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良」這個詞,想必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它是一種面料的名稱。
相信我們媽媽的這一輩人,就是「的確良」面料的忠實粉絲了。在那個沒有空調也買不起電風扇的時代,擁有一件薄薄的「的確良」衣衫可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那麼,「的確良」面料到底是什麼面料呢?
事實上「的確涼」面料就是我們常用的滌綸。
「的確良」這個叫法,也是中國人對這種面料的俗稱。而實際上,40年前,也很流行的說法還有「的確涼」。當時,「的確良」面料是先在香港流行起來的,廣東話的音譯,大意為「的確靚」。其實,它更多的名字是「特麗綸」、「達克綸」等。這種面料的工藝是合成纖維裡面比較簡單的,所以,製作成本比較低。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它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認可,所以,被廣泛運用於服裝及各類生活用品的生產。
隨便問問身邊的媽媽和長輩們,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的確良」的。
那麼,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
1976年之前,人們穿的、蓋的都是全棉製品。
1976年至1979年,中國大量進口化纖設備,引發了國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闊不皺、結實耐用的「的確良」,成了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種叫「的確良」的面料開始走俏。按今天的眼光看來,這種化纖面料「的確良」其實很「不良」,全棉製品才高級。
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想法恰好相反。因為當時普遍認為『的確良』要比棉布好,高級。」那個年代的小孩打雪仗,會把雪團惡作劇地塞進同伴的脖領裡,再大喊一聲「的確涼」。可見當時「的確良」風靡中國的程度。
當時買布料要憑布票,一張小小的布票,悄然影響著人們實用主義的審美觀,「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人們的穿衣習慣。
「的確良」料子還能印染出鮮亮的色彩。改革開放之前,整個中國的服裝是暗色系一統天下,綠軍裝是最時尚的穿著。清一色的歲月裡,自由張揚的人性追求也在計劃經濟裡被壓抑。改革開放的勁風一朝颳起,最先變革的,便是人們身上的色彩。北京的李菊回憶過去,忍不住感嘆說:「今天看當年『的確良』的顏色,覺得是很土氣的,但在那個年代,年輕姑娘穿著色彩鮮豔的『的確良』裙子,又洋氣又讓人羨慕。」
當然,那時豆蔻年華的女孩兒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們穿紅藍的碎花長裙,邊角上還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會裝扮的姑娘則穿質地也是「的確良」的白裙子,為防止走光,她們又套上一層襯裙,走起路來裙角飛揚,真的是儀態萬方。的確良在那會兒是精緻生活的標誌。
那時的的確良,的確就是「良」——既滿足人們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極度渴望的「小資情調」。
那麼,「的確良」是真的很涼快嗎?
其實不然!
「的確良」面料的強度和彈性比一般的面料都要高些,而且它耐磨耐腐蝕,相對比較耐用,而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抗紫外線。它屬於熱塑性纖維,其耐熱性是合成纖維中性能最佳的,所以它不容易變形和褶皺。
但是,「的確良」的吸溼吸水比較差,易產生靜電,穿在身上不貼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氣性差,天一涼,就嫌冷,天一熱,悶得慌;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極強。所以夏天穿著它,出汗時容易和身體粘在一起,它的吸溼能力又差,因此,在戶外勞作時,它其實是不涼的。
當然,從統一面料來說,厚度厚的肯定是比薄的要悶熱一些。
但是,是不是越薄的面料就越涼快,越厚的面料就越悶熱呢?夏天,我們又該選擇什麼樣的面料呢?
其實,從衣服材質上看,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選擇。
在眾多面料中,絲是最輕,最佳親膚性的了,而且它還能抵擋紫外線,是夏季最佳面料的選擇。但是,絲是非常嬌貴和矯情的,在洗護方面,必須用專門的洗滌劑,否則就容易損壞和變硬了;
純棉:吸汗舒適性價比是很高的。
棉是棉纖維製成,它有很好的吸水作用,可以吸汗,讓肌膚變得清爽。它觸感好,透氣性強,但是,缺點是容易皺;
還有如今得到大家喜愛的麻面料,它結構鬆散、質地輕、孔隙大,比棉更加吸溼和透氣,屬於天然的面料,對皮膚是非常友好的。
麻裡面,可以分為漢麻、薴麻和亞麻。其中,漢麻的抗皺性和垂度是最好的,薴麻次之。所以,漢麻面料的面料裡面,價格是最高的。
結合自己的經濟實力,買一件漢麻面料的衣服來穿,會非常舒服的。
相對於「的確良」面料來說,棉麻面料是比較厚的,但它們的吸水能力和散熱能力遠遠優於「的確良」面料。
因此,夏天面料的選擇,還是更推薦棉麻材質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