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看了這麼多《終結者》系列的續集,無論是《終結者3》、《終結者2018》、《終結者:創世紀》還是卡梅隆親自監製的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都證明了《終結者2:審判日》的偉大:沒有任何一部續集能夠達到2的高度。
《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對於許多國人來說是好萊塢科幻特效大片的初體驗。作為影史最為經典的科幻系列之一,《終結者》早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象徵和一代人的科幻電影夢想。
這麼說一點不為過,在電影特效技術並不算發達的八、九十年代,兩部《終結者》所描繪的末世觀感和強悍到可怕的機器人,真正將「恐懼」實體化地展示在了銀幕上。這兩部《終結者》也成就了卡梅隆這位好萊塢最具權勢的大導演。
影片中產生自我意識的人工智慧天網,穿越時空的「終結者」以及人類的反抗軍三方面構成了複雜宏大的世界觀。而電影真正經典之處在於它傳達出人類對於未來強烈的未知感——面對遠超現在的科技水平和戰鬥能力,人類無法反抗的滅世感。
作為筆者小時候的童年陰影,第一部裡T-800自己摘除眼球,仿生皮膚被燒毀後露出的金屬骨架,還有第二部中液態金屬T-1000無敵的復原能力都成為了經典片段,當然還有那個戴墨鏡、騎機車、單手持霰彈,少言寡語的男人。
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之所以廣受關注的原因在於它是卡梅隆的「親兒子」,劇情上承接第二部,也就是時隔近30年,這個系列終於出了正統續集。但對於年輕的、沒有過被《終結者》震撼到的年輕觀眾們來說,傳奇會被續寫嗎?
《終結者》系列加上短片共有6部電影,而且這個IP是沒有漫畫或者小說為基礎的。這次的續集召集了原班主演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和愛德華·弗朗,詹姆斯·卡梅隆也回歸擔任監製。
電影由《死侍》的導演蒂姆·米勒執導。為了銜接到第二部劇情,《終結者:黑暗命運》的開頭就放了一段《終結者2》裡的鏡頭,也就是莎拉在精神病院警告人類審判日即將到來。
電影講述了《終結者2:審判日》發生的27年後,由於未來天網派來T-800成功殺死年幼的約翰,以致令未來產生變化,一個全新進化的液態金屬終結者從未來派出,目的是追殺持有關鍵訊息的丹妮·拉莫斯和半生化人葛蕾絲。這使莎拉·康納以及成功殺死約翰的那個T-800前來幫助她們一行人,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戰。
電影的打鬥與特效肯定都算精彩,場面非常大,而且現在的特效要比以前好太多了,但總覺得電影少了些什麼,又或許覺得多了些什麼。嗯,應該是情懷的問題,沒有情懷感覺不行,有了情懷又感覺多餘。
說實話情懷已經充斥在各種電影中,哪怕電影再精彩也遲早會看膩,對已經麻木的觀眾再怎麼打情懷牌也沒有用了,反而現在顯得有些多餘。當然電影肯定是有情懷加分的,如果《終結者》系列一部都沒看過,就會理解不了好多關於致敬的橋段。
這次看完發現,莎拉·康納才是貫穿這一系列的靈魂人物。在第一部,她是未來領袖的母親,躲避著終結者追殺。在第二部,她刻下「No Fate」的宣言,摧毀「天網」,改寫未來。而這一次,她是一位「終結者」獵人,時隔多年強勢出山。
這次的反派REV-9是具有金屬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能力的T-1000混合版,超尖端合金骨骼包裹純黑色液態金屬,並且可以骨肉一分為二,無堅不摧,火力攻擊只能減緩他的行動。雖然可怕,但早已沒有小時候看到的T-1000更有壓迫感。
最後再回顧一下前兩部吧。未來世界被一個叫「天網「的人工智慧系統控制,機器人想完全佔有這個世界,準備滅絕人類,但此時卻遇到了帶領著反抗軍頑強抵抗的約翰·康納,於是天網派一個型號為T-800的終結者回到了1984年,目標是把約翰的母親莎拉幹掉。
與此同時,反抗軍也派了個叫凱爾的戰士來保護薩拉,那時莎拉還是個餐廳服務員,T-800與凱爾就在1984年的洛杉磯打了起來。在戰鬥中,凱爾與莎拉產生了感情,其實領袖約翰的老爸就是凱爾,之後便是審判日,一場核戰爭導致全球30億人死亡。
第二部和第一部差別不大,第二部就是要阻止審判日災難發生。「天網」阻止人類抵抗領袖約翰·康納誕生的行動失敗,在「審判日」到來之前,「天網」派出了更加先進的終結者T-1000回到洛杉磯追殺已經長大的約翰,與此同時,約翰也派出了機器人T-800回去保護年幼的自己。
為了改變未來的歷史,挽救人類的命運,薩拉、約翰和T-800 Model 101找到了「天網」之父邁爾斯·戴森,說服他銷毀一切有關「天網」的資料,此時,警察和T-1000同時趕來,他們陷入了多方爭鬥中。
最後,T-800消失在熔爐裡的那個豎著大拇指的手勢,成為一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畫面。所以筆者覺得,到這裡其實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再往後拍了,都是這個套路,也沒有什麼亮點,只不過正統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改變了未來,將天網換成了軍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