,青島萊西開闢農村黨建工作新陣地
    萊西市委副書記張升山,萊西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紀玉水,市委常委、武裝部部長王清秀,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張平,承建方嘉賓山東慧中意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宮曉燕,水集街道黨工委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及街道轄屬各黨組織負責人出席此次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