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的權力格局從來不乏新生代力量的衝擊。2014年前後,中國網際網路加速進入視頻時代,人工智慧技術與視頻相結合,直接催生了快手等短視頻和直播巨頭,更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商業形態的變革。
11月5日,快手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創立九年,這家日活用戶超過3億的內容社交平臺終於向資本市場衝刺,正式揭開面紗的同時,也讓外界得以更全面理解短視頻行業的商業邏輯。
快手是少數早早跑通商業模式、在上市前保持多年盈利記錄的新經濟公司。從2016年推出直播業務之後,快手就進入了業績爆發期。2017-2019年,快手分別實現營收83億元、203億元、391億元,同期盈利(經調整後淨利潤)達到7.77億元、1.82億元、13.47億元。
今年上半年,直播業務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快手整體營收依然同比增長48%至253億元,線上廣告、電商等業務增長更為迅猛。但由於在市場競爭面前主動進攻,當期投入132億元巨資進行營銷和品牌推廣,快手也首次出現63.48億元的虧損。
用短期虧損換取未來戰略空間,這是快手上市前的「最後一戰」。
2019年6月,快手開啟旨在加速用戶增長的戰鬥模式,提出3億DAU的目標,為此推出了快手極速版,並斥巨資贊助2020年央視春晚。從一年後的用戶數據看,快手日活用戶(DAU)已達到3.02億,月活用戶(MAU)7.76億,僅次於「BAT」以及拼多多、京東等少數網際網路巨頭。
上市前,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分別持股12.648%、10.023%,但通過擁有多數投票權為控股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是罕見集齊「BAT」股東的網際網路公司。招股書顯示,騰訊持有快手21.57%股權,百度持有快手3.78%股權。此外,阿里巴巴也通過雲鋒基金為快手的間接股東。更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雲鋒基金等投資機構在今年初用30億美元加碼投資快手的時機,正是快手拿下上市前「最後一戰」前後。
網際網路巨頭和快手在業務上也多有深度合作。騰訊戰略入股快手後,與快手在營銷推廣、雲計算平臺以及支付等層面達成全面合作。今年五月,快手和京東在電商業務上也戰略結盟。
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集體看好快手?
短視頻巨頭的誕生
快手是從2011年的工具軟體GIF快手起步,這可以看作是短視頻的雛形。不過直到2013年宿華加入後,快手才開始轉型為短視頻社交平臺。
宿華畢業於清華,曾在谷歌中國和百度工作,搜尋引擎的核心理念是信息平權,當宿華進軍短視頻社交平臺時,「普惠」也成為快手最核心的價值觀,即將流量更多分配給普通用戶而非頭部用戶。
與「普惠」理念相通,當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圍繞高價值用戶投入資源時,快手從一開始就關注「被忽略的大多數」,這奠定了快手與眾不同的成長路徑。
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基於流量的媒體變現模式最為普及。但快手更注重短視頻的內容社交價值,強調人與人的連接,這也使快手曾長期壓制廣告變現的規模,以保持良好的社區氛圍。
但隨著快手短視頻社區的連接能力與黏性提高,自然而然會誕生更豐富多元的商業化變現模式。
2016年起,直播風口出現,快手順勢推出直播功能,迅速成為最大的直播平臺之一。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快手的直播收入達到79億、186億、314億,佔營收比分別為95.3%、91.7%、80.4%。
對應的是,快手的直播月均付費用戶從2017年的1260萬增至2020年二季末的6400萬,單個付費用戶貢獻月均收入在50元左右。
可資對比的是,社交軟體公司陌陌主要收入也來自直播,其2017-2019年收入分別為86億、134億、170億,已逐漸被快手拉大差距。快手的直播收入規模和增速遠勝陌陌,原因在於陌陌的用戶規模遠不如快手,且長期存在增長瓶頸,2019年底陌陌月活用戶僅1億出頭,付費用戶約1300萬。
對比陌陌,從付費用戶轉化率來看,快手目前尚不到10%,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今年上半年,快手直播業務在受到大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收入同比增長近120%至173億元。
