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將帶來哪些機遇?如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找準自己的定位、目標和路徑?3月31日,江津區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專家座談會,來自川渝兩地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為江津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參加當天活動的特邀專家共15名,分別來自四川成都市、瀘州市、宜賓市和重慶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江津區決策諮詢委員會。圍繞「江津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題,專家們紛紛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國土空間優化布局、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為江津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指導性意見。
綜合各專家學者觀點,結合此前江津區自身的思考與實踐,江津區委、區政府進一步明晰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路徑:融入主城區,聯結渝川黔。
蓬勃發展的江津
融入主城區
體系上融入 功能上擔當
「江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是融入重慶主城區,共建重慶主城都市區。」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省決諮委交通和城建組委員戴賓說,相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而言,成渝地區要發揮城市的群體效應、依靠城市群體來推動其發展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培育過程。
江津正在全力打造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攝/萬難
他認為,成渝地區的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當前一段時期成渝地區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要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以兩個極核的作用來帶動整個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
而在重慶市的區縣中,江津屬獨立型市轄區,在融入主城發展上具有獨特地理區位優勢。
如何融入主城?他建議,江津可以從體系融入和功能擔當上思考。體系融入包括空間體系、產業體系、交通體系、生態體系等方面協同。功能擔當則應當扮演好三個角色:一是承擔,成為重慶主城都市區某一或某些功能的主要承載地和核心功能區;二是共擔,與重慶主城區共同擔負重慶主城都市區的某一功能;三是分擔,發揮輔助作用,分擔重慶主城都市區某些方面的功能。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四川省決諮委委員盛毅建議,江津要積極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功能的同城化,強化江津在重慶主城都市區中的協作配套功能,積極建設重慶重要先進位造業基地。要加大教育科研、人才隊伍、科研設施、創新平臺等的共建共享,引導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與主城區對接。此外,還要積極促進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的同城化,為全方位同城化創造條件。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後,國家重大改革項目首席專家陳昇認為,江津首要任務是融入重慶主城都市區,應儘快建設好軌道交通,並儘可能實現公交化。同時,要積極建設科技創新轉化基地,高水準規劃建設重慶高新區(江津部分),打造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院大所、共性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此外,江津還應該建設高水平體育中心、義務教育基地、醫療服務中心,不斷提升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聯結渝川黔
資源共享共建 打造兩個國家級「金三角」
「江津要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重慶城市提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彭勁松表示,江津在地理區位上,不僅毗鄰重慶主城和長江黃金水道,還位於川渝黔二省一市交界處,既是重慶向西與成都,也是重慶南下與貴州、廣西開展戰略合作的戰略樞紐和門戶節點。
因此,江津在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不僅要突出融入主城區這個首要任務,還要充分發揮聯結渝川黔的功能,把渝西、川南、黔北等「三兄弟」拉到一起發展。
瀘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賀元成,江津區政協原主席、區決諮委主任王忠德,以及江津區委原副巡視員何建平認為,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江津和瀘州、宜賓、遵義等地可以聯手打造兩個國家級「金三角」:一是中國白酒「金三角」,遵義有茅臺,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代表;瀘州、宜賓分別有瀘州老窖、五糧液,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代表;江津有江小白,是中國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代表。目前,江津正在全力打造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完全可以從更大範圍整合資源、加快與瀘州、宜賓、遵義等地產業協同,打造國家級食品飲料基地。
另外還要打造中國康旅「金三角」。關於渝川黔旅遊「金三角」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多年、呼籲了多年,隨著江習高速的建成通車,以及即將開工的渝瀘北線高速等交通設施建設,為打造渝川黔康旅「金三角」奠定了重要的交通設施條件。江津、瀘州、遵義等毗鄰地區聚集了豐富的山水資源和古鎮文化、紅色文化、抗戰文化,加上江津近年的富硒產業發展迅猛,為打造渝川黔康旅「金三角」增添了新的功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家可共同將打造中國康旅「金三角」作為川渝毗鄰地區先行先試的重點項目予以率先突破。
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行
打造新支點
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建設「兩中心兩高地」
