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遇的極寒冬天,到底有多冷?專家揭秘

2021-01-1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進入新的一年,不僅時間完成了過渡,連冷空氣也完成了「工作交接」。2020年底的寒潮剛走不久,氣溫還沒回暖,又有新的冷空氣安排上了!

1月7日,北京南郊觀象臺對外表示,氣溫降至-19.5℃,打破1969年2月24日-19.3℃的紀錄,這意味著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此外,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北方大部地區最低氣溫不足-10℃,南方各城市氣溫則觸底。引得網友直呼:冷!很冷!非常冷!

1月6日,市民在寒風中包裹得嚴嚴實實。樊甲山攝 千龍網發

北京冷到「潑水成冰」 迎近54年來最冷早晨

1月6日,我國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已拉開帷幕。

圖片來源網絡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受寒潮影響,1月6日,內蒙古中東部、華北、黃淮中北部及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6~8級陣風,局地9~10級;今5時較昨5時,甘肅東南部、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京、天津、山東中西部等地出現6~10℃的降溫,北京東部、河北東部、山東中部等局地降溫12~16℃。今7時,北京-19.1℃,天津-19.2℃,呼和浩特-29.7℃,濟南-18.3℃,石家莊-12.3℃,瀋陽-21.6℃。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9.6℃,達到1966年之後的氣溫最低值。

歷年12月1日-1月6日全國平均氣溫(1961-2020)

其實,在4至5日期間,已經有一股較弱的冷空氣進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等地,氣溫普遍下降了4~6℃。10-12日,也有一股冷空氣補充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下降4~6℃。

不過,正在進行中的這波冷空氣是三股冷空氣中最「兇」的。

「這股冷空氣要尤為注意。」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表示,由於時值二九三九交替時段,基礎氣溫很低,較2020年底那次寒潮體感更冷。在冷空氣接連打壓下,中東部各地氣溫又將再度轉為明顯偏低水平,20個省區市氣溫或刷新今冬新低。

「冷冬」還是「暖冬」?

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

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來看,整體呈增暖的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但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氣溫都出現了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現象。

宋連春表示,今年冬天比較冷的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兩大因素導致的。

第一就是北極海冰。

「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他說,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

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

宋連春說,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

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為何很多人都感覺特別冷?

多地網友感覺「快凍裂」,為什麼會這樣?《科技日報》引述專家解釋稱,這主要拜大風所賜,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風寒效應讓人感覺更「凍人」。

受寒潮影響,久違多年的窗花悄然出現在居民或店鋪的窗玻璃上。樊甲山攝 千龍網發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北方大部大風降溫,雨雪下不下

此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天氣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大風降溫,雨雪很少。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近期由於南支槽比較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上來,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過程,整體上雖然寒冷,但是雨雪的範圍並不是太大。

這個寒潮是今年最冷?

今冬還會有多冷?宋連春表示,目前冬季還未過半,還不能說今年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首先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其次目前冬季還沒有結束。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或達不到過去這幾次全國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來源:央視新聞 北京日報 科技日報 中國新聞網 中國天氣網

整合:千龍網

進入新的一年,不僅時間完成了過渡,連冷空氣也完成了「工作交接」。2020年底的寒潮剛走不久,氣溫還沒回暖,又有新的冷空氣安排上了!

1月7日,北京南郊觀象臺對外表示,氣溫降至-19.5℃,打破1969年2月24日-19.3℃的紀錄,這意味著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此外,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北方大部地區最低氣溫不足-10℃,南方各城市氣溫則觸底。引得網友直呼:冷!很冷!非常冷!