不過,隨著快手商業化生態的進一步豐富,直播佔營收比已在今年上半年下降到68.5%,與之對應的是快手線上營銷和電商業務迅猛的增長。
如果是直播是助力快手商業化騰飛的一級火箭,線上營銷就是二級火箭。
2019年之前,快手通過廣告變現非常克制。但當日活用戶規模突破兩億之後,快手對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已相當高,具備了品牌全面升級以及讓線上營銷「快跑」的基礎。
網際網路廣告是成熟的萬億級市場,短視頻平臺在其中的份額也在快速上升。市場研究數據預測,短視頻平臺的移動廣告收入規模將從2019年的814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4653億元,屆時將超過直播打賞市場規模。
招股書顯示,快手線上營銷收入從2017年的3.9億迅速擴大到2019年的74億,年均增長超過4倍。今年上半年,遊戲、汽車、快消、教育等客戶加大在短視頻平臺投放,快手線上營銷收入同比增272%至72億元,佔營收比提高至28.3%。如果全年增速不變,快手今年的線上營銷收入將突破200億元。
目前,短視頻巨頭已在廣告收入上甩開長視頻平臺。對比已上市的長視頻龍頭愛奇藝,去年愛奇藝廣告收入為83億元,略超過快手。但今年上半年,愛奇藝的廣告收入僅為31億元,大大落後於快手。
一個日活超過3億、年營收即將突破500億元的超級平臺,同時又保持超高增速,商業化潛力還未充分釋放。快手已不容任何巨頭輕視。
超級平臺的想像空間
與競爭對手的短視頻媒體模式不同,快手的短視頻社交基因存在更多生態裂變可能,這在快手近年來孵化的新業態特別是電商業務中有突出體現。
事實上,快手近年來不斷加強商業變現能力,電商直播已成為其重要抓手。
2018年8月,快手推出電商業務,三年間該業務增長迅速。今年上半年,快手電商業務商品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1096億元,快手的其他服務收入從2019年上半年的2470萬元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8.09億元,主要受電商業務驅動。
強互動、高黏性、可信賴的社區生態系統,不僅先後帶動了快手的直播、線上營銷業務、同樣是快手電商業務高速增長的基礎。快手主播和粉絲之間具有強大的連接性,直接體現就是快手的達人帶貨效率更高。
今年前六個月,快手用戶的平均月復購率超過60%。綜合性電商平臺很難實現如此超高的復購率,甚至可以說,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平臺上,只有快手才能實現。
快手的用戶生態和直播賣貨功能,是電商業務天然豐厚的「人」和「場」,供應鏈一直是短視頻平臺進軍電商的短板,但快手正在衝破「貨」這一桎梏。今年五月,快手和京東達成合作,通過快手購買京東自營商品不需要跳轉。這意味著,快手主播在直播間可以直接銷售京東自營商品,無需自己再找供應鏈商品。
不久前,快手高調宣布今年8月的電商訂單量超五億單,過去12個月電商累計訂單總量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
假以時日,快手的電商業務是不是成為爆發力更強的第三級火箭?這也為快手的估值賦予了更富有想像力的空間。
不僅如此,快手自2018年起還在遊戲、教育、生活服務等潛力領域加快布局。
目前,快手通過獨家代理、聯運等方式切入遊戲,也正在加快自研遊戲。快手遊戲業務的抓手同樣是直播,截至今年5月末,快手遊戲直播月活用戶超過2.2億,遊戲短視頻月活用戶突破3億,幾乎已經超過虎牙和鬥魚之和。
快手跨界進入生活服務領域,想像力在於:一方面,本地生活交易的核心不在於貨品,而在於體驗,短視頻+直播相比原本的圖文表述,能夠給消費者更直觀的體驗;另一方面,快手擁有非常強勢的同城流量,且用戶分布非常平均,為本地商家的接入提供了理由。事實上,本地商戶通過短視頻頭部主播進行運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快手則可以進一步將本地商家的內容與交易打通。
短短九年間,快手已成為全球付費用戶最多的直播平臺、全球第二大短視頻平臺以及全球第二大直播電商平臺。基於龐大、活躍和信任關係更強的用戶群,快手還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邊界。在融合了社交、電商、直播、遊戲等眾多生態後,如今的快手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內容平臺,而更像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 「超級應用」。
這兩年,新一批網際網路巨頭強勢崛起,拼多多崛起在社交電商,美團奠定生活服務「霸主」地位,市值均已突破千億美元。快手作為表現最突出的短視頻平臺之一,未來是否將同樣洶湧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