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寒露詩詞《桑落洲》:浦嶼漁人火,蒹葭鳧雁聲
文:枯木
《桑落洲》
【唐】李群玉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風生。
浦嶼漁人火,蒹葭鳧雁聲。
頹雲晦廬嶽,微鼓辨湓城。
遠憶天邊弟,曾從此路行。
李群玉(808-862),澧州(今湖南澧縣)人,晚唐重要詩人。李群玉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少好吹笙,善書翰,屏跡林壑,苦心為詩,與杜牧、姚合、方幹、李頻、段成式等交往酬唱,極有詩才。
《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邀請李群玉進京,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回歸故裡,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李群玉詩詞格調清越,對仗工巧,隸事精切,詞採富豔,清新妍麗,其五言警拔,七言流麗,名句甚多,為後世所傳誦。這首《桑落洲》為其佳作之一。
關於桑落洲,歷史上幾經易屬。桑落洲位於長江中下遊的九江口,由沙渚堆積而成,因「江水漲,流一桑樹於此」而得名。秦漢隸屬於九江郡,漢代歸彭澤管轄,兩晉時期歸尋陽郡,南北朝歸江州郡,隋唐時期,屬於都昌縣管轄,宋元時期,屬於德化管轄,明清時期,屬於九江管轄。1937年,分割給安徽省宿松縣,湖北省黃梅縣,江西省九江縣,因而可以說古代桑落洲是三省所共有。
桑落洲是交通戰略重鎮,南臨鄱陽湖,中居長江,北依雷池,進可攻退可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詠嘆桑落洲的詩詞不少,諸如李白《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有「桑落洲渚連,滄江無雲煙」,唐人胡玢《廬山桑落洲》有:「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等,李群玉這首《桑落洲》為其中代表詩作,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賞析。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風生」,「九江」即今九江市,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水、鄱水、餘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匯集入彭蠡澤而得名。首聯寫景,秋天寒露節氣,九江桑落洲的傍晚,江面上開始吹起北風,微微泛著波瀾。
「浦嶼漁人火,蒹葭鳧雁聲」,「浦嶼」:水中小島;「蒹葭」:江岸水邊的蘆荻。頷聯寫近景,在江中小島上,漁夫們開始生火做飯,而岸邊水草中,不時傳來野鴨子和大雁的鳴叫聲,一派靜謐的江邊圖畫。
「頹雲晦廬嶽,微鼓辨湓城」,「湓城」:湓城縣,今九江市瑞昌市境內。頸聯寫遠景,遠處天邊,低垂漂浮的雲朵,把廬山遮擋,顯得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從遠處傳來的細微的暮鼓聲中,可以略微辨析湓城的方向。
「遠憶天邊弟,曾從此路行」,尾聯抒情。秋天寒露節氣,氣溫變涼,江邊肅殺靜謐,詩人看到如此悽冷的景物,寂寥孤獨,思親之情湧上心來,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兄弟,曾經在江岸邊揚帆遠行,如今遠隔一方,不知近況如何?
這首寫景抒情詩詞,詩人漂泊在外,看到桑落洲晚秋傍晚的景色,由近及遠,一點漁火,幾聲鳥鳴,透露出沉寂悽涼的氣息;遠處雲朵低沉,廬山忽隱忽現,朦朦朧朧,只能從隱約的鼓聲中辨識湓城的方向,更是顯得空寂惆悵;再向更遠處望去,那是兄弟曾經走過的地方,可是,音信阻隔,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詩人通過渲染晚秋悽涼景物,從而烘託出思親之情,因境生情,寄情於景,過渡自然,感情真摯,全詩層次井然,結構嚴謹,措辭精巧,對偶工整,整首詩沉鬱頓挫,意蘊悠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值得吟詠。
2020/10/9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