1月6日,市民在寒風中包裹得嚴嚴實實。樊甲山攝 千龍網發

北京冷到「潑水成冰」 迎近54年來最冷早晨

1月6日,我國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已拉開帷幕。

圖片來源網絡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受寒潮影響,1月6日,內蒙古中東部、華北、黃淮中北部及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6~8級陣風,局地9~10級;今5時較昨5時,甘肅東南部、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京、天津、山東中西部等地出現6~10℃的降溫,北京東部、河北東部、山東中部等局地降溫12~16℃。今7時,北京-19.1℃,天津-19.2℃,呼和浩特-29.7℃,濟南-18.3℃,石家莊-12.3℃,瀋陽-21.6℃。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9.6℃,達到1966年之後的氣溫最低值。

歷年12月1日-1月6日全國平均氣溫(1961-2020)

其實,在4至5日期間,已經有一股較弱的冷空氣進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等地,氣溫普遍下降了4~6℃。10-12日,也有一股冷空氣補充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下降4~6℃。

不過,正在進行中的這波冷空氣是三股冷空氣中最「兇」的。

「這股冷空氣要尤為注意。」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表示,由於時值二九三九交替時段,基礎氣溫很低,較2020年底那次寒潮體感更冷。在冷空氣接連打壓下,中東部各地氣溫又將再度轉為明顯偏低水平,20個省區市氣溫或刷新今冬新低。

「冷冬」還是「暖冬」?

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

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來看,整體呈增暖的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但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氣溫都出現了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現象。

宋連春表示,今年冬天比較冷的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兩大因素導致的。

第一就是北極海冰。

「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他說,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

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

宋連春說,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

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為何很多人都感覺特別冷?

多地網友感覺「快凍裂」,為什麼會這樣?《科技日報》引述專家解釋稱,這主要拜大風所賜,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風寒效應讓人感覺更「凍人」。

受寒潮影響,久違多年的窗花悄然出現在居民或店鋪的窗玻璃上。樊甲山攝 千龍網發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北方大部大風降溫,雨雪下不下

此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天氣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大風降溫,雨雪很少。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近期由於南支槽比較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上來,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過程,整體上雖然寒冷,但是雨雪的範圍並不是太大。

這個寒潮是今年最冷?

今冬還會有多冷?宋連春表示,目前冬季還未過半,還不能說今年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首先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其次目前冬季還沒有結束。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或達不到過去這幾次全國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來源:央視新聞 北京日報 科技日報 中國新聞網 中國天氣網

