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趙本山的女兒球球在直播的時候,突然自曝有焦慮症。
她說病發的時候,晚上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腦子裡亂七八糟的事情攪和成一團,想放鬆一下都成了奢望。
但副作用之一就是會講話會語無倫次,表達得斷斷續續。
球球和哥哥則是一對龍鳳胎,哥哥選擇出國留學讀書深造,球球則小小年紀開始直播當網紅。
可以說,四個孩子裡,只有球球最受趙本山寵愛,曾經他把球球當作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
平常人踮腳都夠不到的資源,趙本山全部捧到女兒面前。
連她自己,都在直播中承認:遇見一些事情會變得很極端。
因為倆人名字裡都帶「涵」,汪涵就叫她涵涵,覺得這樣比較貼切。
沒想到球球不僅不領情,還抬著下巴對汪涵說:「我叫社會你球姐。」
連一向應對自如的汪涵都不禁愣住,她又重複了一遍:「你球姐。」
無論是輩分還是咖位,汪涵都整整大她一輪,為了強調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的網名,這樣做真的適合嗎?
網友問她有沒有整容,她爽快承認,末了卻還加了一句:「對比我跟我爸,你們看不出來呀?」
當然,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理虧。接受採訪時,她曾表示自己不想再啃爸了。
不用爸爸給的零花錢,那就把爸爸的形象印在衣服上賣錢。
有一次,她在直播中給媽媽打電話,想買一輛700萬的豪車,媽媽直接回絕。
但沒想到,她竟然開始抱怨起了趙本山,覺得他買私人飛機不適用浪費錢,言下之意就是不如給自己買車。
她就這麼被罵了好幾年,連一向寵愛她的趙本山,都忍不住對她說重話:「你啥也不是,得罪了一票人。」
她也曾質問過趙本山,為什麼不早點教自己,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趙本山回答:「我什麼都告訴你了,那你人生的路就別自己走了,你就自己在家待著吧,你就別賺這份錢了。」
父親是超級球星貝克漢姆,母親是時尚公司總裁維多利亞。
從小就和父母一起被曝光在閃光燈前,人人都覺得他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
15歲幫孩子拿下足球俱樂部短期合同,17歲讓孩子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
後來布魯克林想學攝影,小貝夫婦就將他送到了世界著名的帕森斯設計學院進修攝影專業。
結果一年還沒讀完,他就以「想家,想回家陪我媽」輟學回到了英國。
傾其所能,把所有頭銜光環加在兒子身上,讓他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利用自己的名聲為孩子鋪路無可厚非,這本就是富豪明星的優勢。
如今維多利亞的時尚公司面臨財產危機,瀕臨倒閉,甚至在申請英國企業救濟金。但布魯克林依舊花費數十萬英鎊,為自己舉辦生日派對。
人的劣根性就是,珍惜費盡心思得到的,揮霍唾手可得的。
父母送到孩子面前的資源,是愛;可如果沒告訴孩子如何利用,就是害。
15歲登上日版《ELLE》封面,成為寶格麗日本品牌大使,為CHANEL走秀。
人人都覺得她能成為父親木村拓哉的接班人,可她卻把一手王炸打成了糊牌。
與吳亦凡合作MV目光呆滯,出道一年沒有任何進步,還在吃父親的老本。
網友對她的評價,已經從「驚為天人」變成「這算什麼?」
的確,父母的財富能讓孩子早早地站在起跑線上,但接下來的比賽,孩子得自己闖。
也許有人會說:「輸了又怎樣?父母還是能為孩子兜底。」
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欲望是無限的,而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
這些年裡,張國立的事業蒸蒸日上,張默卻把打人、吸毒、違規駕駛全體驗了個遍。
新聞一出,張默還沒出面,張國立就已召開記者招待會。不光替兒子道歉,還利用自己的資源,把此事平息下去。
嘗到甜頭之後,他又高調地開無牌照豪車出席記者招待會,絲毫不把法律和輿論放在眼裡。
如果當初張國立能狠下心來管教他,大概也不會發生後面的悲劇,但他沒有。
2014年,張默第二次吸毒,終於被正式逮捕。這一次,就算天王老子來了都沒用。
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傘下,他們學不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想要的自己賺」。
那些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是一個無底洞,哪怕父母再怎麼有權有勢,都填不滿他內心的空洞。
無論是拒絕啃老但還是用爸爸賺錢的球球,還是索性放飛自己踐踏底線的張默,都是最好的證明。
父母的名氣與財富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傷人害己,用得好則是錦上添花。
很多星二代會喊話不靠父母,但郭麒麟卻反其道而行之。他11歲上臺演出時,就對觀眾說:
與其裝模做樣想要自己闖的同時,暗戳戳用父母的人情做文章,不如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幸運。
這些年來,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何老師在《朋友請聽好》裡是這樣介紹他:
「是演員,但不止是演員。他可以是很好的主持人,可以是很好的歌手,就是他很全能。」
曾經他也承認很難超越父親,自己的名字永遠要跟在「郭德綱之子」後面。
給嘉賓倒茶,茶水溢了出來,他立馬就說:「我喝這杯。」
李晨緋聞滿天飛的時候,鄭愷調侃他:「你有陪過20-35歲以內的女生逛街嗎?」
見李晨面露難色,郭麒麟飛快搶答:「誰小時候沒陪媽媽逛過街呀?」
難怪周迅會在節目中對他說:「我第一次見你,但我特別喜歡你。」
坦白說,富二代星二代們賺錢並不難,只要掛上父母的名字,總會有人買帳。
難的是他們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與理想,這是裝不出來的。
比如有一次,小S問郭麒麟:「你為什麼租房,不買房呢?」
郭麒麟說:「我覺得這樣挺好,一個23歲的年輕人買不起房,這事不丟人。」
因為他明白,當初他爸爸的錢,也是一場一場相聲跑下來,一個一個妝面畫出來的。
自己感受過其中艱辛,才能懂得來之不易的東西要珍惜。
很多人羨慕郭麒麟的懂事,卻不知郭德綱在他身上下了多少功夫。
他曾說過:「我最好的一個有關品質的作品,就是郭麒麟。」
身為德雲社少幫主,他從沒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被父親優待。
犯錯的時候,觀眾還沒開始罵,郭德綱就已經在微博上嚴厲訓斥:
「我什麼都告訴你了,那你人生的路就別自己走了,你就自己在家待著吧,你就別賺這份錢了。」
「你寵著,外面的人不全是他親爹。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有人再罵他了。」
寄希望於別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本質上就是逃避自己身為人父的責任。
一旦沒躲過,他們的第一反應一定不是自我反思,而是質問父母:「為什麼不為我安排好一切?」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不是一帆風順的道路,而是應對困難與危機的能力。
他有錢嗎?不,他窮困潦倒,最落魄的時候,甚至要帶著5歲的兒子流落街頭。
但即使這樣,他也從未抱怨過人生太不公平,而是告訴孩子:「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去捍衛它;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
他一邊學習,一邊推銷儀器,一邊在證券公司實習,恨不得自己能有100個分身。
但他的孩子,會在他出門前為他打領帶,鄭重地跟他說:「你是個好爸爸。」
文學家曹文軒曾說:「對我一生來講,父親給我打了靈魂的底子。」
誠然,「拼爹」能讓一個人排在起點的第一排,但會不會被反超,還是得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