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陳蓴 通訊員 彭月薌 陳雅玲 圖/市第三醫院提供)昨日,在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門前,一名來複診的中年男子步伐矯健、容光煥發、談吐清晰,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男子姓李,今年39歲,神採奕奕,做起事來絲毫不含糊,根本看不出兩年前竟是該科室的重症腦卒中患者,且到「鬼門關」走了一遭。他說,「很感謝醫院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的醫生,當年若不是他們,也不會有今天的我。」
李先生當年經歷了什麼?事情還得從兩年前的一個夜晚說起。
公園散步突發偏癱 倒地翻滾路人幫求救
2018年4月12日晚上8點多,正在公園散步的李先生突然發覺左半邊身體麻木,漸漸失去知覺,「一瞬間就倒在公園的草坪上。」由於周圍沒有其他市民,他只能靠著另一邊身體慢慢地在草坪上翻滾,「滾到了路邊,終於看到一個路人,請他幫我呼叫120。」
原本還能含糊說話的李先生,被抬上救護車時已失去了言語功能,左手左腳也完全沒了知覺,意識逐漸模糊。「應該是中風了!馬上開啟腦卒中搶救綠色通道!」市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建接診後,迅速做出了初步診斷,二話不說將患者送往CT室,並通知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專家會診,導管室準備手術。
開啟綠色通道緊急搶救 患者甦醒手腳恢復知覺
「患者出現神志不清、幾近昏迷,左上肢和左下肢完全沒有知覺,雙側病理徵陽性等症狀,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如果不及時開通血管,病人的呼吸、心跳很快就會停止。與家屬溝通後,醫生立即對他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同時神經外科陳金龍主任等腦卒中介入組人員做好準備,以備藥物不能溶通血管時立即行橋接機械取栓治療。溶栓後,醫護人員對他即行頭顱DSA檢查。
當李先生腦部堵塞的血管貫通時,他慢慢甦醒了,手腳也恢復知覺,手指能輕微活動。搶救過程僅僅花了30分鐘。市第三醫院急救團隊在「黃金時間」為李先生進行藥物溶栓治療,從死亡線上把他拉了回來,最終李先生痊癒出院。
【醫生手記】
六小時是大腦梗塞黃金搶救時機
●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陳金龍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腦梗死是腦卒中的一種,如果出現言語模糊不清、口嘴歪斜、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或者無力,患有腦卒中的可能性就極大,患者應該高度重視。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就近送到具有腦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救治。
一旦耽誤超過了治療最佳「時間窗」,治療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4.5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必要時進行橋接機械取栓治療,全過程不超過6小時,成為成功救治腦梗死病人的關鍵,術後後遺症少。超過6小時黃金搶救時機,則錯過治療時機,腦細胞已發生不可逆性壞死。
早期的腦卒中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但這並不能說明年輕人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現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平時活動少,經常熬夜,不少人還有抽菸、酗酒的壞習慣;在飲食上,喜歡吃油膩、重口味的大魚大肉。還有些人年紀雖小,卻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動脈粥樣硬化等腦卒中的高危因素。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讓腦梗塞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因此,提醒市民在生活中要積極控制「三高」,戒菸、限酒,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進行適當運動,做好預防工作。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