整合:千龍網

相關焦點

  • 多地暴雪!淮安氣溫大變!跌至10℃!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多地暴雪!淮安氣溫大變!跌至10℃!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最近冷空氣特別忙自中秋和國慶在一起後淮安的秋天和冬天也在一起了!最高氣溫將跌至「1」字頭不止是淮安全國多地都迎來大降溫多個地區雪景都已經安排上了!河南下雪了!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全國多地降雪,一秒入冬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會特別冷呢?它真的會造成60年一遇的寒冬嗎?官宣來了!據國家氣候中心,2020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發布消息,預計今冬將形成拉尼娜現象,預計10 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秋季維持拉尼娜狀態,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秋臺支配下,清遠天氣...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秋臺支配下,清遠天氣......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 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2021年,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堪比2008年暴雪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經常刷到類似信息?拉尼娜是什麼,真這麼厲害?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您的作物打算「裸奔」嗎?
    感覺2020年的冬天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據說,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堪比 2008 年暴雪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其中提到的「拉尼娜」究竟指什麼?它真的會給我國帶來一個60年一遇的極寒冬季嗎?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幾天,已經明顯感覺到氣溫下降小編的棉被封印模式開啟今天上海的氣溫下一個臺階全天在15~18℃進入十月上海的天氣就像被按下了「快進」鍵直衝著冬天而去雙十一還沒到冷空氣,你怎麼可以快過馬爸爸!
  • 農村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60年一遇寒冬來臨?
    一年冷氣多」,它是什麼意思?6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來臨?我們先說說關於「立冬天氣冷,一年冷氣多」,這裡的意思說,如果立冬節氣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那麼一年中整個冬天冷氣將會比較多,也就意味著天氣也將更加寒冷。立冬是代表著一個冬季的開始,然而即便到了冬季,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南方地區氣溫依然不算低。
  • 今年將迎60年來最冷冬天?廣西氣象專家揭秘近期怪異天氣
    「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2021年,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堪比2008 年暴雪 ……」最近的朋友圈中,不少人在轉發這條「60年最冷冬天」的微信。今年真的是60年最冷冬天麼?10月10日,廣西氣候中心專家為大家揭秘近期的怪異天氣。謠言四起:寒冷堪比2008年 蠟燭或漲價最近,南寧65歲的李女士在朋友圈看到一個關於今年將是60年最冷冬天的視頻。
  • 農村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60年一遇寒冬來
    #立冬#就比如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它是什麼意思?6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來臨?我們先說說關於「立冬天氣冷,一年冷氣多」,這裡的意思說,如果立冬節氣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那麼一年中整個冬天冷氣將會比較多,也就意味著天氣也將更加寒冷。立冬是代表著一個冬季的開始,然而即便到了冬季,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南方地區氣溫依然不算低。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朋友圈裡流傳著"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 的消息那麼,今年冬天會更冷嗎?「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5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廣東已迎來冬天,今年60年來最冷冬天是真的?為何會一冷一熱?
    專家們時常說地球正在變暖,可是今年人類所經歷的一切,似乎並沒有感到地球正在變暖,反而會感覺到今年的冬天是如此寒冷,甚至北方部分地區都出現了70年以來最低氣溫,並且這種寒冷是持續性。2020年科學家們表示很有可能是最熱年,沒想到冬季一波接一波的寒潮,讓所有的小夥伴們有些難受,一冷一熱讓大家開始質疑地球究竟是在變冷還是變熱呢?
  • 網友:誰說廣東省不過冬天?60年來最冷冬天?瑪雅預言將成真?
    科技的高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但是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科技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地球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動,不僅溫室效應更加嚴重,同時地球上發生的大災難的次數和頻率也在逐年上升,所以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應該重視起來了!
  • 2020年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形成一次弱到中的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那麼拉尼娜事件真的會給我國帶來一次60年一遇的最冷冬天嗎?
  • 卷首語丨今年冬天到底有多冷?
    隨著大雪節氣即將到來,天氣也越來越冷。2020年會是「60年來最冷冬天」嗎?此前,中國氣象局已經指出網傳消息不實,但今年冬天會更冷,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中國氣象局日前表示,今冬我國氣溫變化階段性明顯,前期大部地區氣溫正常到偏高,隆冬時節氣溫會因地區差異而有不同,中東部大部地區可能較常年偏冷。11月22日,湖南順利開啟入冬進程,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區已經入冬。
  • 2020年冬天將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嗎?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
  • 專家闢謠!60年來最冷冬天是假的,未來氣溫還會有大轉變嗎?
    國慶小長假剛剛度過幾天,大家開始討論拉尼娜要到來這一問題,甚至在各大平臺上都出現這樣的詞條「60年來最冷的一年」、「一切都和拉尼娜」有關等等的話語,甚至有很多父母擔憂自己的孩子,早早的給南方的孩子寄去了羽絨服,由於國慶降溫明顯,這樣的傳聞愈演愈烈,那麼今年冬天真的是60年來最冷的一年嗎?對此氣象學家說出了真正的答案。
  •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聽聽四川氣候中心專家怎麼說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此前,網上盛傳「60年來最冷冬天」的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真,而如今從北暖到南的局面,又讓大家有些懵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十一月來全國大暖 多地冬天「遲到」不少人都感覺,今年的秋冬,來得很猛,後勁兒不足。
  • 今冬或遇極寒冬天?專家分析 →
    黑龍江省氣象臺2020年10月11日11時發布11日下午至14日白天全省天氣預報:11日下午:大興安嶺北部陰有雨夾雪,黑河南部、齊齊哈爾、綏化、大慶多雲,其它地區陰有小雨。11日夜間到12日白天:大興安嶺東部、黑河北部陰有雨夾雪,其中大興安嶺東部局地有小到中雪,佳木斯東部、雙鴨山東部、雞西、牡丹江陰有小雨,其它地區多雲。
  • 「60年最冷冬天」要來...
    全國多地降雪,一秒入冬! 關於「60年來最冷冬天」的話題接連刷屏, "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2021年,
  • 或遇60年極寒冬天?
    今早上班一出門迎面冷風嗖嗖地是的,它來了!冷空氣帶著大風降溫來了!今年或遇 60 年極寒冬天,堪比 2008 年暴雪 ……" 最近你是不是經常刷到類似信息?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拉尼娜和大家常聽說的厄爾尼諾,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
  • 宜賓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官方回應!
    (原標題:宜賓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官方回應!)