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平發布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權威發布 服務民生
今天開始,我們就進入了大雪節氣!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當然我們的大雪和北方的大雪
還是有大大的不同滴!
別人的大雪
��
我們的大雪
��
淡定淡定~
南方雖然沒有北國世界的雪景
但隨著冷空氣的不斷南下
冬天已悄然走近
此時中醫養生
當以溫潤護陽、禦寒防病為重點
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哦!
//
避寒就溫防冬病
//
大雪時節,早晚氣溫下降明顯。
寒冷天氣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和支氣管痙攣,進一步導致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上升。
因此,體質偏於虛弱或有上述疾病的人群,應該特別注意禦寒保暖,尤其是頭頸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這幾個部位需要重點防護!
頭為「諸陽之會」,靠近心臟,血流量大,向外散發熱量也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氣溫達到15℃時,頭部散失熱量佔人體散失總熱量的30%,氣溫越低,熱量散失的比例就越大。
專家建議大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備好帽子、圍巾、披肩、長襪、外套等禦寒衣物,降溫時及時添衣保暖。
//
足部按摩固陽根
//
民間有「人老先老腳,養生先養腳」之說。
現代足部反射學認為,人體所有組織器官在足底存在立體分布的縮影反射區,對足部進行適當的按摩,可調整內臟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中醫認為,人之先天根於腎。足底的湧泉穴為腎經起始穴位,以一側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對側湧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可起到降虛火、滋腎水,鎮靜安神的作用。
另外根據全息理論,足趾是人體大腦及頭面部位的反射區,又是足三陰、三陽經的經氣交接部位,以手之拇指、食指捏住對側腳的大踇趾,在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九趾同法,有助於經氣順接通行,並有益智健腦、聰耳明目的功效。
足部按摩宜找準敏感點,講究局部有酸、麻、脹、痛的感覺,按摩力度因人而異,並以能耐受為度,配合沐足效果更佳。
//
溫潤滋養強體質
//
大雪時節,寒風凜冽,人體陽氣也相對偏弱,此時適當進補,有助於增強體質。
專家提醒,冬天氣候偏於乾燥,飲食應儘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調方法,也不宜使用過多辛燥香料進行調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熱之性。
另外,對於陰虛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熱之品不宜多吃,而鴨肉、龜、鱉等肉類性平或偏涼,可適當選用。
鴨肉性平,微寒,能滋陰降火、生津血、補五臟;烏雞性平,味甘,能滋陰清熱、補腎養肝;甲魚性平,養陰清熱、滋腎養血,都是十分滋養的冬季補品。
另外,烹調時還可適當加入沙參、玉竹、石斛、黃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藥材,既美味又滋補,有補益虛損、滋養身體的功效,可助您安然過冬。
//
冬吃蘿蔔賽人參
//
民間有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蔔生者味辛、甘,性涼;熟者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生吃蘿蔔或榨汁飲用清新爽口,能清熱生津防燥,適合肺燥咳嗽、咽幹口渴、大便燥結之人;燉熟的蘿蔔軟爛美味,能下氣消谷、化痰消導,適合脾胃不和、氣脹食滯、痰多不暢之人。
下面廣仔就給大家推薦
幾個大雪節氣食療方
↓↓
大冷天的多吃一點也沒有負罪感
貼點膘好過冬
趕緊補起來!
轉載/廣東發布
原標題:《什麼?今日大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