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在聽完專家建議後表示,各位專家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結合成渝兩地和江津毗鄰地區以及江津實際,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為江津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有益建議。
他表示,江津在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將按照「堅持一體化,融入主城區,聯結渝川黔,打造新支點」的思路和方向,主動接軌、全面融入、一體發展,加快把江津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戰略支點。
程志毅表示,江津將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處理好優勢與劣勢的關係,堅持辯證思維,強化問題導向,找準痛點和難點,發揮優勢和強項,做到胸中有數、心裡有底、手上有策。二是處理好做好自身與借勢借力的關係,一方面努力把江津自身發展提升到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另一方面在國家戰略的支撐下爭取更大發展空間、贏得更多發展紅利,實現借力發展、借勢提升。三是要處理好融入主城與區域合作的關係,既要按照「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決策部署加速融入主城,與重慶主城一體發展、聯動發展、同城發展,又要大力推進區域合作,全方位加強與四川瀘州、宜賓和貴州遵義等地合作,深入實施渝川黔毗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協作機制,已與瀘州市協商達成一致,即將正式籤訂《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體化發展2020年行動計劃》,以「小區域」合作助力「大區域」發展,共同唱好「雙城記」,協同建好「經濟圈」。
江津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毛平表示,江津在打造新支點上,將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目標定位,打造江津特色的「兩中心兩高地」。一是打造高新區(科學城)南部科創中心。依託現有7所高校的科技資源和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規劃建設總面積3平方公裡的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著力建設綠色創新之城。二是打造高新區南部商貿中心。推動雙福國際農貿城、和潤國際汽摩城等五大專業市場轉型升級,交易規模提升至1000億元以上,打造好雙福、濱江新城、幾江等三個商圈,為高新區提供重要商貿配套。三是打造高新區先進位造業高地。堅持消費品工業、高科技產業兩手抓,尤其圍繞「一桶健康油」「一包調味品」「一張生態紙」「一瓶文化酒」「一籃富硒菜」,打造千億級消費品工業。四是打造重慶西南部內陸開放高地。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水公鐵」立體綜合交通體系,積極發揮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作用,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和渝西川南經濟走廊的橋頭堡。
專家觀點
●蘇承祥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副校長
江津要加大與毗鄰地區的交通互聯互通,大力發展新的經濟業態,放大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的效應,做好臨港經濟,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敖雲碧
中鐵二院總工程師
江津要做到交通先行,採取「東固、西進、北拓、南聯」策略,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水公鐵」立體綜合交通體系。
●盛毅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四川省決諮委委員
江津要以重慶主城核心區為主要對象,積極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功能的同城化,建立更加緊密的功能分工和互補關係,強化江津在重慶主城都市區中的協作配套功能。
●戴賓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省決諮委交通和城建組委員
江津要以融入和服務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核心和關鍵,從體系融城和「承擔、共擔、分擔」重慶主城功能上進行深度思考。
●賀元成
瀘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江津可聯合瀘州、遵義、宜賓等城市打造沿江生態經濟帶,共同打造國家級食品飲料產業園區、國家級旅遊康養產業園區、國家級商貿物流基地和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園區。
●宋洪飛
宜賓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宜賓市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
江津與瀘州、宜賓三地要加快推進戰略協同、產業合作和機制共建,共同建設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成渝地區南向開放橋頭堡和「雙城經濟圈」渝西川南協同發展示範區。
●陳昇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後,國家重大改革項目首席專家
江津要在交通上加快融入重慶主城,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高新區(江津部分),打造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區;要強化與川南毗鄰地區合作,提升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探索建設戰略物資儲備基地。
●彭勁松
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重慶城市提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江津一方面,要突出地理區位、特色資源、產業發展「三大優勢」;另一方面,要打好協同融合、智能創新、健康宜居、開放改革這「四張牌」。
●黃慶華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江津可探索打造「重慶主城都市區綠色山水宜居之城」,通過積極發揮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補齊通道建設短板,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加快實現「產—城—人」協調發展。
●莫遠明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期刊社副社長、《西部論壇》常務副主編
江津要樹立精準調研、換道超車、飛地經濟等「三種意識」,積極研判綜合、目標、價值「三大定位」,圍繞同城化、一體化、現代化「三大任務」,全面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